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難民已經啟動
2003年3月26日聯合國難民署發言人賈諾夫斯基對目前局勢並不樂觀,他說:
「19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時,難民潮發生在停戰兩個月之後。戰爭本身並沒有導致大批人逃亡,直到薩達姆鎮壓了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的起義後,才出現了難民潮。當時的局勢非常嚴峻。」
鑑於聯合國難民署的職能和任務,它將只為逃離伊拉克,到鄰國尋求庇護的難民提供救援。在伊拉克境內逃亡的難民則由國際紅十字會和私人救援機構負責提供食品,藥品等等。
部分資金到位
目前,聯合國難民署已經為接納30萬伊拉克難民做好了准備工作。據聯合國估計,逃離伊拉克的難民可能達到60萬人,因此,聯合國難民署的準備工作仍然繼續緊張進行。難民署向聯合國申請了6000萬美元救援資金,其中2500萬美元已經到位。聯合國難民署的基本任務不僅僅是提供人道主義救援,還包括維護難民的權利。一段時間來,聯合國難民署的代表一直在和伊拉克的鄰國進行磋商,請求他們為難民開放邊界。賈諾夫斯基認為,
「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鄰國總是非常緊張。它們的政府出於安全考慮,不願宣稱願意開放邊界,但是,到時候,邊界還是會開放的。」
德國提供援助
德國9個救援組織組成了名為「德國援助行動」的聯合機構,向德國各界發出了捐款呼籲。3月26日,德國的救援組織向敘利亞發送了一批20噸的物資,包括一輛急救車,大量的帳篷和淨化水的藥片等等。「德國救援行動」聯合機構的負責人羅瑞格對伊拉克的人道主義危機發出了警告,單從現在的形勢來看,巴格達,摩蘇爾和巴士拉總共近1千萬居民就已經很難保證供給。他說:
「我們擔心,如果戰爭繼續升級,人道主義危機將會越來越嚴重。一方面,上千萬人可能試圖逃離爭奪激烈的城市,要麼逃到伊拉克農村,要麼越過邊界,逃到鄰國。如果出現這樣的難民潮,那麼現在搭起的難民營根本就不夠用。另一方面,大部分不得不滯留在城裡的居民無法得到供給。」
目前,德國救援行動組織的資金僅夠向35萬難民提供援助,對伊拉克的整個供給形勢來說,只能是杯水車薪。羅瑞格說:
「2500萬伊拉克人中,60%都是依賴聯合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也就是說,1600萬伊拉克人需要外援。伊拉克的兒童平均每年生病14次,大多數兒童仍然沒有擺脫上次海灣戰爭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