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台積電受重視 日本首相視察新廠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本周六視察了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新廠。他在講話中表示,相信這個項目將會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
劍指中國?美日澳菲在南海舉行「海上合作」
美國、日本、澳洲和菲律賓將於4月7日在南中國海開展「海上合作活動」,以示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四國都將派遣軍艦參加。
為何更多德企從中國向日本轉移?
德國在日本工商會對在日德企進行了調查,發現更多德企正在將生產線和管理職能從中國轉移到日本。
北韓稱金正恩視察高超音速中程導彈試射
北韓官媒3日聲稱日前「成功」發射固態燃料高超音速導彈,由金正恩親自監督。 韓、日、美2日皆表示譴責,三國當日按事先日程舉行聯合空中演習。
盼重現80年代輝煌 日本斥巨資力挺本土晶片製造商
日本本周二宣佈向晶片初創公司Rapidus提供高達39億美元的補貼,希望這家公司能夠成為晶片市場的重要企業,以期重現日本80年代稱霸晶片市場的輝煌。
《奧本海默》終於在日本上映
廣受好評的電影《奧本海默》在其他國家上映數月後,終於在日本影院上映。原子彈設計者的故事在日本尤其敏感。
《奧本海默》在日本上映 廣島觀眾怎麼評?
講述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參與研製原子彈過程的電影《奧本海默》3月29日在日本首映。 這部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的影片因涉及對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轟炸而在日本延遲上映。 看完這部影片的廣島市民有什麼感想?
在日中國教授返華失聯 疑涉《反間諜法》
一名長期在日本教中文的中國籍教授自2023年返國後失聯,校方曾向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求助,但未收到回音。有消息稱他已被中國關押,可能與中國新修訂的《反間諜法》有關。
日本央行17年來首次加息
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結束之後,日本央行宣佈將基準利率從-0.1%上調至0%-0.1%。此舉意味著,長期以來的負利率寬松貨幣政策到此告一段落。
靖國神社再添爭議 前軍事官員被任命為宮司
日本靖國神社選了一名前軍事指揮官擔任其新宮司,此舉可能引發爭議。這是自1978年以來,首次有日本前軍事官員擔任這職位。
福島核事故13年周年 核廢墟處理進展如何?
震驚世界的福島核事故的發生已經過去了13 年,它不僅對當地民眾來說是一場災難,而且其後患還將延續數十年。日本為確保核設施的安全付出了高昂代價,也遭遇了一系列挫折。
媒體:美國敦促盟國再限中國晶片獲取
據彭博社報導,美國政府正敦促德國、荷蘭、韓國和日本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獲得半導體技術的限制。報導稱,華盛頓希望控制關鍵化學品和更多機械零件。而日本和荷蘭則希望在考慮採取更嚴厲的行動之前,先評估目前限制措施的影響。
美國在比基尼環礁核試驗70周年 受害者求償路漫漫
70年前,當美國開始在太平洋比基尼環礁開始「城堡」系列核試驗時,下本節子的父親還是一個30歲的年輕漁民。後來他患上癌症,胃被切除四分之三。下本節子的願望是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
中日韓三國均備受生育率持續下降的困擾
韓國公佈的2023年生育數據顯示,去年韓國新生兒人數同比減少7.7%,總和生育率為0.72,雙雙創下歷史最低紀錄。韓國的鄰國中國和日本也都飽受生育率持續下降的困擾。「養孩子和教育孩子太費錢」在這些國家是降低生育意願的主要原因。
中國或將延遲退休 男女退休年齡均調至65歲
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今年可能會在「兩會」期間公佈調整退休年齡的政策。65歲可能是調整後的最終結果,且男女會趨於同齡。社群網站上很多中國網友對這一可能出現的政策變動表示不滿。有網友表示,「一邊瘋狂裁員一邊延遲退休,很是魔幻」。
日台經濟安保新起點:台積電熊本廠
台積電熊本廠風光開幕,也成為該公司在海外的首個工廠。從計畫公佈、動工到完工只約兩年多時間,熊本廠不只是得到日本全力協助,也是美日台韓等民主國家在穩定半導體供應鏈上的新起點。
台積電加速全球佈局 日本熊本廠開幕
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半導體工廠周六舉行開幕式,該廠投資額高達86億美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熊本廠將能為日本和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提供強大韌性,並為日本半導體業帶來復興。
時隔半個世紀 美國重返月球
迄今為止,已經有五個國家完成了登月使命,其中實現載人登月的則只有美國。現在,美國的首次商業性登月也獲得了成功。
梅西發影片回應香港風波 反駁政治因素干擾
阿根廷球星梅西日前在香港表演賽因傷缺席引發一連串風波,導致原定3月阿根廷國家隊中國行的計劃告吹。19日,梅西在微博上發表影片聲明,否認在香港未上場是出於政治因素。
日本新型火箭試飛成功 將參與探月
在去年的兩度失敗後,日本的新型運載火箭H3終於在2月17日成功試射。日本航天上個月剛剛實現月球探測器「軟著陸」。此次試射的新火箭今後還將為日本印度聯合探月項目發射探測器,並為美國主導的阿爾特彌斯探月計劃發射貨運飛船。
日本名義GDP跌至第四 德國成第三大經濟體
儘管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率達1.9%,日本的名義GDP仍低於德國,從而讓出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但德國經濟並不景氣,去年下降了0.3%。
梅西風波後續:中方取消阿根廷隊3月中國行
阿根廷球王梅西先在香港友賽缺陣,繼而在日本「復出」的風波不斷發酵,輿論逐漸上升到政治層面之後,杭州和北京足協官方先後發布聲明,取消原定3月阿根廷中國行的計劃。
梅西香港缺陣日本復出 延燒成「辱華」風波?
阿根廷球王梅西先在香港友賽缺陣,繼而在日本「復出」,令他和國際邁阿密球會亞洲之行的軒然大波不單沒有平息,更在球場外迅速發酵成公關甚至政治危機,當中來龍去脈是什麼?
「隱形的歧視」 日本社會種族議題蔓延
2024年日本小姐選美比賽由烏克蘭裔的佳麗奪冠,掀起一陣血統論戰,也引起了究竟怎麼樣才是「日本人」的討論。隨著國內人口數下滑,日本政府對海外移民敞開雙手,但社會中對外國人難以消除的刻板印象又該如何?
沉浸式藝術 為什麼這麼火?
沉浸式裝置僅僅是表面美麗,還是一種更有效的展示藝術的方式?
日本月球探測器在著陸一周多後恢復動力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周一表示,其小型無人探測器「月球狙擊手」已經恢復動力、繼續運行。此前,該探測器曾因太陽能電池板的朝向錯誤而面臨電力不足的問題。
日本無人探測器成功登月 但太陽能電池出故障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表示,其小型無人探測器「月球狙擊手」成功在月球著陸。日本由此成為第5個將航天器送上月球的國家。不過日方也表示,由於太陽能電池的問題,「月球狙擊手」面臨電力不足的問題。
美日韓海上軍演 向北韓展示軍事實力
韓國軍方周三表示,美國、韓國和日本舉行了或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聯合海軍演習,向擁核的北韓展示其實力。這三個盟國的高級外交官將在首爾舉行會議,就與平壤日益惡化的對峙局面進行討論。
半島局勢緊張之際 北韓向東部海域發射導彈
據日韓方面消息,一枚北韓導彈墜落在日本海。此次發射正值平壤挑釁言論以及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加劇之際。這是北韓新年以來的首次發射。
中國或超日本,成世界最大汽車出口國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中國汽車2023年出口量達491萬輛,可望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填補俄羅斯遭受制裁之後的市場空白成為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發射情報收集衛星監視北韓導彈
日本周五(1月12日)發射了一枚載有政府情報收集衛星的火箭,該衛星的任務是監視北韓軍事基地的動向,並改善對自然災害的應對措施。
日本外相訪問烏克蘭 宣示支持立場不變
日本外務大臣上川陽子周日(1月7日)到訪烏克蘭,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舉行會晤。她強調,東京對基輔的持續支援不會發生變化。
日本地震死亡人數升至110人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近岸發生7.6級地震的第六天,死亡人數依舊在上升。尋找倖存者的救援工作仍在繼續,但希望卻日漸渺茫。
東京羽田機場發生飛機相撞事故 5人死亡
日本東京羽田機場發生飛機相撞事故,其中一架客機上所有乘客被安全疏散,但另一架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小飛機上的5名機組人員喪生。 日本交通大臣齊藤鐵夫表示,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日本石川縣地震引發大規模損壞 數十人死亡
位於日本西海岸的石川縣在元旦當天遭遇大地震,當局證實已造成房屋道路損壞,以及至少48人死亡,預計此數字還將繼續上升。近期可能會有強烈餘震,日本首相形容營救倖存者是與時間比賽。
日本地震即時:死亡人數持續上升 核電廠輻射水外溢
日本石川縣1日發生裡氏7.6級的地震,目前陸續有災情傳出。據統計,目前至少已有62人死亡。
日本:武器出口將有助於間接援助烏克蘭
日本放鬆武器出口管制也旨在推動日本軍火工業發展,進一步遠離了亞洲戰後和平主義道路。
日本明年國防預算創紀錄 將向美國出口導彈
日本當局公佈了創紀錄的國防開支金額,這是自二戰後的一次重大轉變。除了增加軍事預算外,日本還將放鬆武器出口管制、向美國運送愛國者防空導彈。
平壤試射洲際導彈可達美國 王毅會北韓副外相
韓國和日本官員表示,北韓周一再次發射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具有潛在打擊美國的能力。今年以來,北韓試射導彈的次數破紀錄,受到西方譴責。就在同一日,中國外長會晤了來訪的北韓副外相。
菲律賓尋求在南海勘探能源 謀求日本駐軍
正在東京出席日本東協峰會的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表示,該國正在尋求啟動新的南中國海勘探項目,從而滿足能源需求。他還透露,與中國就共同勘探南中國海能源的對話「進展甚微」。與此同時,菲律賓與日本正尋求相互駐軍。
日本東協峰會:維護印太「基於規則國際秩序」
為慶祝日本和東協建立友好合作關係五十周年而舉行的特別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就加強安全合作達成了共識。中國近年在南中國海的一系列強勢行為,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強烈不滿。
2023中國大事記
對於許多中國民眾來說,快要過去的2023年,依然是無比艱難,壞消息遠遠多於好消息的一年。能讓人高興起來的事情不多——但總還是有。DW德國之聲為您用12張圖總結2023年的中國大事記。
追隨美國腳步?日本為何「拉黑」中國核武機構
日本新修俗稱「貿易黑名單」的《外國使用者名單》,當中追加中國官方的核武研究機構。面對中國核武庫擴張,有意見認為日本應對已是慢半拍,但政府背後也有其考量。
美日韓將加強應對北韓網路威脅
美國、韓國和日本的國家安全顧問周六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力度,制止北韓發展核武器和導彈、網路盜竊活動以及向俄羅斯轉讓武器的行為。
沙利文: 美國將為臺海穩定「挺身而出」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週六表示,華盛頓及其亞洲盟友將「挺身而出」維護臺灣海峽的穩定,並重申其對南海航行自由的承諾。
台海緊張為何讓日本最西端的島嶼憂心忡忡?
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位於台灣以東110公里處,這裡人口僅有大約1700人。隨著台海局勢緊張,許多日本官員認為,如果中國與台灣發生戰爭,與那國島可能會成為台灣人的避難所。
中日韓外長承諾盡快召開三國領導人會談
中國、日本與韓國外長周日於釜山參加三國外長會議,除了確認將在多個領域開展合作,更重要的是三位外長一致同意:將盡快召開中日韓領導人會談。
沖繩為何對美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面對來自中國、北韓和俄羅斯日益增長的壓力,美國陸海空三軍正在加強訓練,改進裝備並強化與盟國的合作。
日本外相:日中兩國有望舉行安全會談
在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在釜山舉行之前,9月剛剛上任的日本外相上川陽子和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雙邊會晤,並稱兩國有望在「不遠的未來」舉行安全對話。
氣候變化威脅日本的鸕鶿捕魚傳統
在日本,少數漁民仍然保留著1300年的鸕鶿捕魚傳統。然而,隨著氣候變化帶來負面影響,這種古老的技術未來岌岌可危。
上一頁
第4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