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恐怖襲擊
恐怖活動以製造大量傷亡、破壞以及動蕩社會為主要目的,並以宗教或政治為主要訴求。通常表現為針對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襲擊公共交通工具和綁架等形式,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對稱作戰方式。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華盛頓:國際反恐 中國「不給力」
美國外交高官表示,中國在國際打擊「伊斯蘭國」的鬥爭中表現過於低調,希望北京能為全球反恐多出點力。兩國外交和國防高級代表將於周三在華盛頓舉行會晤,除了反恐之外,北韓和南中國海問題也在議事日程中。
未遂恐襲:巴黎香榭麗舍大街警車遭撞
一名男子在巴黎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上駕車撞向警車,有報導稱現場還發生爆炸。警方認為,該起事件並非交通意外,而是恐怖襲擊。
澤林視點:尋找安全
北京希望在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方面贏得盟友的支持,因為恐怖主義給其"一帶一路"項目造成威脅。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在這條道路上已經取得一些成就。
堪比電影——嫁給IS戰士的美國FBI翻譯官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些像好萊塢大片,但卻是真人真事:丹尼拉‧格林受命美國聯邦情報局去監控「伊斯蘭國」德國籍恐怖分子丹尼斯‧庫斯佩特,結果陷入網戀,最終甚至遠赴敘利亞交戰地區嫁給了這名監控對象。
談論「小說」竟引發客機緊急降落
一個月來,一場搖滾音樂會被取消,一架客機緊急降落。事後證明,兩次涉恐事件均屬誤判。虛驚之餘,德國社會是不是在反恐問題上過於敏感了呢?
因乘客言談「涉恐」 一客機中途迫降
鄰座幾名男子的談話內容引起了一名乘客的警覺,於是他通報了空姐。機長聞訊後,出於安全考慮立即在科隆機場緊急降落。警方目前正在對三名男子展開調查。
將科幻變現實——新恐襲預警系統問世
倫敦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英國安全機構受到各方的批評。襲擊者早就為警方所知,但對其危險性的研判嚴重失誤。不久的將來這一狀況會有所改變,包括德國聯邦刑事局,將啟用一種新的預警系統對潛在恐怖襲擊者進行甄別。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過去的7天,世界上連續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英國大選、柯米作證、伊朗的恐怖襲擊、伊凡卡中國代工廠維權人士被捕……發生的事情實在太多,以至於卡達遭孤立、倫敦發生恐怖襲擊都彷彿是很久以前發生的一般。
德黑蘭遭遇恐怖襲擊
什葉派大國伊朗周三(6月7日)遭到連續襲擊,因為卡達危機而風雲詭譎的中東地區變得更加不太平。
恐襲陰影下的大選
法國大選後,英國大選也被恐襲陰影籠罩。最新的倫敦襲擊更是激化了圍繞德蕾莎·梅伊和其 競爭對手、工黨領袖柯爾賓的爭論。
伊朗議會、霍梅尼陵遭"伊斯蘭國"恐襲
據伊朗官方媒體報導,該國議會大樓發生槍擊事件。而在「革命領袖」霍梅尼墓地也發生一起自殺式襲擊。有鑑於不久前還爆發了卡達外交危機,中東地區局勢更趨撲朔迷離。
鐵錘襲警 巴黎聖母院廣場疏散封鎖
在巴黎聖母院前的廣場上,法國警察向一名襲擊者開槍,將其打傷。這名男子此前試圖用榔頭襲擊警察。
倫敦恐襲嫌犯曾上紀錄片「隔壁的聖戰者」
上周六倫敦恐襲的三名嫌犯中,有一人曾出現在去年的一部電視紀錄片上。倫敦市長呼籲警方「回應合理的疑問」。三名被擊斃嫌犯的身份目前已被警方確認。
反恐戰爭持續 馬尼拉獲美國"一手"軍援
菲律賓政府軍在該國南部與極端伊斯蘭武裝的戰鬥持續不斷。總統杜特蒂悬賞捉拿恐怖組織頭目,與此同時,近來與馬尼拉關係複雜的美國也伸出援手。
倫敦橋恐襲發生的那一刻
襲擊者駕駛一輛廂式貨車衝入人群、執刀殺人,倫敦的一個夏夜,剎那間成為悲劇之夜。
警方公佈兩名製造倫敦血案凶手身份
在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宣佈對最新的倫敦血案負責後,倫敦警方公佈了兩名製造血案的凶手身份。
倫敦再爆襲擊七死數十人傷
周六夜間倫敦中心地帶發生兩起恐怖襲擊。一輛小貨車在倫敦橋上衝撞行人;另外一起襲擊發生在鬧市區博羅市場。據警方消息兩起襲擊已造成7人死亡。
研究報告:世界更安全 美歐受威脅
一澳洲智库的一項研究報告得出如下結論,儘管有敘利亞戰爭、中東衝突、恐怖主義威脅和政治騷亂不斷增加,去年,世界仍變得更安全。
搖滾音樂節遭恐襲威脅後繼續舉行
警方稱大型搖滾音樂節「Rock am Ring」受到「恐怖威脅」,周五一度中斷,音樂節場地被徹底清場,觀眾撤離。周六,主辦單位宣佈,原計劃為期三天的音樂節將繼續舉行。
華盛頓計劃全面禁止筆記型電腦登機
美國政府考慮對起、降美國的所有航班實施禁止攜帶筆記型電腦登機規定。國土安全部長稱,「存在著針對民航的大量威脅」。
埃及基督徒遭襲擊 多人傷亡
當地時間周五上午,埃及南部一輛搭載科普特基督教徒的大巴遭恐怖分子槍擊,多人死傷。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周六宣佈對這起襲擊事件負責。
曼城恐襲:炸彈襲擊者的成長之路
媒體報導稱,製造曼徹斯特爆炸案的自殺式襲擊者阿拜迪在作案前幾天曾在德國逗留。他來自利比亞,以難民身份前往英國,此後曾一度頻繁往返於利比亞和英國之間。而他的成長軌跡在2011年前後出現重大轉折。
菲軍方同恐怖分子交火 杜特蒂火速回國
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地區政府軍士兵和伊斯蘭武裝分子持續交火。總統杜特蒂中斷訪俄行程火速回國。杜特蒂表示不排除將戒嚴令從菲南地區擴大到全國的可能性,以遏制伊國組織在菲律賓建立據點。
舉國悲慟 英國提升恐襲預警至最高級
在曼切斯特人肉炸彈襲擊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將恐襲警戒級別從「嚴峻」提升至最高級「高危」;此外,據梅首相宣佈,軍隊將協助警方保安。
特裡莎‧梅:襲擊者展現「最醜陋的人性」
曼徹斯特爆炸襲擊震動全球。英國首相梅稱襲擊是「令人作嘔的懦弱行為」。而在國際層面,多國政治人物均對英國表達哀悼和聲援,其中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曼徹斯特恐襲:「伊斯蘭國」宣佈負責
英國中部城市曼徹斯特周一晚間發生爆炸襲擊事件,目前確認造成22人死亡,約60人受傷。大量跡象顯示,本次爆炸事件是一次恐怖襲擊。警方證實,男性襲擊者本人已經在爆炸中喪生。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宣佈對事件負責。
川普呼籲阿拉伯世界共同與恐怖主義鬥爭
在出國訪問的第二天,美國總統川普将就伊斯蘭發表原則性講話,呼籲阿拉伯世界加強同伊斯蘭恐怖主義作鬥爭。白宮已公佈了講話節選。
柏林恐襲案:疑作假,刑偵局官員成調查對象
柏林聖誕市場恐襲調查有了新進展:柏林州刑偵局原本可以在去年11月,也就是凶手阿姆裡發動恐襲前以販毒罪將其逮捕,但卻沒有這樣做。不僅如此,恐襲發生後,州刑偵局有關人員還涉嫌改動阿姆裡的販毒記錄,以掩蓋可能的過失。
德國警方多州大搜捕打擊恐怖分子
德國警方表示在德國境內多個聯邦州內展開反恐大搜捕行動。萊比錫城內有3處住宅受到搜查。
法國選前挫敗伊斯蘭極端分子襲擊?
總統大選開始前不久,法國警方據稱阻止了一場襲擊案的發生。他們諾曼底地區一處軍事基地附近逮捕一名退伍士兵。這名皈依伊斯蘭教的法國公民已經承認策劃恐襲。
美國國務院再發歐洲旅行警告
美國國務院提醒本國公民注意,前往歐洲旅行或者在那裡逗留的人必須保持高度警覺,因為歐洲持續面臨襲擊的危險。
德國新規:危險分子須戴電子腳銬
夏季休會前2個月,德國聯邦議院批准了多項安全新法,其中包括電子腳銬法和民航乘客數據儲存法,旨在改進反恐措施。
英國國會大廈再現恐襲警報
英國警方在距離英國國會大廈僅有數百米的地方逮捕了一名涉嫌恐襲分子,大約在一個月之前,倫敦剛剛經歷了一起恐襲事件。
中共官員呼籲維吾爾青年"熱愛祖國"
中共維吾爾官員周四在官媒呼籲維吾爾年輕一代,應當「熱愛祖國」,學好漢語普通話,以助於摘掉「恐怖分子」這個標籤。
維族人取名受限 人權組織斥北京管太多
北京出台新規定限制維族新生兒取名字。人權觀察組織對此舉提出批評,稱這是一種荒謬的限制。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朝鮮半島觸動全球神經;土耳其修憲公投結果引起爭議;英國首相宣佈6月提前大選;郭文貴爆料比《人民的名義》劇情更懸疑。
中尼聯合軍演 印度深感不安
本周日,中國和尼泊爾首次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法新社評價稱,隨著中國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這場聯合軍演可能會令印度方面感到惱火和不安。
反恐靠石墩?恐怕「靠不住」!
由於大型車輛頻繁的被恐怖分子作為製造大規模殺傷事件的工具,也讓數噸重的大石墩頻頻成了許多城市在舉辦戶外活動時的安全防護設施。德國一機構近日做的「抵禦能力測試」結果讓人對大石墩的信任或許要打折扣。
驚魂未定便上場!球員難道不是人?
多特蒙德球員們在不到24小時之內經歷了兩次煎熬,先是大巴遇襲,再是球場失利。這樣的安排是否妥當?比賽之後,相關爭議仍未停息。
多特蒙德爆炸案一嫌疑人落網
多特蒙德球隊對車遭遇爆炸襲擊案發生後,本周三,警方逮捕了第一名嫌疑人。據報導,這名嫌疑人帶有極端伊斯蘭主義背景。
瑞典恐襲案嫌疑人認罪
瑞典警方逮捕的一名39歲烏茲別克男子對律師承認了自己的襲擊罪行。4月7日,他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駕駛一輛卡車衝入人群,導致4人喪生。
基督徒在哪些國家受迫害?
基督徒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屬於少數群體,而且在一些國家,基督徒還要面臨排擠、打壓、迫害等厄運。
瑞典恐襲嫌犯此前避難申請遭拒
瑞典警方確認了本周五在首都斯德哥爾摩發生的貨車撞人襲擊中的死者身份,並逮捕了第二名嫌疑人。
瑞典恐襲嫌疑人 情報機構「看走眼」?
瑞典警方召開記者會表示,已被拘捕的烏茲別克斯坦男子是發動周五襲擊的嫌疑司機。此人之前已落入情報機構的視線,但是一直被視為「一個和極端組織沒有明顯聯繫的邊緣人物」。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習近平與川普的握手;美軍空襲敘利亞;朝鮮半島局勢一觸即發;瑞典首都遭受恐怖襲擊。
恐怖陰影下的斯德哥爾摩
在斯德哥爾摩卡車襲擊事件過後的次日清晨,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街道籠罩著悲傷的氣氛。德國之聲記者在襲擊發生時就距離事發地點幾百米,目睹了令人終生難忘的場景。
中國官員指責維吾爾幹部「反恐」不力
一名維吾爾族高級官員在中國官方媒體中批評,以維吾爾族為主的穆斯林少數民族黨員幹部沒有在反恐鬥爭中發揮重要作用。
俄羅斯恐襲頻發 地鐵首當其沖
俄羅斯地鐵一再成為暴力襲擊的目標。聖彼得堡地鐵爆炸案令許多俄羅斯人回想起過往的血腥襲擊。
威尼斯古橋成恐襲目標?警方逮四嫌
每年到威尼斯旅遊的人多達數百萬。幾乎每個遊客都要到著名的景點裡亞爾托橋上走一趟。義大利警方稱,這座古橋被一個恐怖小組當作潛在的襲擊目標。
德內政部長:柏林恐襲本可能被阻止
德國內政部長表示,去年12月底發生在柏林一個聖誕市場的貨車恐怖襲擊是有可能被阻止的。他承認,在此之前安全部門在工作中有疏漏,因此未能及時控制作案嫌疑人。
上一頁
第8 頁,共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