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日本帝國公司申請開發東海油氣田
日本帝國公司申請開發東海油氣田
日本: 正成為亞洲不受歡迎的國家
*
大眾在華佔有市場從50%跌至30%
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汽車展曾是歐美和日本汽車製造集團的風水寶地。自上星期五本屆展覽會開幕以來,業內人士注意到,中國的汽車製造企業進入了汽車展以後,外國製造廠家面臨激烈的競爭,新德意志報寫道:
中國可以放棄日本
德國杜伊斯堡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陶伯(Markus Taube)教授在接受網路報(Netzzeitung)採訪時說,目前的中日衝突看似由教科書引發,但更深的背景是日本減少對華經濟援助以及日本申請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會。
亞非印尼峰會聯結兩個世界
亞洲和非洲在印尼高峰會上確定了新的戰略夥伴關係。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代表於上周六簽署了協議,該協議旨在加強合作,對抗貧困,腐敗和恐怖主義。大會的決議認為,在當前的世界環境以及亞非的特殊條件下,亞洲和非洲有必要共同協商,以便使各方都能從全球化進程中受益。
日本公眾不滿胡錦濤雅加達峰會表態
*
「北京知道不能把弓拉得過滿」
「外交月刊」德文版第四期的一篇署名文章從台海兩岸關係談到今年以來中日關係和中美關係的變化,文章寫道:
亞非峰會:中日關係成了各方關注的主題
亞非首腦會議周五在印尼首都雅加達開幕。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為本國的戰爭罪行道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對小泉的聲明表示歡迎。
中國與日本-經濟互依互存
中國是日本的最大貿易夥伴,日本是在中國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最近,中日衝突的升級給兩國經貿關係投下了陰影。時代周報報導了這場衝突可能給中日兩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帶來的影響:
日本總領事撰文駁德報「日本陰影」
4月21日,法蘭克福匯報發表了日本駐法蘭克福總領事小菅拾日(Junichi Kosuge)的文章。文章反駁該報4月11日(文中說12日)發表的社論「日本的陰影」,說日本對中國道過歉,且堅持這個態度。並說竹島(獨島)是日本領土。我們在此譯出這兩篇文章全文。歡迎評論。有品質有代表性的來稿(最好是德或英語)我們也考慮選出轉給法蘭克福匯報。
反日:中國欲降溫,海外要加熱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上周末的北京之旅,雖然沒有如願得到中國方面的道歉和賠償,但是至少使得兩國間的緊張的外交關係得到了緩和,雖然中國民間的反日行動依然是暗潮湧動,不過官方卻有冷卻民間反日情緒的跡象。與此相對的是,海外華人的反日遊行卻波濤洶湧。
胡錦濤喝停中日關係青年研討會
本周,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中國民眾的一片抗議浪潮中訪問了北京。中日外長此次北京會晤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而中日關係未來走向也十分值得人們關注。請看香港媒體對此的一些報導和評論。
日本的反思只限於原子彈和蘇聯戰俘營
德國的日報在「看法與討論」欄目下,刊登了日本人山元近子一篇評論日中關係的文章。對日本戰後對待歷史的做法,文章寫道:
網友來稿:民主與民族主義
「當中國青年走上街頭,把雞蛋扔向帶有日本標誌的物體時,中國人感受到的是一種民族主義的宣洩。在一個言論自由還不能從制度上得到保證的國度裡,這種宣洩情緒的機會實在不是很多,所以,如何合理的使用這種機會的經驗,也是相當的少。」 這是一位中國網友19日寫給德國之聲中文網的信。在諸多網友來信中,還鮮有從制度差異和認知的關聯,來討論中國目前的反日情緒。
日本應清算自己歷史上的戰爭罪行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呼籲中國和日本高層政治家舉行峰會,通過和平渠道解決目前日中的緊張關係。他在紐約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周末在印尼舉行的亞非峰會給日中高層會晤提供了機會。屆時,安南、胡錦濤和小泉純一郎都將到會。
中日首腦是否會晤雅加達成懸念
上個周末中日兩國外長會面後,中日兩國對這次會談結果的反應互相矛盾,會面中確定下來的胡錦濤和小泉即將在雅加達的會晤其前景也變得撲朔迷離。中日關係陷入自1972年兩國建交以來的最低谷。
歐洲媒體:日本應反省歷史,中國應制止暴力
歐洲媒體十分關注中國發生的反日示威活動。德國的北方信使報寫道:
中日關係跌至冰點,互相要求對方道歉
中日關係已經陷入1972年兩國建交以來的最低谷。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武大偉本周一對記者們提到日本外務大臣町村信孝來訪一事時說,目前的緊張局面是兩國建交以來所遇到的最大問題。而造成該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對於戰爭歷史的態度。
日本外相到北京,中國拒絕「道歉」
在日本外相訪問北京之際,中國與日本之間的危機繼續加劇。中國方面拒絕就日本在華設施受到損壞一事賠禮道歉。
反日不是被利用-韓國學者談中韓反日
對外人來說,來自北京和漢城的反日新聞圖片似乎令人驚訝。歐洲人或許會感覺這樣的反應過於偏激。中國人和韓國人的憤怒真的只是無緣無故的偏激反應嗎?在德國哈勒大學任教、現生活在日本的韓國政治學者 李恩正女士為本網寫來專稿。
在德日、韓學生談日本教科書事件
日本政府日前公佈了2006年版中學歷史教科書審定結果,宣佈所有送審的8個版本均合格,包括否認二戰中日本入侵中國史實的右翼歷史教科書,遭中國政府抗議。德國之聲對此進行了全面的報導,並在廣大網友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本網記者就此分別採訪了在德國的日本和韓國留學生。
德媒:日本曾17次向中國道歉
中國的反日浪潮是本周德語媒體報導的重點,一些大報甚至同一天發出多篇報導和評論。新蘇黎世報駐東京記者說,中日建交以來,日本天皇和首相為侵華戰爭17次口頭表示道歉,7年前曾書面向韓國賠禮。文章接著寫道:
如何對待歷史?施羅德暗示日本要學德國
本周三(4月13日),施羅德會見了正在德國訪問的韓國總統盧武鉉。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有關韓國和中國與日本就戰爭歷史發生的衝突時,施羅德提醒日本在對待戰爭罪行上應該參照德國的經驗。
日本政府開始審核東海油氣田開發權
日本政府4月13日宣佈,經濟產業省將開始審批民間企業在中日有爭議的東海海域開採油氣田。在中國若干城市近日發生反日示威以及中國總理溫家寶周二相當明確地表示中國反對日本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會之際,日本政府的做法有火上澆油之嫌。
韓國人怎麼看日本-採訪韓國電台
日本政府審定通過右翼歷史教科書,在二戰受害國韓國和中國引起政府和民眾的強烈抗議。韓國人是怎麼看待日本政府對戰爭罪責的反省問題的?韓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組組長白升燁就此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
評論:日本也負有重大責任
周末,中國北京和南部深圳、廣州等地爆發了大規模的反日遊行。中文部主任馮海音就此發表評論如下。
德媒報導日本二戰罪行 日本靠近台灣
這兩天德語媒體開始以突出位置報導中日衝突。以前,德國人對日本在二戰中做了什麼知之甚少,中國的抗議潮倒起到了「科普」作用。同時,德語媒體也注意到日本開始進一步靠攏台灣。
中國反日遊行衝擊日本股市
*
反日遊行周日蔓延南方日本學生挨打
北京周六反日大遊行後,周日在深圳和廣州也爆發了大遊行。上海日本總領事館門前也有抗議者聚集。日媒體報導,有兩名日本學生挨打。中國政府號召民眾冷靜。日本要求中國道歉與賠償。
對蒂滕評日本教科書事件的讀者來函(2)
我們發表了德國專家蒂滕關於日本教科書事件的訪談後,引發了讀者強烈的反響。現將我們收到的部分來函刊登於此。由於數量多,篇幅長,分為兩部分。今後幾天,我們還將繼續採訪與探討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對蒂滕評日本教科書事件的讀者來函(1)
我們發表了德國專家蒂滕關於日本教科書事件的訪談後,引發了讀者強烈的反響。現將我們收到的部分來函刊登於此。由於數量多,篇幅長,分為兩部分。今後幾天,我們還將繼續採訪與探討這個大家關心的問題。
達賴喇嘛訪日,不受官方接見
達賴喇嘛周五(4月8日)到達日本,開始了對日本的第十次訪問。日本政府已經表態,將不會安排達賴與日本官方進行會面。中國外交部對「日方允許達賴赴日活動表示嚴重關切」。
德專家對日本教科書事件的異見
日本政府日前公佈了2006年版中學歷史教科書審定結果,宣佈所有送審的8個版本均合格,包括否認二戰中日本入侵中國史實的右翼歷史教科書,遭中國政府抗議。德國科學與政治研究所亞洲問題專家馬庫斯.蒂滕就中日教科書之爭進行了分析評論。
日本通過新版歷史教科書 引發中韓強烈反彈
日本文部科學省今天(4月5日)審定通過了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新版歷史教科書,這引起了一直高度關注此事的中韓兩國極大的反彈。中韓兩國認為,日本在這本新版歷史教科書中,刻意粉飾和淡化了日本歷史上的戰爭罪行。
德語媒體關注中國「反日」浪潮
日本有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消息在亞洲激起了抗議浪潮。北韓和韓國政府堅決表示反對,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也一浪高似一浪。新德意志報報導說:
金日成體育場上演全武行 北韓隊要做抗日英雄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的比賽中,伊朗隊在平壤客場2比0擊敗了北韓。比賽進行到第86分鐘時,北韓隊員因為對一判罰不滿而圍攻主裁判,致使比賽一致中斷。比賽結束之後20分鐘,還有球迷向場內投擲石塊,酒瓶,球場座椅等雜物。
一隊日本人登上中日爭議的沖鳥島
軍售解禁話題熱度不減,希拉克讓小泉失望
圍繞歐盟對華軍售解禁問題展開的國際討論繼續升溫。正在日本訪問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告訴日本首相小泉,解禁是一項政治決定,是為了滿足中國的合理的政治希望,它不會造成敏感武器流入中國。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在接受德國「世界報周日版」採訪時認為,美國對軍售解禁的反應有些過火。
在亞洲,只有日本與中國的關係處於低谷
新蘇黎世報認為,中日兩國歷史上就互抱成見、互不信任、互相畏懼對方。最近日本抗議中國開發東海天然氣田和準備停止向中國提供開發援助就是明顯的例證:
日本播放北韓執行死刑偷拍錄像
北韓目前由於它的核計劃處在國際壓力之下。由於北韓完全將其與外部世界隔絕,北韓發生的事情很少為外人所知。這不僅僅有關核計劃的問題,也有關侵犯人權的問題。而日本電視台播放的一盤來自北韓的錄像帶造成了轟動。內容是北韓的一個槍斃所謂叛國罪犯的場面。
日本停止對華援助為哪般
日本外相町村信孝最近宣佈,2008年北京奧運會結束後,日本不再向中國提供開發援助。新蘇黎世報就此寫道:
積極促進德國肉製品出口東亞
聯盟黨聯邦議院黨團通報,聯盟黨3月16日向聯邦議院遞交了名為「加強德國肉類產品向東亞市場出口機會」的報告。為此,議院消費者保護、食品和農業組副主席莫特萊爾以及新聞發言人克呂克耐爾做了一番聲明。
日本色情業推動拐賣婦女,政府整治乏力
日本的色情行業非常火爆,「職業婦女」供不應求,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美國今年的世界各國人權報告特地將日本的販賣婦女行業當靶子,對日本政府對此睜一眼閉一眼的做法狠批了一通。
增加軍事預算 日美聯手惹惱中國
中國今年再次增加軍事預算,增幅達到12.6%。法蘭克福匯報就中國增加軍費對中國與鄰國的關係將產生的影響寫道:
中日共同商討結束日本對華經援問題
*
韓國北韓對日本:兄弟鬩牆共禦外辱?
在以共產黨國家北韓為一方,日本和韓國為另一方的遠東力量角逐中,外交陣線並不總是那麼分明。在朝核危機問題上,首爾和東京通常站在一條陣線上。但是北韓在70年代綁架了許多日本人,日本對北韓立場強硬,這有時又會導致韓國與北韓團結一致,這與上世紀初朝鮮半島受日本的殖民統治有關。
中日兩國處於政治寒冬時期
亞洲東部是地球上地震及海嘯的頻發地區,災難往往瞬時發生,全然沒有明顯的先兆。新蘇黎世報認為,東亞地區的國際政治也是這樣,經過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以後,就會出現板塊移動,中日關係就是這樣。該報分析說:
專家建議:變六邊會談為亞洲安全機構
北韓的核武器問題凸顯美國在東亞的安全問題上捉襟見肘。著名日裔美國政治學者弗蘭西斯.福山分析了中國、日本、南北北韓以及東協國家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並向布希政府進言,修正二戰後在亞洲的安全政策,把北韓問題的六邊會談固定並擴大成亞洲安全組織。
日本政府擬接管釣魚島燈塔
日本擔憂中國軍力增強
明鏡周刊本周報導說,由於歐盟想恢復向中國供應武器,日本對中國軍事力量的擔憂與日俱增。該刊寫道:
上一頁
第63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