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收購德國飛機公司行動失敗
2004年7月1日18年前,當一個青年人在新疆開設一個小型彩色照片沖印店時,誰也沒有想到,18年後,他旗下的公司擁有的總資產高達222億元。這是一個神話,神話的主人公就是德隆集團的總裁,中國工商聯副主席唐萬里。去年夏天,中國德隆集團收購德國多尼爾公司的支線客機Do-728系列的研製項目時,曾在德國經濟界轟動一時,中國的媒體也歡心鼓舞,讚美之詞不絕於耳。
現在德隆集團收購的這個客機項目已宣告失敗:德隆沒有財力對這個項目再投資,而尋找接手人的工作也毫無進展。多尼爾公司已提出破產申請。25個公司工作人員失去了工作,德隆集團先期投資的數千萬歐元也付之東流。他屬下的177個子公司也受到間接牽連,加重了5萬多員工失業的危險,德隆集團的股票持有者也將蒙受巨大損失。
其實,德隆在收購德國多尼爾公司時,已經在走下坡路,資金非常緊張,但仍然決定出重金擊敗俄羅斯對手收購多尼爾,然而只幾個月的時間就支撐不下去了,談到當時收購的原因時,德隆歐洲分公司原總裁朱家剛先生解釋說:「通過各方的論證,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多尼爾公司產品的前景是非常明朗的,這對中國與外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有很大意義。在這種前景下,這個項目的融資應該是不成問題的。一般來說,象飛機這種大強度的投資,一般都有國家的支持,但是以後發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融資問題從始至終都沒有解決。「
德隆的經營範圍涉及到金融和產業兩個方面:產業一面,他斥巨資收購了數百家公司,所屬行業有番茄醬,水泥,汽車零備件,重型卡車,礦業,飛機製造等;金融一面,德隆擁有眾多信託公司,一手整和產業,一手做證券化,賣給市場上各種需求的投資者。但是,德隆買進產業的速度過快,專業範圍也過廣,使德隆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壓力。資金一直是德隆最關鍵的命脈,德隆一般融資年利率都在13%以上,高出正常融資率,當資金緊張時,甚至達到20%的利率。
一方面,德隆的投資速度急速加快,融資成本越來越昂貴;另一方面,所投項目產生的經營現金流又不足以彌補資金缺口。德隆把高速擴張形成的龐大資金建立在高負債的沙灘上,德隆的脆弱由此注定。2003年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長局部過熱和通貨膨脹壓力逐漸顯現,宏觀調控部門開始在整體上控制貸款增長。德隆資金鏈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被推翻,德隆神話也就破滅了。
著名財經專家,香港大學經濟學教授朗咸平在分析德隆集團失敗的原因時說:「德隆犯了一個戰略性錯誤,他在這一兩年中擴張太過速,造成資金鏈的斷裂,這是德隆領導層志大才疏的結果。這麼大的收購投資數額,肯定會對公司的資金造成相當大的壓力。當時收購多尼爾時,德隆本身的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了,當時德隆應該重組,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增加現金流,他沒這麼想,反而繼續收購,希望透過一些好的收購項目,增加公司的現金流,事實證明這些方法是錯誤的。多尼爾時只是一個例子,相同的事例還很多。「
德國投資和發展有限公司中國部負責人培實先生也撰文指出:中國「許多私人企業的債務大大超過了本身的資本,他們用同一份抵押品多次向不同銀行借貸,因為中國的銀行之間還沒有建立起統一的借貸監管體系。」他又指出:「德隆是一個跨眾多行業的龐大的結構極不透明的混合體,銀行和信貸機構無法參與監督以避免可能發生的金融災難。這樣的企業在中國還有很多。企業太大是危險的,也難以防範德隆事件可能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只有本行業中的矯矯者才有可能在日益增強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地。」
談到德隆的倒閉時,朗咸平教授說:「通過德隆事件,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深刻的教訓。企業不要只想到做大,要把大項目拉開,要注重節奏,不要太快投資,要注重短期項目的回收與長期項目的搭配問題。也就是說,經營一個大型企業,最重要的是維持穩定的現金流,而不是看收購項目的多少。「
現在,中國政府開始參與多方拯救德隆的行動,德隆是否會起死回生,出現奇跡,大家翹首以待。
(李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