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新疆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部維吾爾族自治區。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英外長通話 談新疆人權及台海問題
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20日發表推文稱,他與中國外長秦剛展開了對談,提及北京侵犯新疆維吾爾族人權的問題,並強調維持台灣海峽和平的必要性。然而在中國官媒新華社的相關報導中,卻隻字未提此二焦點。
吵不停 北京:美曾派氣球飛越新疆西藏
氣球仍然是中美論戰焦點,美國稱中國擁有氣球艦隊,中國反批美國曾派氣球飛越新疆和西藏上空。另外,美國參院15日通過兩項決議案譴責中國,對此,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要求美國國會「停止汙蔑抹黑」。雙方持續攻防,「氣球事件」最後將如何收場?
新疆主席取消訪歐行程 中外交部:不掌握具體訊息
新疆自治區主席吐尼亞孜先前傳出將造訪英國,掀起軒然大波;英國政界與倡議人士主張,吐尼亞孜直接捲入新疆的種族滅絕政策,英國政府不該接待此人。
德語媒體:北京令人迷惑不解的外交行動
《南德意志報》關注到中國正試圖通過從「戰狼外交」向「魅力外交」轉變,重啟中歐關係。但是派遣參與打壓維吾爾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吐尼亞孜出訪英國和歐盟的做法卻著實令歐洲人感到迷惑。《商報》分析認為,北京的立場決定了它無法成為莫斯科和
新疆女子遭警方帶走 曾因分享再教育營情況遭打壓
上個月曾因屢受新疆警察監控而向國際社會求援的哈薩克女子加娜古麗,在2月10日遭當地警察帶走,目前下落不明。人權組織對其情況表示擔憂,認為新疆政府可能以「洩漏國家機密」將她起訴判刑,或是把她送到精神病院。
報告:中國「文化清洗」維族文化遺產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政府對不少被UNESCO列為文化遺產的維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傳統進行「文化清洗」。專家表示,北京透過關押文化傳承者或將文化傳統定罪的方式來取得對少數民族文化的掌控權。
英政府欲同新疆主席會談 議員發出警告
據英國《衛報》周三(8日)報導,英國外交部透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席下周將訪問英國,英方同意與他會談。消息一出,震驚反對中國新疆政策的英國跨黨派人士。英國政府為可能的會面做了辯護,批評者則警告這是中國政府的一次宣傳戰。
報告:美國投資者已向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入數十億美元
美國喬治城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美國投資佔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投資總額的37%,超過400億美元。美方資本的合作者包括涉嫌參與鎮壓維吾爾族穆斯林相關人權侵犯行為的中國科技公司。
加拿大通過動議 將接收1萬新疆維吾爾難民
加拿大議會1日表決通過一項不具約束力的動議,預計在2年內接受1萬名中國新疆維吾爾族難民。加國移民部部長表示:「致力與各方成員合作,推進動議措施」。
大眾(中國)總裁貝瑞德: 我們不能削弱在華地位
大眾汽車(中國)總裁貝瑞德呼籲德國政界不要對中國採取過於強硬的態度。他表示,對國際汽車工業而言,中國仍是一個決定性的市場。
再教育營獲釋後又遭新疆政府威脅 哈薩克女求援
哈薩克女子加娜古麗曾因替哈薩克牧民維權而被關進新疆再教育營兩年,近日因再被警察威脅送進精神病院,向國際社會求救。她告訴德國之聲,自己獲釋後無法就醫、求職,也擔憂未來處境會越來越糟。
中企與阿富汗塔利班簽署5.4億美元油氣開采協議
儘管中國尚未正式承認阿富汗塔利班政府,但據報導,1月5日,中國已與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簽署了一份價值5.4億美元的在阿富汗北部合作開採石油的協議。這是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再次掌權以來簽署的第一份國際協議。
「新疆公安文件"曝光3年 仍在盼望自由曙光
2019年底"新疆公安文件"曝光後,許多疑似被關押的維吾爾人仍音訊全無。國際對新疆問題的矛盾態度消磨著維吾爾人以及人權捍衛者的希望。
新疆黃金礦坑發生坍塌事故 18人失聯受困
新疆伊寧縣一處黃金礦坑發生坍塌事故,目前仍有18人失聯受困於礦坑內,救援隊伍在現場開展搜救工作。
中國大規模採集虹膜掃瞄 專家:恐強化監視維穩
加拿大「公民實驗室」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披露,中國警方正在青海省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大規模採集人民的虹膜掃瞄。報告作者告訴德國之聲,該項目顯示,中國警方近來加大與科技公司合作,強化對特定族群的監視與打壓能力。
研究:全球汽車產業續受新疆強迫勞動威脅
一份新的研究報告披露,西方汽車品牌與新疆強迫勞動存在「巨大且持續成長」的連結。雖然德國汽車龍頭稱其供應鏈無強迫勞動跡象,但專家認為,各國政府應傚法美國,通過禁止強迫勞動商品進口的相關立法。
牆外文摘:「白紙革命」與新疆集中營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的新疆政策和他的新冠政策是共通的。 「清零」政策以和新疆再教育營完全相同的原理和技術運轉。
中國多地再放鬆防疫措施 布林肯支持中國民眾反防控
繼上周末後,中國再有多地政府放鬆了嚴格的防疫措施,取消多種對居民出行的限制。世衛組織歡迎北京放鬆限制。美國國務卿表示,他支持在中國反對防控措施的抗議活動。
白宮︰拜登關注中國騷動 支持和平抗議
中國境內反封控抗議運動受到全球關注,美國白宮表示拜登「正在觀察此事」,並重申「清零」非有效的防疫政策。留美華人、維吾爾人也在洛杉磯舉辦燭火晚會,聲援中國抗爭運動,他們帶著哪些訴求?
「反清零」示威遍地開花 專家:對公民有極大激勵作用
中國各地連日來的「反清零」示威行動,不僅讓不少中國人民公開表態對政府的不滿,也激勵更多人以行動來表達訴求。這樣的示威在極權的中國會有效果嗎?
京滬等地爆發街頭抗議 上海示威者:習近平下台!
新疆烏魯木齊一場大火,在過去兩天於中國各地點燃了反「清零政策」的示威浪潮。幾位26日深夜參與上海一場公開示威的民眾告訴德國之聲,多數示威群眾的訴求,是要求北京下架「清零政策」。
疫情反彈、開放無望 嚴格防疫引民怨
在公佈改善防疫措施「二十條」後不久,中國疫情升溫,單日新增病例突破3萬,多地迅速升級防疫措施。新疆烏魯木齊一高層住宅火災引起熱議,有民眾質疑封控延誤消防車救援。法國駐華大使館和歐盟商會則公開喊話呼籲合理防疫。
聯合國委員會籲中國釋放新疆被拘留者
聯合國一個委員會24日發佈聲明,敦促中國政府立即釋放被關押在新疆拘留設施中的人士,並向受害者提供補救跟賠償。專家認為,此舉將進一步在相關議題上向中國施壓。
被警告返港即遭逮捕 鄺頌晴:北京複製新疆模式打壓港人
著名海外香港運動人士鄺頌晴向德國之聲透露,近期自己在香港的家人遭警方傳喚,詢問她的蹤跡,並警告若她返回香港,將面臨立即遭逮捕的命運。
新疆人權:歐盟將延長對中國官員制裁
據媒體報導,歐盟因涉及新疆人權問題對中國數名官員實施的制裁將在下月初再度延長。儘管雙方有非正式層面接觸,但取消相互制裁仍遙遙無期。
報告:許多維吾爾語應用程式中發現中國間諜軟體
網路安全公司Lookout最新發布的一份網路安全報告說,在許多維吾爾語的應用程式中檢測到中國的間諜軟體。這些間諜軟體讓駭客能夠收集用戶隱私數據,包括位置、聯繫人、通話記錄、簡訊和文件,還可以拍照和記錄通話。
中國駐瑞大使:在乎瑞中關係就不要實施制裁
中國駐瑞士大使對瑞士媒體表示,瑞士如果在乎瑞中關係,就應該避免跟隨歐盟的腳步對中國實施制裁。
"肖爾茨先生,請您放棄訪華計劃"
德國總理肖爾茨將於周四啟程前往北京。本周二,人權組織和維吾爾社團在柏林舉行新聞發布會,呼籲肖爾茨在北京公開提及中國惡劣的人權記錄。
50國聯署聲明 譴責中國在新疆踐踏人權
周一,包括德國等主要西方國家在內的50個聯合國成員國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在新疆有系統地踐踏維吾爾等穆斯林少數民族的人權,要求中國當局立即釋放"被剝奪了自由權利的人"。
報告:北京欲藉「邊疆網紅」影片洗刷人權劣跡
澳大利亞智庫20日發佈一份報告,指出中共過去兩年透過第三方機構的協助,在YouTube上推廣以少數民族年輕女性為主角的影片,希望藉此對抗批評其人權紀錄的國際輿論。
專訪: 肖爾茨不能在「黨皇帝」習近平面前彎腰
雖然德國聯邦總理府拒絕證實總理肖爾茨即將於11月初訪華的行程,但是德國的經濟界據稱已經收到了陪同總理一起訪華的邀請函。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貝納(Thorsten Benner)表示:發出這種邀請是一個錯誤。
新疆人權案烏克蘭反悔 想從棄權改為贊成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10月6日以些微票數否決針對新疆人權情勢進行辯論,但本來投了棄權票的烏克蘭隔天卻改變心意,表示要改為「贊成立場」。
德語媒體:「殘酷的現實政治」
《明鏡周刊》的一篇分析文章關注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近日關於新疆人權問題的投票,稱其是「中國的力量展示」和「殘酷的現實政治」。德國《時代周報》則關注了台灣不斷下降的出生率以及面對中國的防衛問題。
人權理事會否決新疆動議 維吾爾人發出質疑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6日以些微票數否決針對新疆人權情勢進行辯論。海外維吾爾人表示失望,並對人權理事會的公信力提出質疑。專家認為,投票結果凸顯中國話語權的影響力。
新疆暫停離疆客運列車 二十大前防疫情外溢
新疆週二宣佈暫停所有離疆客運列車,烏魯木齊所有人員暫不離烏,嚴防疫情外溢,「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環境」。新疆歷時數月封控,民怨四起,防疫為何仍不見效?官方承認多項防控短版。
西方國家要求聯合國辯論新疆人權問題
外交人士周一證實,美英等國要求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就中國新疆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問題進行討論。但相關決議草案必須先獲得意見分歧的理事會成員國通過。
王岐山代表習近平出席女王國葬
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作為習近平特別代表出席英國女王國葬。不過近日接連傳出,英國下議院議長婉拒中國代表進入西敏宮致哀的要求,甚至有英國議員反對中方出席女王葬禮。
北京於西藏大規模採集DNA 樣本數恐破百萬
加拿大「公民實驗室」週二(9月13日)發佈報告指出,中國警方自2016年起,可能在西藏收集了90萬至120萬份的DNA樣本。專家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當局可能以此對當地人民進行社會控制。
歐盟將立法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入供應鏈
歐盟委員會正式提出了一項法律草案,旨在打擊牽涉強制勞動的商品。儘管歐盟強調新法案不針對任何地區,但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法案的推出,也是部分歐盟議員關注中國新疆人權問題的結果。
德語媒體:中國當局不會改變既定戰略
《柏林晨郵報》就新疆伊寧的疫情封控刊評指出,長期封城正讓新疆人權狀況雪上加霜,但習近平欽定的動態清零戰略不太可能改變。《慕尼黑信使報》則認為,和西方一樣,中國也在尋求脫鉤,而其根本動機則是認定美國已經將遏制中國崛起上升為國策。
中國批聯合國新疆報告 稱獲二十一國支持
中國週二(9月13日)再次抨擊聯合國人權高專日前發佈的新疆人權報告為「抹黑」,並宣讀了一份來自21個國家支持的聯合聲明。有哪些國家聲援北京呢?
聯合國:全球五千萬人淪為現代奴隸
周一公佈的一項聯合國研究顯示,全球範圍內約有5000萬人陷入強迫勞動或強迫婚姻。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是否應配合脫鉤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贊成歐盟出台針對新疆強迫勞動產品之禁令,但是反對政府將本應自己承擔的義務轉嫁給企業。德國《資本》雜誌則指出,除了巴斯夫、大眾汽車等少數企業,大部分德企都已經在主動追求產業鏈多樣化,避免過度依賴中國。
新疆伊寧封城逾40日 民眾上網求援
在中國多地持續封城之際,新疆伊寧市因已封城長達40天,當地居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向外求援。專家認為,中國之所以堅持清零政策,是因為該政策已成意識形態問題。
聯合國人權理事將如何應對新疆人權問題?
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將從周一(9月12日)開始在日內瓦舉行為期一個月的會議。為解決侵犯人權問題而設立的該組織如何處理針對中國和俄羅斯侵犯人權的指控?
德國聯邦經濟部醞釀強硬路線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德國聯邦經濟部正制定一攬子措施以降低中國市場對德企吸引力,相關措施包括減少或取消對華投資出口國家擔保,停止在華舉辦推介活動和管理人員培訓等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今天回應稱:「希望德方能秉持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
圖爾克被提名就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
周四,聯合國任命奧地利外交官福爾克‧圖爾克( Volker Türk)為新一任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接替上周離任的巴切萊特。圖爾克對前不久剛剛發布的新疆人權報告會採取怎樣的立場,尤為引人關注。
德語媒體:危險的對抗式語境
無論屬於何種意識形態和信仰,世界上所有國家都面臨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商報》評論認為,抗擊氣候變化的鬥爭要想取得成功,就離不開同中國的合作。
人權觀察:西藏大規模採集DNA 對象小至幼稚園
人權觀察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政府近年在西藏大規模採集民眾的DNA樣本,而且採樣對像有年輕化的現象。當局同時把城市的監控模式擴展至農村,派駐公安深入藏人基層社區。
大眾新總裁繼續力挺新疆工廠
新上任的大眾汽車總裁奧博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繼續大眾在新疆工廠的營運。他說,大眾汽車為新疆人民提供了「安全並且相對高薪的工作」。大眾因在面臨人權侵犯指控的中國新疆地區設廠而在德國備受質疑。
上一頁
第3 頁,共2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