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恐怖襲擊
恐怖活動以製造大量傷亡、破壞以及動蕩社會為主要目的,並以宗教或政治為主要訴求。通常表現為針對平民的大規模傷害、襲擊公共交通工具和綁架等形式,是一種較極端的非對稱作戰方式。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法國收緊控制伊斯蘭 穆斯林擔心被貼恐怖標籤
巴黎郊區教師斬首事件、南法尼斯大教堂導致三人死亡的恐怖襲擊事件,迫使法國政府對伊斯蘭採取一系列收緊措施。批評者認為政府的行為無疑增加對伊斯蘭教的偏見。
BKA:德國在逃伊斯蘭「高危」分子124人
德國聯邦刑事調查局(BKA)透露,目前全國有124名伊斯蘭"高危"分子在逃。目前尚不知道有多少潛在的伊斯蘭危險分子擁有持槍執照,當局正在對此進行調查。
難以彌合的傷口:巴黎恐怖襲擊五周年
他們在座無虛席的音樂廳裡瘋狂掃射,他們襲擊酒吧裡正在休閒品酒的市民,他們甚至一度還想衝入正在進行足球比賽的體育場。法國首都巴黎一時間變得血雨腥風,場面慘不忍睹。五年後的今天,巴黎再度拉響了反恐警報。
歐盟反恐:「加強外部邊界保護是關鍵」
最近發生數起恐怖襲擊事件後,歐盟各國領導人就如何打擊恐怖主義舉行了磋商。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核心議題是加強邊界保護。法國總統馬克宏再度提出改革申根協定的建議。
為什麼驅逐德國600多名極端伊斯蘭分子這麼難?
極端伊斯蘭分子究竟有多危險,最近在維也納和法國發生的恐襲案件都再次充分顯現。德國安全部門統計的德國境內的極端伊斯蘭危險分子為627人。而想把這些危險分子驅逐出境也是困難重重。
7張圖看一周大事
2020年11月第一周,美國大選是當仁不讓的主題。但緊追選情的你,還錯過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呢?德國之聲為你一一梳理。
維也納恐襲發生前:警訊未被重視?
有跡象顯示,在維也納恐怖襲擊發生之前,奧地利當局就被告知潛在的危險。斯洛伐克提供了重要的訊息。現在,在野黨要求澄清此事。
維也納恐襲:伊斯蘭國聲稱負責 警拘14人
奧地利維也納恐襲案造成5死22傷,死者包括一名德國人及一名奧籍華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承認責任,英國則提高全國恐襲警戒級別。
維也納恐襲: 嫌犯身份曝光 不排除有共犯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周一晚間恐襲事件造成多人死傷。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稱,這是一起「令人憎惡的恐怖襲擊」。該國內政部長表示不排除有其他共犯。奧地利政府宣佈為襲擊遇難者悼念三天。
維也納恐襲:槍手身份確定 華人一死一傷
四人遇害,多人受傷,六個作案地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遭遇血腥襲擊。被擊斃的槍手是「伊斯蘭國」的支持者。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稱這是「令人作嘔的恐怖襲擊」。據中國官方通報,襲擊中也有華人遇難。
奧地利恐襲3死多傷 一名共犯仍在逃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市區11月2日晚間傳出恐怖攻擊事件,雖已經有一名嫌犯被警方擊斃,但仍至少有一名共犯在逃。奧地利政府勸人民不要外出,也宣佈學校在11月3日停課一天。
各國領導人譴責尼斯教堂襲擊行為
尼斯聖母大教堂發生持刀襲擊事件之後,各國領導人紛紛對法國表示聲援。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她 為此"深感震驚"。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說,全歐洲都應共同譴責殘酷暴力,但也強調民主社會不能走向仇恨的道路。
教師遭18歲難民斬首 法國人民走上街頭
巴黎郊區的當街斬首血案震驚了法國。人們走上街頭向宗教極端主義說「不」,紀念這位被殘忍殺害的歷史老師塞繆爾‧帕蒂。
教師遇害 馬克宏譴責殘暴的「伊斯蘭恐怖襲擊」
一名歷史老師在巴黎附近街道上被人用尖刀殺害,據稱嫌犯是一名18歲的學生。在這一血腥事件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宏譴責了暴行,稱這是「伊斯蘭恐怖主義襲擊」。
《查理周刊》舊址外兩人遭砍傷
法國《查理周刊》舊址外周五發生持刀砍人事件,兩名媒體從業人員遭砍傷。法國內政部長將此事件定義為「伊斯蘭恐怖主義襲擊」。
大陣仗:全德參加警報演習 30年來首次
當地時間本周四(9月10日)11點整,全德範圍舉行警報演習,包括拉響警報器,並通過揚聲器、電台廣播、電視節目、社群網站、預警App等發出警報。這是30年來德國首次舉行全國範圍的預警測試。
恐襲案庭審 《查理周刊》重印先知漫畫
2015年查理週刊總部槍擊案的十餘名同案犯面臨審判,他們被控為兩名槍手提供了物資和後勤支援。《查理周刊》主管誓言「絕不放棄」。
紐西蘭清真寺恐襲案凶手被判終身監禁
這是紐西蘭迄今獨一無二的量刑:根據該國一法院的判決,極右翼克賴斯特徹奇恐襲作案人將絕對不能出獄。
英國雷丁鎮恐襲 疑兇曾被MI5盯上
英國南部雷丁鎮6月20日發生持刀恐襲案,造成三死三傷,一名25歲男子當場被捕。他是利比亞難民,剛出獄16天,曾被軍情五處(MI5)盯上,因為他想前往敘利亞加入激進組織「伊斯蘭國」。另據報他出獄前曾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有目擊者形容,疑凶被捕時反應異常,沒有任何反抗行為。
反恐還是反異議 專家憂新疆模式套香港
若無意外,中國全國人大28日將通過「港版國安法」。香港社的氛圍與生活模式會不會進一步受到壓縮?德國之聲就此訪問一位香港大律師與一位法學學者,聽聽他們的說法。
撐立法送口罩? 港警丶建制派為「23條」造勢
新冠病毒肆虐,政治也離不開口罩。立場親北京的香港建制派近日推動極具爭議的《基本法》23條立法,即香港境內的國家安全法,他們如何用口罩拉攏民意?
中國出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 分享"反恐經驗"
中國3月起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為期一個月。中國代表稱將秉持多邊主義和建設性立場履行職責。有分析人士擔心中國會藉機力推自己的議題。
德國小城哈瑙的葬禮
黑森州小城哈瑙(Hanau)舉行了第二個大規模葬禮,安葬9名種族主義襲擊行為遇難者中的最後兩人。這是一次哀悼行動,但也凸顯了這個受襲城市的創傷。
瑞安航空總裁的種族主義
瑞安航空總裁奧利裡時常發表挑釁性的言論。近日,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恐怖分子「一般都信奉穆斯林」,因此穆斯林男子必須受到更嚴格的檢查。該言論具有明顯的種族主義傾向。
試停火:美國塔利班和平協議有望
阿富汗周六進入為期一周的「減少暴力」階段,衝突各方在此期間都應保持克制。美國表示,如果7天內各方能夠克制武力,將在2月29日與塔利班簽署一份協議。
為恐襲遇難者默哀 球場冒出「不和諧音」
德國哈瑙發生致11人死亡的槍擊事件後,德國各地紛紛以各種形式悼念遇害者。在法蘭克福舉行的一場足球賽上,隊員們集體默哀,但隨後卻出現了令人瞠目的景象。
評論:仇恨正在侵蝕德國
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認為,哈瑙發生的仇殺事件再次證明,不斷升級的仇恨已經成為德國社會現實的一部分。政界和整個德國社會是時候採取應對行動了。
德國極右翼恐怖威脅有增無減
發生在哈瑙的槍擊事件造成11人死亡,其中包括作案人本人,他涉嫌出於種族主義和仇恨濫殺無辜。這一襲擊表明,在德國,來自右翼的恐怖威脅仍在增加。
瑞士公投反恐同 逾六成選民支持立法
瑞士公投結果顯示,多數選民支持用法律制裁歧視同性戀者。但反對者認為,新法律可能扼殺言論自由。
英國傳恐怖攻擊事件 兇嫌遭當街擊斃
英國首都倫敦周日傳出一名男子持刀攻擊路人的事件,至少兩名路人遭刺傷,其中一名患者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 倫敦警方表示,他們認為這起攻擊事件是伊斯蘭極端主義所引起。
川普放言已瞄準伊朗52處目標
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被美軍無人機炸死後,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放狠話,在推特上警告德黑蘭領導層不要試圖報復。
「伊斯蘭國」發影片 稱是給「基督徒的訊息」
恐怖主義武裝組織「伊斯蘭國」發布了一段影片,顯示其所稱的在奈及利亞東北地區處決11名基督徒的情景。「伊斯蘭國」聲稱,此舉是為其領袖巴格達迪之死復仇。
法國首次部署武裝無人機
法國早就宣佈會使用武裝無人機。而據來自巴黎的消息稱,法國軍隊日前在西非國家馬裡投入了武裝無人機,使7名恐怖分子「喪失了戰鬥能力」。
柏林聖誕市場恐襲虛驚 警方:已預防了多起恐襲
2016年柏林聖誕市場的恐襲記憶仍然猶新:所以兩位男子的行為讓人們虛驚一場。
史托騰柏格:北約面臨最為複雜的安全環境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周一表示,這一強大的西方軍事聯盟正面臨該組織有史以來最為複雜的安全環境,而與此同時,北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出現日益緊張的態勢。
流亡維族人口中的再教育營
北京方面將在新疆為維吾爾人設置的特殊監獄稱作職業教育中心,但是德國之聲記者Julia Hahn走訪了一名目前在土耳其生活的維族婦女,聽到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故事。
柏林謀殺案:德防長考慮對俄羅斯採取措施
一名喬治亞人在柏林被謀殺的案件,由於調查嫌疑的矛頭指向俄羅斯,可能使得德俄關係進一步惡化。德國政府也在考慮對莫斯科採取進一步措施。
德語媒體:難道維族人都是恐怖分子嗎?
《法蘭克福匯報》強調,事到如今,西方沒有任何人可以對新疆的侵犯人權暴行視而不見。瑞士《金融經濟報》則刊評指出,美國衰退、中國崛起導致的國際政治大洗牌,將造成比冷戰更深遠的影響。
專家:新疆「再教育營」違背中國法律
近日來,新疆問題再次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話題。一些法律專家認為,即便按照中國法律,這類剝奪人身自由的再教育營也是不被允許的。
餘波未平 英國緊急審查獲釋恐怖分子
據英國新聞聯合社報導,倫敦橋周五發生持刀恐襲三死三傷的事件後,英國當局開始對大約70名已出獄的恐怖分子展開緊急審查。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佈對倫敦橋襲擊負責,但沒有提出證據。
牆外文摘:當「暴民」與「愛國者」相互仇視
有評論認為,港人歡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讓中共港共多了煽動民族主義的藉口,民間相互仇視的情緒越來越強烈。但是,極端民族主義從來都是雙刃劍。
倫敦恐襲案三死三傷 嫌犯曾因恐襲入獄 提前釋放
英國警方已經確認,在首都倫敦橋發起襲擊的嫌犯是一名曾經被判刑的恐怖分子。在他發起血腥襲擊前,參加了一個「獄友」的活動。
一敘利亞疑似恐怖分子在柏林被捕
德國調查機構稱,有人在一個接近「伊斯蘭國」的社群網站用戶群裡交流製造炸彈的方法指南。一名涉嫌伊斯蘭主義極端分子已經蒐集了首批化學品。
香港多所大學提前放假 有內地學生撤離
香港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已蔓延到大學校園。香港多所大學宣佈停課,學期提前結束。有消息稱,對岸的深圳已為接應「逃離」香港的內地學生做了準備。
塔吉克斯坦:蒙面槍手突襲哨所遭反殺
在與烏茲別克斯坦接壤的塔吉克斯坦邊境哨所,20名蒙面武裝分子發動襲擊,以失敗告終。塔吉克斯坦邊防部隊進行反擊並殺死大多數突襲者。這場罕見的襲擊得到平息。儘管如此,該中亞國家的安全態勢依舊堪憂。
極右分子欲刺殺土耳其裔的綠黨前主席
他新近競選綠黨議會黨團主席,顯示出,他在政治上遠無退居二線之意。不過,競選失敗了,而為其政治活動,綠黨前主席厄茲德米爾已付出高昂代價。
專訪菊爾.伊力哈木: 我父親會為我所做的事感到驕傲
維族學者伊力哈木.土赫提2014年被中國政府以「分裂國家罪」判處無期徒刑,而他被關押後,獲得包含2019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在內的多個人權大獎。
敘利亞北部的棋手和棋子
美軍撤離敘利亞北部,庫爾德人武裝直面土耳其的攻勢。敘利亞政府軍應庫爾德人之邀開進北部,俄軍依然是政府軍的盟友。關押在庫爾德戰俘營裡的「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會不會逃之夭夭?內戰打了八年的敘利亞,局勢依然錯綜複雜、撲朔迷離。
疑似恐襲:德國哈勒市槍擊案致兩人喪生
德國薩勒河畔的哈勒市發生槍擊案,造成兩人喪生。一名嫌疑人已被警方逮捕,其他嫌疑人據信仍在逃。德國聯邦總檢察署已介入調查。
德國林堡發生卡車衝撞事件 疑為恐襲
德國黑森州林堡市一十字路口,一男子駕駛一輛劫來的載重車撞擊多輛轎車。起初,這起事件被看作是一場交通事故。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人猜測,這可能是一起恐怖襲擊。
上一頁
第4 頁,共3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