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日本:開啟核廢水排放後將對當地魚產進行監測
福島廢棄核電站冷卻水排放的籌備工作已近尾聲,儘管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批准了相關計劃,但對廢水排放可能帶來的危害仍存在諸多爭議和疑慮。有鑑於此,日本政府計劃借助海產品監測,打消各方的顧慮。
世界排名下滑 日本高校前景堪憂
人口萎縮、外國留學生減少、政府資助下降以及教授們的海外機會增多,給日本高等教育帶來了嚴峻挑戰。日本大學在世界頂級學術機構中的排名出現下滑,許多大學都在為獲得研究經費而苦苦掙扎。
日媒怎麼看麻生太郎訪台?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自民黨副總裁訪問台灣三天,除了悼念前總統李登輝外,也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見面,其發言「要有打仗心理準備」等更受到關注。但北京似乎沒有太大的反應,為什麼?
麻生太郎談嚇阻台海戰爭 中國向日本提出交涉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台北談到,各方若想要阻止台海衝突,重點在對中國產生足夠的嚇阻能力。對此,中方表示強烈抗議。
客座評論:台灣有什麼自我防衛的本錢?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在台灣發表演説,指出台灣需要表現強烈的防衛決心、才能嚇阻對手避免戰爭,雖然被台灣的在野黨批評是「極為挑釁」,但是也顯示台灣要靠什麼來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是一個不可迴避的課題?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訪台 中方低調
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睽違12年後再度訪台,中方目前對此行並未做出正面回應,但由於台灣將於明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麻生太郎此行會見到誰,這項行程背後又有哪些意義,備受各界關注。
廣島原爆「傳承者」繼續講述倖存者故事
隨著日本原子彈爆炸倖存者相繼離世,廣島推出「傳承者」計劃,繼續向世界講述核武的恐怖,將倖存者的記憶傳承給下一代。
原子彈爆炸78周年 廣島市長:核威懾是愚蠢的
今年8月6日是廣島原子彈爆炸78周年。廣島市長松井一實、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原子彈轟炸受害者等約5萬人出席了紀念日儀式。松井一實直言核威懾是「愚蠢的」。岸田表示日本將堅持無核三原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則警告,曾籠罩冷戰的核陰影再次出現。
中國將成為日俄領土之爭的最後贏家?
過去幾十年來,東京和莫斯科一直就千島群島的主權歸屬爭執不下。而俄烏戰爭的爆發,也讓一些日本人看到了重新收回千島群島主權的希望。那麼,中國又在這場領土爭端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
日本還能做什麼來阻止人口下降?
日本去年人口減少了80萬,死亡人口超過出生人口的速度達到了歷史高位。政府計劃扭轉這一趨勢,但許多人擔心其努力並不會奏效。
颱風「卡努」逼近 日本敦促沖繩居民疏散
被日本氣象廳定為「非常強台」的颱風「卡努」逼近日本沖繩地區,數百個航班已取消,當地政府建議人們盡快前往避難所。預計在經過沖繩後,「卡努」會在本周稍晚行經中國東部。
刻意渲染威脅!中國批日本《防衛白皮書》
日本周五發布2023年《防衛白皮書》,其中指出中國正急速強化軍事力量,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的戰略挑戰。中國國防部發出回應,指對方持有錯誤的對華認知,刻意渲染所謂「中國軍事威脅」。
日本2023年《國防白皮書》:中國是"最大挑戰"
日本政府公佈年度《國防白皮書》,繼續去年修訂安保文件的方針,重申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挑戰。
日本晶片禁令生效 北京不滿、東京不安
日本政府自本週起,對出口數十項半導體設備實施管制,這可能讓中國半導體業更難取得合適的設備,並與美國和荷蘭的限制保持一致。北京對此表達了不滿,東京的官員則私下表示擔憂。
日媒:王毅提議今年舉行中日韓高層會議
據日本共同社的消息來源,中國向日本釋出了中日韓高層磋商的意願,可能是替三國在今年內舉行領袖峰會鋪路。不過,中日兩國仍存在分歧,特別是福島核廢水排海方案,中國持續表達反對。
全球最強護照出爐!歐美被亞洲國家甩在身後
最新公佈的亨氏護照指數顯示,新加坡護照成為全球最好用的護照,能在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免簽入境。專家指出,美國在排名中持續下滑,這也是對其鄰國加拿大和整個英語系國家的警示。全球最強護照前幾名都有哪些國家?哪個國家的護照又最不好用呢?
媒體:歐盟欲推AI監管 亞洲各國意興闌珊
路透社報導,歐盟正在遊說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跟進,對人工智慧進行限制。另一方面,中國也推出了AI監管暫行辦法。亞洲各國政府如何回應歐盟?中國的AI規範又會與西方有何不同?
時隔4年 中日國防官員恢復實體雙邊交流
中國和日本的軍事交流曾因釣魚台主權爭議及疫情而中斷,而近年中國的軍事擴張也使日本調整了國防戰略。17日,兩國國防官員恢復4年來首度面對面交流。究竟他們說了什麼?中日雙方的態度如何?
台灣首參與日智庫兵推 曝安保對話機制不足
上週末,日本在東京舉行美、日、台3方的非官方兵推,模擬2027年中國武力犯台情景。台灣智庫的參與人員會後表示,日本不一定會跟隨美國決策。究竟兵推結果如何?揭露了哪些風險?
中俄海軍前往日本海聯合軍演
中國一支由五艘軍艦組成的編隊已經在7月15日從青島附近軍港啟航,前往日本海與俄羅斯海軍兩艘艦艇舉行旨在「維護戰略航道安全」的聯合演習。俄羅斯國防部也在發布了相同消息。
紋身藝術在日本:如何走出黑社會陰影?
日本紋身藝術家表示,他們的藝術經常被人誤解,並與黑幫、黑道聯繫在一起。紋身者經常被禁止進入公共浴場,還不允許參軍。但是,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日本呼籲中國「科學」看待福島核廢水排海問題
日本外相林芳正表示,日方願意從科學角度就排水問題與中方進行溝通。王毅則指出,「這既是一個科學問題,也是一個態度問題。」
重蹈日本覆轍? 中國經濟陷入「困難的通縮氛圍」
當西方國家受到通膨困擾之際,中國卻在擔憂通貨緊縮:消費價格停滯,生產價格低迷。房地產行業的頹勢尤其令人擔心。眼下的中國不禁令人想起1990年代的日本。
是否設立日本辦事處?北約領袖釋分歧信號
近期日本與北約商討設立辦事處,但此事遭到法國與中國的反對。在這次北約峰會上,日本進一步強化與北約的關係,但針對辦事處一事,法國總統馬克宏和北約秘書長傳達不同立場。
敏感時間北韓再射導彈 飛行時間創紀錄
在韓日兩國領導人正準備在北約峰會期間舉行會晤之際,北韓在其東海岸發射了一枚疑似洲際彈道導彈。韓國總統尹錫悅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此類威脅。
憂中國威脅 日本要與歐盟建立更緊密聯繫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在歐洲訪問,參加北約峰會和歐盟-日本峰會。有專家認為,岸田將利用此行提醒歐洲領導人中國在印太地區的政策所構成的危險。
拜登或於北約峰會場邊單獨會見澤連斯基
北約峰會於11日在立陶宛召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也將出席12日的峰會。拜登據報將與澤連斯基舉行雙邊會談,討論基輔加入北約一事。此外,中國與印太局勢預計將是本次峰會另一大重點,中國官媒亦發表社論,抨擊北約對中國「包藏禍心」。
日本技術數據洩密案引發對外國科學家的憂慮
日本一家領先的研究所一名中國研究員涉嫌洩露技術機密而受到司法指控。專家認為,此案應給日本政府敲響警鐘。
長平觀察:「我們本來是同種同文的弟兄」?
幾天時間過去了,王毅的種族主義外交言論仍在推特上刷屏。時評作家長平認為,種族主義外交可能是無效的,但是作為內政,卻一直是中共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路透社:IAEA總幹事暗示福島報告專家組內部存在意見分歧
路透社報導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承認,該機構發布日本福島核處理水排海問題綜合評估報告前曾有一兩個國際專家對這一計劃表達顧慮。工作組中國專家對報告發表倉促表示「遺憾」。
客座評論:日本最西端小島成為台日外交施力點
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搭船從台灣直航到日本與那國島,會晤了多位日本國會議員。他此行除了官方所稱、替觀光旅遊「破冰踩點」之外,背後還具有何種政治意義?
中國海關宣佈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地食品
國際原子能機構本周發布的安全審查綜合報告指出,日本將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的處理水排海的計劃符合該機構安全標準。本周五,中國海關總署宣佈,為防範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輸華,中國海關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等十個縣(都)食品。
稀土有多重要?中國主導地位為何難以撼動?
鎵鍺之後或是稀土?中國本周宣佈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引發了對中國可能限制其他原材料出口,尤其稀土出口的擔憂。稀土究竟有何用處?中國的稀土對全球市場來說有多重要?為何稀土難以開采,各國又為減少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BBC調查:曾有中國氣球飛越日本台灣
據英國媒體同人工智慧公司的聯合調查,疑似來自中國的氣球過去曾飛經台灣和日本。東京和台北軍方都表示,已做好擊落氣球的準備。
阿里巴巴將換帥 馬雲再有「高論」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團宣佈將換帥,顯示其重組拆小的方案正在推進。此外,中國財經媒體「晚點LatePost」透露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5月的內部講話也引起關注,最近現身東京的馬雲當時說,「一個企業從行業標桿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了「。
台灣將首度參與美日「台海危機」兵推
台灣軍事專家透露,日本智庫將於7月再次舉行台海危機的兵推模擬,並首度邀請台方參與,究竟這次的兵推與過去有何不同?
中國籍研究員遭日逮捕 北京嚴正關切
日本警方日前逮捕了1名中國籍研究員,罪名是涉嫌向一家中國公司洩露數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9日對此發表了回應,她說了什麼?這名研究員洩漏了什麼數據?
日本將「性交同意年齡」從13歲提高到16歲
日本國會通過《刑法》修正案,將「性交同意年齡」從13歲提高到16歲。這是1907年以來日本首次對「性交同意年齡」做出修改。
北約與印太: 開設東京辦事處阻力重重
為了抗衡中國和俄羅斯的勢力擴張,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希望盡快強化北約與印太國家的夥伴關係。但這一計劃除了招致莫斯科和北京的不滿之外,至少有一個歐洲盟友也對該計劃頗有微詞。
美日韓國家安全顧問共商中國及北韓議題
據白宮方面通報,美、日、韓三國的國家安全顧問6月15日討論了維護台海穩定、協調東海以及南海事務、北韓軍備發展計劃等議題,並確定了下一步加強合作的舉措。
福島核廢水入海政治化 日漁民不支持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6月12日開始展開廢爐作業中的核能處理水「試行排放」作業,目的是在測試相關設備能否正常運轉。日方將依據試行結果在夏季決定正式排放處理水的時機。不過首爾與北京對這件事反應不同,日本國內也出現反對聲浪。
日媒:北約擬藉東京辦事處 升級印太合作
《日經亞洲》報導,北約將升級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夥伴關係,並擬將在東京設立辦事處,以此為強化該組織在印太地區合作的樞紐。
日本試行福島核廢水排放設備 中國反對
福島核災12年後,日本政府即將在今年夏天將處理過的核廢水排放到大海。中國批評日本「極其自私和不負責任」,韓國則有漁民發起抗議行動。
中國海軍闖入鹿兒島附近領海 日本強烈抗議
日媒指出,這是近2年來中國軍艦第11次闖入日本海域。同日,還有2艘中國海警隊船隻也進入兩國的爭議領海。日本防衛省表示已為此向北京表達「嚴正關切」。
美日台共享無人機數據?中國反對、台灣否認
《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稱美國、台灣和日本將共享海軍無人機的即時數據。專家指,此事若屬實顯示三方政治互信程度高。但台灣國防部稍晚否認消息;中國外交部則重申「一中」原則、勿與台開展軍事聯繫。
中俄第六次聯合巡航 日韓派戰機緊急起飛
中國和俄羅斯周二、周三在日本海、東海和太平洋西部空域進行了自2019年以來的第六次聯合巡航,韓國和日本因此緊急出動戰鬥機。
日澳美共同出資擴建太平洋海底電纜
日本宣佈,與美國、澳洲共同簽署一項價值9500萬美元的海底電纜項目,該項目將進一步連接密克羅尼西亞等太平洋島國,改善印太地區通信,而中國正在該地區日益擴大影響力。
英媒:馬克宏反對北約在日本設辦事處
隨著中國在印太勢力擴張,北約計畫於東京設立辦事處,加強與日本的合作。但英媒5日引述消息報導,此提案目前遭到法國攔阻,因為馬克宏認為,北約應先顧好北大西洋。
日本出台新政策:每年投入3.5兆日元「催生」
日本政府宣佈每年投入約3.5兆日元「催生」。出生率下降趨勢已對社會諸多方面造成嚴重影響。
衛星發射失敗墜海 朝鮮:燃料不穩定
朝鮮日前預告,為加強監測美軍活動,近日將發射首枚軍事偵察衛星。韓國軍方31日稱,朝鮮清晨發射了火箭,試圖把衛星送上軌道,此事在日韓一度觸發警報和疏散警告。
上一頁
第6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