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日本
日本國土由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26億,其中3500萬生活於東京都市圈內。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牽制中國 美日舉行「東方之盾」聯合軍演
有鑑於中國在東海、台灣周邊軍事活動趨於活絡,美國與日本自週日(8月28日)起舉行一系列聯合軍演。軍演首日進行了反坦克導彈實彈射擊,美方提供烏克蘭用來對抗俄軍的標槍導彈在日本投入實彈操演。
中國反日情緒升高 專家:鼓吹民族主義轉移政治矛盾
近日,中國連續發生兩起被視為「反日情緒」升高的事件。隨著北京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加劇,有專家指,當局可能試圖利用民族主義來轉移政治矛盾,且恐導致「愛國同溫層」越來越容不下不同公民意見,「越來越有文革時期的色彩」。
抗衡中國 日本承諾300億美元援助非洲
為抗衡中國影響力,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第八屆東京非洲發展國際會議上宣佈,將為非洲提供總額高達300億美元的援助。
美日官員專家接力訪台 北京表達嚴正抗議
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馬基之後,美國印第安納州州長霍爾科姆率領的代表團和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專家代表團均訪問台灣。中國外交部表達抗議,並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日首相岸田文雄確診 改組內閣救不回民調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週日(21日)宣佈確診新型冠狀病毒,將取消月底出訪非洲行程,並以視訊方式執行公務。不過就在岸田養病的同時,一項最新的民調結果顯示,岸田內閣支持率同創新低,日本民眾對於防疫、以及政治人物與統一教之間的關係,都感到相當的不滿。
日媒:日計劃部署遠程巡航導彈應對中國施壓
日本媒體最新報導稱,該國國防部門正在考慮部署大批遠程巡航導彈,將現有地對艦導彈的射程提高10倍,足以到達中國沿海地區和北韓。
中國於台海軍演 專家:促使澳洲強化區域安全合作
中國近期在台灣周圍的持續軍演,不僅升高台海的緊張情勢,也使印太地區的國家開始重新檢視如何應對新的局面。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的軍事侵略性將使澳大利亞與區域盟國強化相關的安全合作機制。
中日對話談台灣 楊潔篪:日方應樹立正確中國觀
雖然中國日前宣佈取消了中日兩國外長會談,但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17日仍到訪天津,並與負責外交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舉行會談。雙方你來我往,在持續了7小時的會談後,中日同意繼續保持對話,未就台海問題達成共識。
德語媒體:"擾亂公共秩序"的服裝
在中國,一名年輕女孩因穿著和服被警方帶走,罪名是涉嫌"擾亂公共秩序"。德語報章認為,該事件也是當前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以及中國同西方關係緊張的一個縮影。
美日防長熱線 共同譴責中國軍演發射導彈
日本新任防衛大臣濱田靖一週二(16日)上午與美國防長奧斯汀進行首度電話交談,並對月初的中國環台軍演試射飛彈,表達強烈譴責。同日,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托馬斯在新加坡亦談到,中國發射導彈越過台灣上空「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日華懇會長傳下週率團訪台 恐再激怒中國
繼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院亞太小組主席馬基等人訪台後,日媒週二(8月16日)報導指出,由日本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友台的「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料將於下週訪台,並預定與蔡英文總統會談。這會否再次激怒中國?
紀念二戰結束,日首相不提侵略行為
本周一(8月15日)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戰敗77周年,該國首相岸田文雄在「終戰」紀念儀式上發表講話,重申「不再戰」承諾,但不提日本當年的侵略行為。
中國式「亮劍」: 解放軍在台海進行實戰化軍演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解放軍在包圍台灣的六個海域空域展開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台國防部稱軍演期間解放軍軍機艦船未進入台灣「領海、領空」。8月1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宣佈完成聯合軍事行動,將常態組織台海方向戰備警巡。
中國軍演波及日本 東京的下一步?
佩洛西結束了亞洲行,而中國也在這段期間於台灣附近展開演習,引發歐美各國與日本譴責。這樣的舉動,也同時引發中國高調反擊,特別是針對日本言詞強烈。德國之聲為您採訪兩位專家,分析今後中日可能的外交動向。
發洩怒氣後,北京將如何走出台海危機?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首次發導彈穿越台北上空、派無人機飛過台灣外島,遣軍艦到台灣本島周邊巡航並越過非正式緩沖區海峽中線。這些行動能夠讓習近平挽救無法阻止佩洛西訪台而引發的危機嗎?北京發洩怒氣後還會怎樣?
軍演引發中日齟齬 台陸委會駁王毅「不肖子孫說」
中國軍演進入第四天,美國白宮譴責北京此舉「挑釁、不負責」。與此同時,中國駐日使館譴責日本「以台製華」,中國駐澳使館也警告澳洲不要指手畫腳。台灣陸委會則針對中國外長王毅稱蔡英文「不肖子孫」的說法,做出強烈回應。
兩岸秀後援 世界各國站哪邊?
近期從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訪台到中國發動繞台軍演,台海議題成為中、美角力場。台海問題對北京來說是最敏感的議題之一,各國小心取態。在外交層面,兩岸政府都高調宣示己方的支持者,德國之聲盤點了各國取態。
美國、印尼攜手日新澳展開「超級神鷹之盾」聯合軍演
這場軍事演習動用了至少4000名的美國、印尼士兵,再加上澳洲、新加坡以及日本的部隊,為期兩周。儘管時機敏感,美軍指揮官表示這「確實是一次軍事演習,而不是對任何一方的威脅」。
日本前防衛大臣率團訪台商討區域安全
日本議員團一行4人昨日抵達台灣,與台灣總統蔡英文舉行會晤,討論區域安全問題。率領該訪問團的是日本前防衛大臣石破茂。
中港足球暌違三年後在日本決戰
本來是東亞足球賽中一場普通的賽事,只不過對壘雙方一個是中國,另一個香港。記者到現場觀看了比賽,以及《國安法》、《國歌條例》實施後出現的變化。
日本將首次參加美國、印尼「神鷹盾牌」聯合軍演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星期三(7月27日)在與印尼總統佐科舉行會談後宣佈,日本自衛隊下月將首次在印度尼西亞與美、澳等國一道,參加「神鷹盾牌」聯合軍演。
南京寺廟供奉日本戰犯案 到底觸犯哪條法規?
近日,有網友爆料南京玄奘寺供奉有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戰犯之牌位,引發了中國輿論的激烈反應。南京官方7月24日公佈了調查結果,指出涉案人此舉系「產生心理陰影」後的個人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罪,已被刑事拘留。不過法律界人士指出,這一指控非常牽強。
日本批准福島核廢水排海計劃 中國再抗議
日本的核監管機構日前批准了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從明年開始的經過處理的放射性廢水排海計劃。中國再次對日本的核廢水排放計劃提出抗議。
安倍國葬惹議 日本辯論擴軍議題
日本內閣22日決定將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近三舉行國葬,但在野黨和市民團體抨擊此舉缺乏法律依據,同時也不尊重反對者聲音。為何安倍的國葬問題牽動著中日關係、日韓關係和日本國內的政治局勢?
中媒駐日女記者傳輕生 曾落淚同情安倍遭網暴
中日關係現在在中國的網路上一向是敏感話題。一名中國女記者因為報導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落淚,遭到網友霸凌。現在傳出她走上輕生之路跟這個事件是否有關係?
客座評論:台灣人為何對安倍晉三離世如此不捨?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為同黨候選人助選時遭到槍擊,左胸與頸部中彈,當場失去意識、心肺停止,最後送醫搶救無效身亡,享壽67歲。這個事件在兩岸都掀起了波瀾,但民間反應卻幾乎是兩個極端。為什麼?
德語媒體:安倍之死與中國的網路狂歡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的消息,在中國社群網站裡引發了一場民族主義的「狂歡」。相比之下,中國官方則顯得低調溫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也致函安倍遺孀表示哀悼。
賴清德赴日弔唁 北京對日「嚴正交涉」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周一抵東京,弔唁遇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相關報導稱,賴清德是半世紀以來赴日的最高級別台灣官員。台灣方面強調,兩人是多年好友。日方也表示,賴清德是私人身份到訪。不過,這仍引發北京不滿,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德國外長訪日:中國構成「全球性挑戰」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上周會晤王毅時,肯定了中國沒有站在俄羅斯一邊的立場,而她在日本則表示,中國威脅著全球和平秩序,將北京的強勢表現稱之為「全球性挑戰」。
安倍遇刺後日本參議院選舉:分析怎看修憲派大勝?
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自民黨在日本參議院選舉大勝。外界關注,以其為首的修憲派會否加速推動安倍遺志,提請修憲議案。對此,日本、中國與西方如何分析?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臨時改赴日本弔唁並會見首相岸田文雄,會否釋出美日新動向?
日本參院選舉 安倍刺客透露作案動機
在安倍晉三去世的陰影下,日本參議院改選依然如期舉行。與此同時,日本警方則披露,刺客聲稱對「與安倍晉三有關的某組織懷恨在心」。美國國務卿、德國外長都將在7月11日前往東京弔唁安倍晉三。
安倍遭槍擊身亡:日本國內政壇將如何變化?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於奈良市車站前演說時遭到41歲的前海上自衛隊隊員山上徹也持手製小散彈槍兩次槍擊,被緊急送醫後仍不幸身亡,享壽67歲。安倍的身亡也對日本政治界產生巨大打擊。
安倍晉三:備受爭議的改革者
他掌舵日本近8年,時間之長,超過該島國的其他任何政治家。然而,最終,他未能實現他畢生努力的憲法改革。
安倍遺體送達東京 嫌犯稱刺殺動機無關政治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遇刺身亡後的次日,他的遺體已經被送回東京,葬禮將於下周二舉行。各國領導人紛紛表示哀悼。與此同時,對刺殺事件的調查也在進行中,一名41歲的男子已經承認了槍擊行為,但自稱犯罪動機與政治無關。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週五(7月8日)在奈良助選演說時遭到槍擊,送醫後經過搶救不治身亡。他的遇刺引起全世界的震驚與關注。
普丁簽署新法令成立新俄企 全面接管薩哈林2號油氣項目
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了一項新的法令,責令成立一家新公司,接管薩哈林能源投資公司的所有權利和義務。這意味著,殼牌公司、日本三井和三菱公司有可能會失去在薩哈林能源的股份。
中國6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回臨界點以上
中國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周四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0.2%,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重回臨界點以上,製造業恢復性擴張。
校服一致髮型統一:日本中小學難與傳統斷舍離
日本當代中小學仍對學生的服裝和發式有著嚴格的規定。專家認為,這些源於明治維新時代的傳統,很難在短期內根除。
中國萬噸驅逐艦「拉薩」號首次在日本海演習
中國噸位最大、功能最齊備的驅逐艦之一「拉薩」號近日進入日本海,舉行第一次遠海演訓。中國官媒引述專家指,此舉展現中國海上軍力,意在「嚇阻台灣分裂分子,還有外軍干涉勢力」。
與中國漸行漸遠?日本為何強化對台連結?
2022年是中日建交、台日斷交50週年。身為美國的盟友,日本在區域安全上對中國多有戒備,開始強化太平洋的防衛態勢,也特別關注台海局勢。這一連串的佈局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德語媒體:北京瞄上了太平洋島國
上個星期,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對太平洋八個島國展開的訪問活動,格外引人關注。王毅此行雖然簽署了一系列雙邊協議,但另一項意義重大的區域性協議卻中途擱淺。
楊潔篪同日本國安局長通話:中日關係新老問題交織
中共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同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秋葉剛男通電話時提出,「當前中日關係新老問題交織凸顯,困難和挑戰不容忽視」。日本外務省稱,上周中國一艘海洋調查船未經許可在日本專屬經濟區實施科學調查。
回應中俄軍演?日美戰機聯合飛行
日本防衛省本周四表示,日美空軍在日本海上空舉行了聯合戰機飛行。美聯社指出,這顯然是對拜登訪日期間中俄戰機聯合演習的回應。
四方會談時 中俄在日本附近舉行聯合空中軍演
日本防衛大臣說這是一次"挑釁",中俄均稱是計劃中的聯合巡航,美國則認為,中俄軍事合作在進一步加深。
四方對話現場:項莊舞劍,意在「中國」的聲明?
由美、日、澳、印四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24日於東京召開。四國除就未來持續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達成共識外,也重申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撼動國際秩序根基」。在會後的記者會上,可以感受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傳達四國共識的謹慎。
德語媒體:"印太經濟框架"危害自由貿易?
周一,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正式啟動了由13個國家組成的"亞太經濟框架"。中國則對這一框架的目的提出質疑,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表示:"試圖拿一個什麼框架來孤立中國,最終孤立的將是他們自己。 "
什麼是「印太經濟框架」( IPEF )?
在對亞經貿問題上,美國總統拜登面臨兩難境地:他不能簡單重新加入其前任2017年讓美國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有鑑於此,拜登行政當局設計出一替代方案,這就是《印太經濟框架》。
提防中國:日本要求高校加強對留學生的背景審查
日本政府要求高校加強對外國留學生和訪問學者的審查,以防止技術外洩到中國等國家。這一舉措既是為了保障自身的國家安全,同時也是出於對日本與歐美大學之間交流項目的保護。
拜登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13國為初始成員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佈組建印太經濟框架IPEF。13個初始成員中沒有台灣。對此,台灣表示遺憾,卻也重申會繼續爭取加入。中國則對框架提出質疑。
拜登啟程訪日 推動印太經濟與安全合作是重點
結束對韓國為期三天的訪問行程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啟程前往日本。訪日期間,拜登將推出「印太經濟繁榮框架」計劃,並將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導人峰會。
上一頁
第10 頁,共6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