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日本各地紀念"3‧11"海嘯四周年
周三是日本"3‧11大地震海嘯"四周年紀念日。日本各地民眾和天皇夫婦參加了紀念儀式,向遇難者致哀。災難至今仍有數萬人住在臨時避難所裡。
梅克爾訪日 經濟歷史兩手抓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二結束了在日本的訪問行程。啟程回國前,她再次呼籲日本盡快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要求日本應調查二戰期間的慰安婦問題。
村山富市:安倍若淡化道歉將使中日疏離
曾在20年前對戰時侵略行為公開致歉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周二表示,若現任首相安倍晉三不延續當年村山談話的精神,將使日中和日韓關係更加疏離。
梅克爾敦促東亞地區和平
正在日本進行訪問的德國總理梅克爾發出呼籲,希望東亞地區的衝突能夠得到和平解決。在東京發表講話時她指出,直面歷史、坦誠過往是能夠達成和解的前提條件。
二戰結束70年 王毅籲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日在回答是否會邀請日本首相參與二戰結束70周年的閱兵式時表示,「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
評論:中國的強國夢
德國之聲記者Alexander Freund認為,要想「秀肌肉」,中國其實也可以選擇別的方法。
「安倍談話」需要找平衡?
關於是否延續過去歷次談話為歷史道歉的論調,目前日本內部存在不同觀點。
"災難發生前,我認為日本不會有核事故"
日本核災難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福島核災發生四年後,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對核能游說的後果以及如今的日本政府作出尖銳批評。
2015日內瓦車展 首發車搶先看
北美車展的余熱未消,歐洲最重要的車展——日內瓦國際車展即將開幕。今年3月初的日內瓦車展上各大商家將攜哪些新款豪車華麗亮相呢?德國之聲帶你先睹為快。
中日有望4月重啟安全對話
雙方將就海上安全、中國軍費激增和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議題進行會談。
人質解救失敗是日本處理不當?
兩名日本人質遭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斬首引發民眾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強烈批評:在人質危機的處理方式上,安倍是否出現嚴重錯誤,還是說日本太軟弱?
中國或建第二艘航母
法新社消息,一家中國地方企業獲得了建造第二艘航母的建造訂單,這是表明北京增加其海上力量的最新跡象。不過這一消息在微博發布之後不久就被撤銷。
國際社會向日本表達團結 一致抵抗恐怖主義
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殺死第二名日本人質引起日本和全世界震驚。日本首相安倍表示,決不饒恕恐怖主義。
IS最後通牒時期已過 人質生死未卜
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發出的最後通牒期限已過,日本和約旦人質是否能夠成功獲得營救?日方表示,談判沒有任何進展。
中國軍隊「將增強打贏訊息化局部戰爭能力」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周四(29日)於例行記者會上,提到將提升解放軍打贏"局部戰爭"的能力。這是否跟近年多宗領土爭端事件相關?
污染大物價高 外國遊客"逃之夭夭"
世界旅遊組織本周二宣佈,全球旅遊業去年再創新高,而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指出,在全球旅遊業強勁增長的背景下,中國去年入境遊客數量出現減少。
「伊斯蘭國」威脅殺害日本和約旦人質
一名日本人質遇害後,恐怖主義武裝「伊斯蘭國」威脅殺害另兩名人質,提出的條件是:釋放一名在約旦關押的女性極端分子。
中國今年舉行閱兵式「震懾日本」
據《人民日報》官微發文以及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今年將舉行2009年以來首次大規模閱兵式,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其目的之一是「震懾日本」。
日本外貿逆差創新高
日元匯率走勢持續疲軟。這對於日本經濟而言可謂喜憂參半。
IS殘忍「撕票」 日本政府加緊危機處理
日本政府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殺害日本人質表震驚和譴責,強調不向恐怖主義屈服。
影片顯示一名日本人質已遇害
遭到「伊斯蘭國」挾持的其中一名日本人質或已遭到殺害。對此感到憤怒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不會向恐怖主義低頭。
日本伊斯蘭問題學者自薦擔任解救人質談判代表
支付贖金期限已近,日本兩名遭綁架人質生死不明。日本政府發言人稱,東京方面願意考慮所有解決人質的可能性。
伊斯蘭國威脅殺害日本人質
恐怖武裝「伊斯蘭國」顯然劫持了兩名日本人質。一段影片顯示,極端分子要求2億美元贖金。
日本將投入2億美元協助受「伊斯蘭國」影響國家
安倍晉三表示,如果國際社會無法阻止恐怖主義在中東地區蔓延,世界將會面臨遭受「無法估量的損失」。
長江水道沉船事故造成21人死亡
中國官方確認,周四發生的長江福北水道沉船事故造成21人死亡,包括船上全部8名外籍乘客。
日本軍費預算創紀錄
與中國的島嶼主權爭議背景下,日本政府周三做出決定,增加軍事預算。
日中國防官員下周會晤
日中兩國繼續做出努力,緩和雙邊緊張關係,磋商如何避免海上潛在衝突。
調查:澳洲民眾不願捲入中日島嶼爭議
一項調查顯示,多數澳洲人认為,如果日本、中國及美國圍繞東中國海爭議島嶼發生戰爭,澳洲应宣布中立,不予軍事參與。
明仁天皇:日本應該從歷史中學習
2015年是日本二戰戰敗70周年。新年伊始,日本明仁天皇在新年致辭中說,日本公眾應該從該國上世紀的戰爭歷史中學習。
中方開通「釣魚島」網站
本周二(12月30日),北京開通針對釣魚島(日稱尖閣列島)的相關網站,此舉成為了中日領土主權爭端中的最新進展。
元旦習俗 各有不同
辭舊迎新,各地的人們都會慶元旦,迎接新年的到來。不過各個國家的慶祝習俗十分不同。敲打後背,吃12粒葡萄,吃扁豆……您知道這都是哪個國家的過年習俗嗎?
美日韓達成情報共享協議
美日韓組成情報聯盟的目的在於,更好應對不斷增長的來自北韓的核武器及導彈威脅。
「安倍2.0」雄心勃勃
在12月14日的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後,日本首相安倍很快向大家亮出了自己的計劃。
中國譴責駭客行為 未提北韓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反對一切形式的網路攻擊行為。不過,中方並沒有提及索尼影業遭駭客襲擊的事件,也沒有響應美國的要求指責北韓。
安倍晉三強調修改和平憲法
在周日的議會選舉中獲勝蟬聯首相的安倍晉三再次強調修改和平憲法,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日本必須重新尋找自我
安倍晉三在國會大選中獲得了大勝。本台記者Alexander Freund認為,安倍不僅僅應當將勝選看作對其權力的確認,他還應該勇敢地推動改革,直面令人不快的現實。
日本議會選舉 出口民調顯示執政黨獲勝
當地時間周日晚8點,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束,各投票站關閉。第一時間公佈的出口民調結果顯示,目前執政的自民黨獲得了多數選票。不出意外的話,自民黨黨魁安倍晉三將繼續出任首相一職。
從"五毛黨"到"正能量"
周末的德語媒體,關注了依然緊張的中日關係以及中國網路上的「正能量寫手」。
中國首次國家公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這個周六(12月13日)是中國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習近平在出席公祭儀式上說,沒人可以否認77年前的南京大屠殺,但是"舉行公祭,不是要延續仇恨"。
日本大選在即 安倍勝券在握
鑑於處於弱勢的反對黨,被批評人士稱為「矮子中的將軍」的安倍很可能會贏得本周日舉行的大選,但是該國對「安倍經濟學」的憂慮卻有增無減。
媒體:習近平將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據路透社報導稱,預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六將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外交消息人士認為,他將掌握好分寸:在強調這段歷史的同時,也會避免影響中日兩國關係解凍。
威廉和凱特:英國外交的親和牌?
威廉王子和他懷孕的妻子凱特昨天前往紐約進行訪問,有王室評論員表示,這標誌著這對劍橋公爵伉儷在海外代表英國的角色得到了提高。
凱蒂貓登陸中國
早就蜚聲世界的玩具寵物凱蒂貓如今也落戶中國,在離上海兩小時車程的地方開設了一座主題公園。在新年正式開放之前的落成典禮上,遊客已經迫不及待了。
東京啟動在華化武銷毀
據東京方面消息,一家日本在華機構周一開始銷毀二戰時期日本遺留在中國的最大一批化學武器。這是中日兩國罕見的合作。
日將領促中日實現「危機管理機制」
日本自衛隊最高指揮官周五敦促中日雙方盡快啟用「危機管理機制」。
日本稱,中國船隻又進入日本領海
據日方消息,在中日領導人本月10日會晤後,中國船隻首次進入中日爭議水域。
老齡化的日本與被剝削的外國勞工
人口老齡化的日本越來越依靠外籍勞動力,如何為其創造良好工作環境是日本必須思考的問題。
中國軍方呼籲加強對話解決地區爭端
中國國防部部長在剛剛結束的香山論壇上向外界闡述了中國擴充軍隊實力的發展思路。指出,中國願意在緩和與鄰國主權爭端的同時,承擔起更多的國際責任。
日國會眾院解散,提前大選道路無阻
日本將舉行提前大選。媒體相信,安倍首相此舉是為贏得時間。俗稱「安倍經濟學」的現行經濟政策運作差強人意。
日本將提前大選
日媒報導,安倍晉三首相宣佈將提前舉行國會選舉
上一頁
第29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