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韓抗議日本內閣成員參拜靖國神社
8月15日,日本二戰戰敗69周年之際,兩名內閣成員和多名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立刻引起中國和韓國的抗議和譴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雖未前往靖國神社,但託人奉納祭品。
日本的政策讓中韓進入外交蜜月
。《法蘭克福匯報》把目光投向中、日、韓三國關係,認為日本安倍政府的政策促使韓國越來越向中國靠攏。該報另一篇文章聚焦中國對奧迪等汽車企業的反壟斷調查。
德國人眼中的中國「紅色旅遊」
近年來,中國各地掀起紅色旅遊風潮。特別是許多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學校都會組織員工參加這種旅遊。德國電視一台播出了一部跟拍報導,德國觀眾對此反應各不相同。
中日外長非正式會晤 美國加緊南海「滅火」
在緬甸舉行的東協外長會10日結束。會議期間中日兩國外長進行非正式接觸。美國外長積極促使南中國海主權爭議國家達成一致。
東協外長會:亮點應接不暇
為期三天的東協外長會已進入第二天,之前備受關注的美國「凍結南中國海行動」提議並未被討論,中國在領土爭端中的角色成為焦點之一。
美中之間的「大棋局」
中國崛起給世界格局帶來變化,「北京模式」取代「華盛頓共識」?
日防衛白皮書稱中國為最大隱憂
日本周二警告說,中國在東海島嶼主權糾紛中的「危險行為」可能在地區內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
日媒:日中領導人或在APEC峰會期間對話
日本《日經商業日報》報導稱,日本和中國正努力安排兩國領導人在11月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期間進行對話,尋求修復因領土爭端和戰爭歷史而緊張的雙邊關係。
棄核道路上的孤獨標兵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即將拋棄核能的德國形單影只,當前引領擴建核能潮流的卻是中國。
一戰百年之青島記憶
中國青島曾是德國在遠東的唯一殖民地。1914年夏,英、日軍隊開始圍攻青島,並在幾個月後佔領該市。如今在大都市青島仍可見到德國殖民時期的痕跡。
由「三軍四海」軍演看中日緊張關係
中國軍隊近日開展「三軍四海」大規模軍演,引起中外媒體廣泛關注。剛剛發表中日關係最新報告的「國際危機研究組織」認為軍演可能在向日本釋放訊號,但不僅僅針對日本。
日本的「強國」雄心
中國和日本在爭奪東亞的霸權,美國和韓國在其中扮演怎樣角色?
麥當勞「聞雞色變」
大陸食品供應商福喜集團被爆出使用過期肉後,香港麥當勞表示停止雞塊和雞排堡的銷售。而日本麥當勞不僅撤出來自中國供應商的雞塊產品,還宣佈要把採購全線挪至泰國。
一戰對手二戰盟友的德日關係
早在1914年,遠東就成為戰場。日本佔領了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膠州灣。德國反過來又以種族宣傳進行回應。
中美海軍高官為擴大合作"鋪路"
本周二,美國海軍司令格林納特與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舉行了會談,據法新社報導,雙方會面將就如何增進兩國海軍合作進行探討。這已是兩人在過去一年中的第四次互動。
《環球時報》狠批相阿博特言論
中國批評澳洲首相阿博特就日本在二戰期間表現的言論。
日本戰鬥機二季度猛攔中、俄軍機
伴隨著日本與鄰國在領土問題上關係吃緊,日本航空自衛隊在今年第二季度攔截中、俄飛機進入其領空的次數空前。
澳同日本的關係不會傷害中國
坎培拉同東京的緊密關係不會傷及同中國的關係。
「蘑菇雲地圖」引日本抗議
本周三,日本政府就中國一報紙刊登含蘑菇雲圖案的日本地圖一事提出抗議。
相互對抗是災難 吃個晚飯也危險?
習近平在周三的中美戰略對話開幕式上表示,中美的對抗將會是一場災難。同一天,藏人作家唯色或因收到美國大使館晚宴邀請而遭到軟禁。
務實主義打敗意識形態
通常中國新一屆國家主席上台之後的外訪活動順序往往是先平壤再首爾。不過習近平上任之後卻把這一順序顛倒了。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習近平訪問首爾讓美國比北韓更感覺受到奚落。
浣熊來了,請快跑!
浣熊來了,請快跑!
中韓的新和諧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出訪韓國,德語媒體紛紛對此議題進行關注。《法蘭克福匯報》認為,習近平此次訪問首爾,突顯出東亞各國的關係正在偏移。
習近平首爾演講 強調中韓共同血淚史
習近平本周五在首爾發表演講時談到了二戰期間中韓國受到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歲月以及兩國民眾共同抗日的經歷。
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 國內外反對聲四起
周二晚間,日本內閣會議正式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中國方面對此表示不滿的同時,日本國內也存在大量的抗議之聲。
日本一男子自焚抗議解禁集體自衛權
一名男子在東京新宿站南口發表了抗議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演講後,點燃汽油自焚。
李顯龍籲日本及鄰國平息歷史糾紛
正在美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周二在一次演講中表示,為改善相互關係計,日本及其眾鄰國都應徹底結束二戰這場論戰。
安倍重振日本經濟的「第三箭」
安倍在周二宣佈了一攬子經濟發展新計劃——這是「安倍經濟學」中的「第三利箭」。然而這支箭真的鋒利有效嗎?
阿基諾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
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對日本首相安倍推動解禁集體自衛權表示支持。
台灣故宮文物如期在東京展出
台灣故宮博物院展品周一如期赴日展出。故宮院長午後在東京出席開幕茶會。
台灣故宮赴日展暫停
台灣故宮國寶首度前往日本展出,但日方文宣卻沒有依約使用"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正式全銜,引起台灣方面強烈抗議,並限期更正,否則將取消原策展,總統夫人周美青女士也不會赴日出席開幕儀式。
日本禁止持有兒童色情製品
預計日本議會將於今年六月底前通過一項禁止持有兒童色情製品的法案。批評人士則指責「歷時十年才走到這一步,為時已晚」。
日本國會重新調查"河野談話"出台經過
日本政府今日向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遞交了一份對「河野談話」的檢證報告。據消息靈通人士所述,「日本政府並未與韓國政府進行過具體的正式協商,『河野談話』是日本政府最終決定併發表」。
日中又相互抗議對方軍機「危險接近」
東中國海空域昨天又發生兩國軍機「危險接近」事件,東京和北京再度相互指控。
2014年6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音頻節目
「紅色恐怖之城」,警犬「戰鬥編隊」也上街;評論:振聾發聵的沉默;美國轉移注意力的手段;「另一場核災難威脅著日本」;敘利亞選舉毫無懸念
2014年6月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音頻節目
「紅色恐怖之城」,警犬「戰鬥編隊」也上街;評論:振聾發聵的沉默;美國轉移注意力的手段;「另一場核災難威脅著日本」;敘利亞選舉毫無懸念
「另一場核災難威脅著日本」
在福島核災難過去3年多後,當年的日本首相菅直人認為,日本仍受到核災難威脅。
美日中「互掐」
針對安倍周五的影射、哈格爾周六的「敲打」,中國周日做出反擊。
美防長「敲打」中國:警告勸說齊上陣
美防長哈格爾周六發出警告,一個類似中國這樣的國家假使做出破壞國際規則、標準的行為,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安倍:日本將積極維護亞洲安全
安倍晉三在香格里拉論壇上表示,東京將向東南亞國家提供「最大支持」,協助其捍衛領海和領空。
美國防長:「重返亞洲」決心依舊
美防長黑格爾表示,不會因為其他地區危機四起就忽略重返亞洲的政策。
涉浦志強案,日媒記者確認被刑拘
受浦志強案牽連,日前,《日本經濟新聞》記者辛健確認以涉嫌「尋釁滋事」,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日朝會談 聚焦人質問題
日本和北韓本周一起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會談,商討三十多年前遭綁架的日本人質之前途問題。
中日軍機"擦身而過" 互斥"危險動作"
日本和中國本周日(5月25日)互相譴責對方空軍在東中國海上空的"危險"行為。日方稱,中國軍機逼近日本軍機時,最近距離不到30米。
中國空氣讓日本兒童生病
中國東北部農田地區吹往日本的空氣中,可能攜帶引發兒童川崎病的致病源。
亞洲海上主權爭端: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越南正考慮對中國採取法律行動。與此同時,越菲宣佈要在安全領域加強合作,日本則計劃在爭議島嶼附近的三座島嶼部署兵力。
霧霾嚴重,外國專家拒絕到北京工作
中國在霧霾侵蝕之下,對國人造成健康造成影響的同時,也讓一些外國專家望而卻步,拒絕赴京工作。
美日計劃聯合部署無人偵察機
日本方面認為,很有必要部署無人機,包括攜帶武器的進攻型無人機。
主權紛爭:民族主義情感是枷鎖
在南中國海和東海的主權爭議問題上,幾個國家都打出民族主義榮譽感這張牌。德國之聲評論員Rodion Ebbighausen認為,這是阻礙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領海上犯規
中國和它的鄰國越來越頻繁地陷入領海領土主權的爭端。不過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雙方陷入巨大衝突的可能性並不大。
上一頁
第31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