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新聞審查
通常指某些政府部門、新聞媒體或其他控制機構對被認為是有害的,敏感的,或是不合適的公共言論的抑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長平觀察:好看的春晚也不過是動物福利
儘管批評春晚的聲音在中國被一再被刪除和封殺,但是仍然可以聽到怨聲四起,嘲諷不斷。時評人長平認為,我們並不需要包裝得更加巧妙的春晚,而是根本就不應該有這樣一種壟斷性的大型政治宣傳。
牆外文摘:中國將會出現大動蕩?
有評論認為,本次中國政治的收縮和回檔,超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一次,而且越過了過去多年約定俗成的底線,因此下一波中國的轉型和發展力度來得將更大丶更猛。
長平觀察:而現在,鄉愁是一道妥妥的禁令
在台灣,順豐速運拒絕把大陸禁書寄到香港。時評人長平認為,每當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次,台灣人的自我審查意識都會強化一層。
維基百科在中國
18年前,2001年1月15日,維基百科問世。這一網路參考工具在中國享有何種地位、受到何種監控及封鎖?
只許胡主編發推 不許網民翻牆?
中國網民在新年發現一個新現象:現在通過翻牆軟體瀏覽不受審查的網路页,即便不發布訊息言論,也是「違法」行為,可能受到警方的處罰。
專訪:在數字極權時代,希望矽谷堅持原則
幾天前,領英(LinkedIn)中國封鎖了六四學運領袖周鋒鎖在該平台的帳號,但隨後又取消封鎖。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周鋒鎖,他表示在當今的背景下,解鎖「算是很難得的好消息」。
言論審查再起? 中國下架83本外國學術期刊
《法國解放報》網站刊登了該報駐北京記者的調查報導,談論中國高等學院學術自由空間日漸遭到壓縮的情況,標題叫做<在論文的每一章都必須提到習近平>。
川習會之後﹕一場會晤 各自表述?
中美兩巨頭在阿根廷短暫交鋒,為貿易戰換來一點喘息空間。在鎂光燈背後,中美卻各自對這場會面有不同解讀。要收窄中美之間的鴻溝,90天是否足夠?
牆外文摘:編輯嬰兒,計劃生育的惡果?
有評論認為,中國領導人並不迴避勸告國民減少人口數量以提高品質,給計劃生育政策蒙上一層優生學色彩。對基因編輯嚴重濫用的過度開放心態,可能會被證明是這一政策最不幸的遺產。
反對幫助中國網控 谷歌員工籲擋下「蜻蜓」
網路巨頭谷歌的數百名員工再次公開致信公司領導層,要求停止為中國市場開發審查版的搜索應用平台。人權組織也呼籲谷歌「不忘初心」,不要協助中國當局監控網路。
基因編輯嬰兒「橫空出世」 學界輿論措手不及
一中國科學家宣佈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降生的消息引起全球輿論嘩然。震驚、質疑和譴責紛至沓來。而一開始曾興奮喝彩的中國官媒,也很快轉為低調。官方則宣佈將對研究的合法性展開調查。
限制中資:德擬出台更嚴格併購審查法
隨著歐盟層面就強化企業併購審查達成一致,聯邦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決定盡快出台德國自己的配套法規。
專訪馬建﹕空前審查下作家更應發聲
有「中國奧威爾」之稱的馬建帶著新書《中國夢》,到香港與讀者對談。怎料作為香港人的他,卻突然被取消資格。《德國之聲》專訪身在英國的馬建,他直言不會退縮,更對大館提出一連串質疑。
許章潤:先生有話哪裡說?
曾在今年夏天發表網文尖銳抨擊中國現行政治道路,引起巨大反響的清華大學法學教授許章潤再度發聲,以個人經歷批評中國當下的言論自由狀況。
德語媒體:烏雲中的一絲光亮
面對網路“中國模式」的輸出,西方應當如何應對?美國又到底是否想和中國達成貿易協定?周六的德語報刊評論版,討論了這些話題。
專訪:中國官方要掌握解讀歷史的話語權
以德國海德堡大學幾位教授為主的一套學術叢書編輯部宣佈,終止與斯普林格‧自然出版社的合作。原因是該出版社主動刪除在華網站上涉及敏感內容的文章,而且事先並未通知作者。
《江湖兒女》內外的「江湖」與「兒女」
雖然有一系列影片外的熱點事件為中國導演賈樟柯的最新力作《江湖兒女》推波助瀾,但這部據稱是賈樟柯最貴的電影還是再次遭遇了口碑爆棚,票房平平的命運。如今,大眾的關注點已經從電影中的「江湖」被引至現實世界中的「江湖」。
德語媒體:「令人警覺的投降行為」
網際網路巨頭谷歌和蘋果手機近來都為了進軍中國市場,而推出了引起爭議的計劃。利益和道義,孰輕孰重?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關注。
長平觀察:「我們不關心桂民海」
瑞典電視台批評「恐中症」的節目,被中國官方抗議種族歧視。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官媒才是貨真價實的辱華者,根本不在乎是否給讀者提供真實準確的訊息,把老百姓當猴耍。
德語媒體:谷歌是如何重返中國的?
《法蘭克福匯報》發文,分析了網路巨頭谷歌重返中國的動機、低調步驟,並在結尾描繪了一個可能的圖景;《南德意志報》評論文章則聚集川普“貧瘠而不理智」的大棒外交。
專訪: 海外新聞節目告別中國? "從來沒進來過!"
近日,中國廣電部門公佈了《境外視聽節目引進、傳播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欲對傳播境外節目進行更為嚴格的限制。對此,德國之聲採訪了著名傳媒學者展江。
閹割版谷歌變身「蜻蜓」 隱私保護受質疑
最新消息顯示,谷歌為重返中國市場醞釀的搜索服務「蜻蜓」可以從技術上收集用戶的手機號碼和搜索歷史記錄,讓中國當局追蹤查詢敏感訊息的用戶成為可能。技術專家表示,這在中國早已經是家常便飯。問題是會有多少中國用戶會選擇「閹割版」的谷歌。
牆外文摘:谷歌聽命中國?微信進攻台灣?
有評論認為,谷歌考慮重新接受中國的審查制度值得高度重視。還有評論認為,作為中國政府實現「完美控制」的利器,「微信」正在台灣傳播假新聞,當局也應該加以調查,甚至考慮是否予以封鎖。
長平觀察:從「公民」到「屁民」
德國柏林邵賓納劇團演出的《人民公敵》,在中國 「因舞台技術原因」停演。時評人長平認為,用強制的奴化教育替代自由的公共空間,天生的公民長成了任人收割的「韭菜」。
牆外文摘:數位威權駕到 制度之惡隱藏
評論認為,中國官媒引導義憤填膺的網民以人性之惡掩蓋制度之惡。有鑑於美國國際威信衰退,國際社會能否有效制衡中國的擴張勢力企圖仍有待觀察。
搞政治宣傳?「臉推谷」刪你帳戶!
Facebook、推特及谷歌等刪除與伊朗政治宣傳相關的帳戶。
牆外文摘:「禁講」劃新紅線 「米兔」破舊話語
評論認為,北京刻劃的「紅線」越來越多,將香港言論自由的範圍越收越窄。中國反性騷擾運動創造了歷史,將反父權專制的路越走越寬。
員工聯署抗議重返中國 Google: 項目仍不明朗
Google重返中國之路再遇壓力,審查版搜索引擎項目引起員工強烈反彈,過千人聯署抗議。行政總裁皮采也在內部會議,首次披露「龍飛」項目的進度。
牆外文摘:老一代盼明君 新一代懶翻牆
有評論認為,儘管鄧小平體制下有各種政治運動和迫害,以及對示威者的血腥鎮壓,但是還是令中國精英懷念。還有報導顯示,新一代年輕人則滿足於網路的高牆深院,並不渴望牆外的自由世界。
有了谷歌,在中國的你還會用百度嗎?
近日關於谷歌重返中國的消息甚囂塵上,百度CEO李彥宏也沒有錯過這個熱點,發文稱如果谷歌回來,百度「正好可以真刀真槍地再PK一次,再贏一次」,引發了中國網民的花樣揶揄與諷刺。
印度新聞審查惡化 擬管制社群網站
印度政府近月加強壓制社群媒體,以防群眾利用散播搖言和挑起民憤。另一方面,印度新聞界最近也出現多宗審查事件,令人憂慮印度資訊自由會開倒車。
中國官媒:歡迎谷歌重返 但要讓監管部門滿意
近日傳出谷歌計劃重返中國,正在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審查版」的搜索引擎。《人民日報》本周二在臉書和推特上發聲,稱歡迎谷歌重返,但前提是尊重中國的法規。耐人尋味的是,這些內容很快又被刪除。
華為否認退場 英倫再遇審查
華為在歐美處處碰壁,因國家安全之名,成為不少國家矛頭對准的目標。但華為似乎沒有打算捨難取易,斷言否認最新傳出的退場傳聞。
《摯友維尼》進不了中國 因為撞臉習近平?
迪士尼的真人版小熊維尼電影被影評人稱為「暖心力作」,不過,該片未能進入中國。至於原因,有人說,要問問中國一把手習近平。
牆外文摘:北京只要控制,是藍是綠無妨?
沒有「九二共識」的限制,大陸開始走它認為有效的統一路,只要在北京可控制的範圍內,就算民進黨長期執政又有何妨?
中媒:谷歌或重返中國的報導不實
谷歌2010年因為不願接受相關監管退出中國市場。之後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重返的消息。 何時會成真呢?
「小心,這裡有裸體!」
在比利時安特衛普的一家博物館,一場針對「社群網站檢查員」的行為藝術正在上演。讓我們來看看,比利時人是如何揶揄Facbook(臉書)審查的?
向「坦克人」致敬
藝術家巴丟草發起「坦克人2018」的全球快閃行動,向「坦克人」致敬。
抖音廣告涉嫌污辱先烈 同搜狗遭約談整改
中國的《英雄先烈保護法》從五月上路以來頗多斬獲: 砍了一個自媒體暴走漫畫,現在矛頭對准今日頭條旗下的抖音。
長平觀察:打老師的警察是好學生嗎?
安徽六安市教師上街討薪,遭到警方粗暴毆打。時評人長平認為,從小被洗腦愛黨愛國的警察,很難不充當政府打人並乖乖背上黑鍋。
加強對大陸人赴台審查 陸委會:打擊統戰
台灣外交一再失利,總統蔡英文說「中國這些去我國主權化的蠻橫作為,已經挑戰台灣社會的底線,我們不會再忍讓」。她的不再忍讓是什麼意思?
德語媒體:審查外國投資是一把雙刃劍
梅克爾訪華欲與中國簽訂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備忘錄。與此同時,面對中國的投資,出口大國德國十分謹慎:因為哪怕是在本國作出一點點隔絕外國投資的嘗試,都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長平觀察:修憲就是好啊就是好
憲法學者翟橘紅因為批評修憲遭受嚴厲處罰。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不僅修改了憲法,而且關閉討論憲法的學術和輿論空間。
長平觀察:當人民日報幸臨網紅教授
青年學者吳冠軍在《人民日報》發表"黨八股"文章引發爭議。時評人長平認為,中國知識分子的千年"國師"夢想,阻止了變革的更快到來。
停播《智子之心》 大愛:社會相和更重要
台灣至今仍許多老年人曾經歷日本統治。而今一齣以老志工為原型的戲劇,被中國網民批評後選擇停播,令台灣民眾嘩然。大愛電視台接受了《德國之聲》訪問,回應外界質疑。
牆外文摘:馬克思維穩 奧威爾升級
有評論認為,馬克思本論「階級鬥爭」在中國變成對體制有異見者的鬥爭;中共的奧威爾式管控已經威脅國際社會普世價值與自由貿易精神。
歐歌賽與芒果TV:一場無疾而終的愛情
歐洲歌唱大賽總決賽將於周六舉行,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歐洲廣播聯盟卻取消了與原本的在華獨播商芒果TV之間的合作。原因是芒果台之前轉播第一場半決賽時刪除同志題材舞蹈片段和紋身表演者畫面,還把象徵LGBTQ群體的彩虹旗打碼。
長平觀察:小豬佩奇也是一匹草泥馬
繼小熊維尼(Winnie the Pooh)之後,小豬佩奇(Peppa Pig)又成為中國審查制度的犧牲品。時評人長平認為,儘管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從實質上說,小熊維尼和小豬佩奇也是「草泥馬」。
從小熊維尼到小豬佩奇 下一個封殺誰
在中國深受孩子和年輕人喜愛的卡通人物小豬佩奇突然從一家熱門網站上消失,引起眾多網友震驚。顯然將小豬下架的影片平台「抖音」日前對媒體否認佩奇遭封殺的說法。
美或收緊中美企業合作審查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美國政府將對美中企業間的非正式夥伴關係展開調查,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領域。對於科技企業而言,這一研發工作中習以為常的做法可能面臨遭到禁止的危險。
上一頁
第7 頁,共1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