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日本出口生意好壞取決於美國市場
去年,中國成了日本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在日本的外貿中,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跌至第二位。新蘇黎世報寫道:
中國取代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
*
8個北韓人闖北京日本學校
中國與二戰 - 一個未完結的話題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對盟軍投降。4個月後的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艦「密蘇裡號」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不過,有關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以及美國二戰後的對華政策迄今仍存有相當爭議。
日本投降:原爆前後
雖然歐洲戰場的硝煙已經在1945年5月8日平息,東方戰場的決戰卻還未到來。日本軍隊在本島和各戰場都在繼續幻想能夠抵抗到最後,日本記者吉田描述了這段「玉碎」前的歷史。
德媒體評中美日在海嘯救災中的表現
印度洋海嘯發生後,美國出動大批軍隊參與救援賑災。世界報說,這是美國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大的一次供應物資和撤出人員的行動。同樣,日本也向災區提供了大量援助。世界報為此寫道:
辜振甫逝世,兩岸交手方式告一段落
本周,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去世,以及南亞海嘯災難成為香港媒體評論的焦點。另外,兩岸和日益緊張的中日關係也是新年第一周香港媒體關心的問題。
爭奪俄羅斯石油,中國並未全輸給日本
去歲年末,俄羅斯政府拍板放棄中國希望的安大線石油管線,準備修建日本希望的泰納線。但是中國獲得了20%的尤科斯子公司尤甘斯股份,說明中國在這場石油爭奪戰中仍有收獲。普丁志在將俄羅斯變成一個能源大國,中國和日本的利益都不允許超過俄羅斯的本國利益。
政治層面,情感因素主導著中日關係的碰撞
本周二,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向前台灣總統李登輝簽發了入境旅遊簽證。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立即發表嚴正聲明,要求日本糾正這一錯誤。
日本批准李登輝簽證申請 中日再起爭端
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方面的強烈反對,本周二給前台灣總統李登輝及家人簽發了入境旅遊簽證。日本官員說,他們認為2000年離任的李登輝是以私人身份申請來日觀光旅遊,並不是從事政治活動,日方認為不會給中日關係帶來大的影響。
3球拿下日本 德國隊亞洲首戰交出完美答卷
3:0!德國隊的亞洲之行在日本取得了夢幻般的開局。雖然對手是亞洲冠軍,也盡招海外球員歸隊,但是卻沒能阻擋日耳曼戰車,日本看來真是克洛斯的福地:2002年世界盃他在這裡勇奪銀靴獎,本場比賽他又獨中兩元。
被綁架者遺骨是假,日本激怒欲制裁北韓
本周三,北韓外務省發言人發表聲明稱,如果日本對北韓實施經濟制裁,那麼朝方將視其為「宣戰」行為,並考慮將日本排除在旨在解決北韓核問題的六方會談之外。日本國內近來要求制裁北韓的呼聲日益高漲。起因是北韓將70年代被綁架的日本公民橫田惠遺骨交給日本政府後,經過DNA對比,日方表示遺骨並非橫田惠本人。
日本通過新防衛大綱 中國北韓成為潛在威脅
日本小泉內閣在12月10日通過了一份全新的防衛計劃大綱,其中解除軍事技術出口禁令的條款引人關注,人們認為這是日本對戰後「和平主義」做出的重要調整。同時,日本將鄰國中國和北韓列為潛在威脅也成為了這份防衛大綱中的焦點。
施羅德希望說「不」的份量同白宮一樣重
德國總理施羅德已經結束了對中國和日本的訪問。在中國,施羅德總理接二連三地獲得了中方的訂單,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隨後對日本的訪問中,施羅德試圖在政治領域獲得相當的成就。
日本通過新防衛大綱,首次將中國視為威脅
*
施羅德小泉一唱一和,想要安理會否決權
德國總理施羅德在東京出人意料地提出要獲得安理會否決權,他的這一提議也得到了日本首相小泉的附和。在此之前,德國和日本出言謹慎,在爭取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時從不提要得到否決權的問題。德國和日本的這一進一步要求,使得聯合國改革方案更加充滿懸念。
施羅德訪華:巨大的經濟成果 誇大的政治套話
德國總理施羅德今天結束了他對中國為期三天的訪問前往日本。這是施羅德第六次訪華。與前幾次一樣,施羅德訪華肩負的經濟任務大於政治任務。但德國的利益僅在於經濟方面嗎?
德日:經濟上越走越遠 政治上暫時聯手
日本和德國是世界上的2個經濟強國。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位居世界第2,德國第三。兩國之間雖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但是雙方之間卻缺少共同點。
施羅德亞洲行 中日待遇兩重天
德國總理施羅德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訪問後,周三抵達日本首都東京,繼續其東亞之行。如果說施羅德訪華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兩國的經濟關係,那麼,政治議題則是施羅德和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會談的中心。
日本調整國防政策 和平憲法成為障礙
日本政府計劃修改憲法,以便更加靈活地調動軍隊,比如在反恐鬥爭中。然而,從日本2010年前國防政策新的走向則不難看出其真正的目的。那麼,這一東亞國家迄今奉行的和平主義究竟還能維持多久呢?
海上新威脅?中國新一代核潛艇「094」編入現役
裝備這一具有遠程核打擊力的新型核潛艇表明,中國有意擴大其核武庫和潛艇數量。
安理會改革提前洩密,德國日本是否有戲?
紐約聯合國的改革計劃在正式公佈之前被透露出來,自然是因為它的內容具有轟動效應。從改革委員會長達63頁的報告中人們發現,儘管安理會不會發生革命性變革,但是未來的安理會將擁有更多的成員,將變得更加透明和擁有更大的職權。德國日本離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
中日關係現狀如何?
中國海軍潛艇進入日本海域的事件使本來已經緊張的中日關係猶如雪上加霜。本周的明鏡周刊從台灣問題、能源和歷史的角度分析了中日關係:
日本將中國列入最新防衛指針的威脅名單
*
中日峰會結束,靖國神社問題互不讓步
中日首腦在亞太經合峰會終於見面,會談持續70分鐘,大大超出原定的半小時,但外交成果有限。靖國神社問題還將繼續困擾兩國關係,中日外交近期內看不到改善的跡象。
日本汽車品質超過德國汽車?
汽車王國德國雪上加霜。本來銷售量已經普遍不景氣,而最新的汽車品質報告又把日本汽車普遍地排在德國汽車前面,只有法國和義大利車的排名更低。日本汽車品質的不斷提高是眾所周知的,但是,德國汽車真的落後於日本汽車了嗎?
日本修憲將會導致東亞地區局勢動蕩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正在討論對憲法和《防衛計劃大綱》進行修訂。內容主要包括日本周邊安全為主,並首次提到台灣海峽和南海水域爆發紛爭的可能性。對防衛計劃大綱的修訂標誌著日本將在全球軍事合作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同時也顯示出日本對中國深懷戒心。
日本希望保住日中最高會晤的機會
上周三,一艘不明國籍潛艇被發現進入日本沖繩島海域。日本海上自衛隊為此進入戒備狀態,並派出艦艇和飛機進行監控。在日本媒體紛紛報導是中國的一艘核潛艇入侵時,小泉純一郎首相在周四的記者會上反而含糊其詞,稱無法確認該潛艇國籍。而到周五,內閣官防長官細田博之卻明確表示,日方確信,這是一艘中國潛艇,並將通過外交途徑向中方提出抗議。『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此次事件日方態度曖昧。
施羅德12月訪問中國和日本
中國和日本到底怎麼了?
過去的這一段時間,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本來就基礎薄弱的關係不斷出現新的麻煩。現在,中國對潛艇事件表示「遺憾」,日本說是中國作了「道歉」。事情搞得充滿了微妙的味道。中國和日本到底怎麼了?
日本要求中國為核潛艇駛入領海道歉
本周五,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在東京表示,本周三進入日本領海的核潛艇是中國的。日本外務省已經於周五下午當地時間5點緊急召見中國駐日公使程永華,向中國提出嚴重抗議。而媒體則紛紛猜測中國艦艇為什麼要進入日本領海。
廣州本田將建分廠
*
中國指責日本仍存冷戰思維
*
日本推演防衛中國襲擊日本的各種可能
*
中日關係緊張,誰之過?
十月份的法國外交世界月刊發表了數篇有關中國內政外交的系列文章。該刊德文版發表的中日關係篇從今年亞洲足球錦標賽中日對陣引發的兩國政治對立談起,回顧了中日關係史。文章認為,中國的反日情緒是中國民族主義教育的結果:
日本準備停止對華經濟發展援助
日本政府在過去給予了中國大批發展援助,現在日本經濟萎靡不振,而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日本要求停止對華援助的聲音也高漲起來。新德意志報就此寫道:
埃爾頓欲赴日本淘金 話題人物再惹話題
沙爾克的巴西前鋒埃爾頓一直是德甲的「話題大王」,上個賽季的射手王這個賽季久久沒能取得進球,心態急躁的他在第三輪對陣羅斯托克的比賽中打對方球員耳光得到了紅牌,並被罰停賽四場,俱樂部索性放他回巴西休息了幾天,讓他調整狀態。現在他終於要回來了。
中國暗示對日本說「不」
中國暗示對日本說「不」
俄輸油東線走太平洋,日本高興中國失落
*
中國民間反對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
爭常任席位,德國巴西印度日本聯大相互捧場
為了更好地應對新的挑戰,適應時代的發展,聯合國及安理會的結構改革已迫在眉睫。尤其是伊拉克戰爭引發的聯合國內部危機更突顯了改革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德國、巴西、印度和日本於本周二發表了聯合聲明,相互支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並表示將共同努力為聯合國的改革做出切實的貢獻。
鈴木摩托與中國公司就侵權問題達成協議
*
日本首相小泉「海巡」北方四島,日俄關係緊張
9月2日是日本簽訂二戰投降書的59年周年。日本卻認為今天她已經足夠強大,可以直接對抗俄羅斯了。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這一天乘坐巡邏艇,對「北方四島」進行了遠距離視察。
29名北韓人闖進日本學校尋求庇護
日本川崎中標中國鐵路提速,德國西門子出局
中國鐵道部「第六次鐵路提速招標」結果出籠,三家國際公司和三家中國公司分別聯合競標成功,包括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等,但德國西門子集團和中國自己研發的「中華之星」雙雙落選。
有爭議歷史教科書通過日本官方審查
*
台灣行政院長意外降機日本
*
中國警方開始調查「亞洲盃」期間肇事球迷
*
亞洲能源危機潛藏隱患
這是一場外交戰役,發生在中日領導最高層。這兩個東亞經濟大國為得到西伯利亞的石油,不惜為這場幕後爭奪付出高昂的代價。
野口高-一名向北韓難民伸出援手的日本人
中國和北韓之間的邊境地區,沒有高牆,沒有鐵絲網,也沒有死亡地帶,從這裡逃離北韓看上去似乎很容易。因為只有兩條淺淺的河流構成兩國之間的邊界。
上一頁
第64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