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以「川普对華政策的最大得益者正是中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美國總統想要通過討好俄羅斯來孤立中國,但這種所謂的「反向季辛吉」戰略堪稱一廂情願的幻夢。
「當年毛澤東的中國背棄蘇聯時,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的國家安全助理季辛吉也在削弱莫斯科的這一舉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如今,這樣的做法行不通了:在台灣問題上,莫斯科正在給北京撐腰;而俄羅斯如果離開了中國也沒法進行侵略烏克蘭的戰爭。70年代,莫斯科和北京的關係緊張,如今兩國宣稱『友誼無上限』。儘管實際上還是有一定限制的,但是普丁不會為了和一個憑心情搞政治的川普搞好並不可靠的關係而放棄俄中友誼。」
「而且,川普幻想中的美俄聯盟也帶不來什麼好處:美國不依賴俄羅斯的能源,俄羅斯也不依賴美國的投資。但是中國卻在大規模購買俄羅斯油氣、削弱美元主導地位,並且在埋葬二戰後國際秩序。這種秩序也正是普丁和習近平所鄙視的。『一帶一路』也進一步強化了俄中經濟聯繫。認為俄羅斯可以成為制衡中國的力量?這純屬一廂情願。俄羅斯經濟已經因戰爭而遭削弱,和北京相比,莫斯科堪稱經濟侏儒。一意孤行去當『反向季辛吉』的唯一結果只能是:華盛頓的可信度下滑、北約搖搖欲墜,而最大的受益者則是中國。」
作者接著指出,在當前中美貿易戰中,北京的準備充分程度明顯超過了2016年,中國對美的依賴度已經顯著降低。而且,普丁也已經證明了川普是多麼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俄羅斯想要繼續擴張,中國的目標則是成為全球科技領軍者。為了消除自身的軟肋,北京近年來都在將貿易轉移到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並通過保障原材料供應以及各種貿易手段來強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與此同時,北京也在觀察美國是如何自行瓦解的。美國民主的凋亡現狀給北京宣傳機關提供了再好不過的素材。川普大談特談大國的勢力範圍,這也相當於送給北京的一張通行證: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南海局勢也會進一步緊張。有趣的是,中國領導層至少在口頭上不再像2016年那般趾高氣揚。畢竟,中國國內的經濟問題、民眾不滿情緒這些年一直在增多。可是,美國卻沒能利用好中國的這些軟肋,這是川普最大的失誤。」
《法蘭克福匯報》以「美國是一個擴張過度的超級大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川普讨好俄羅斯的主要戰略目的就是加大抗衡中國的力度,並且同時離間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但這種做法會嚴重損害歐洲利益。
「這就是經典的勢力平衡政治。或許德國人如今對美國吃驚不已的原因正在於此。德國人早已習慣於不再用這種方式思考,但其實這一切並不令人震驚。美國國內的辯論好多年前就在往這個方向移動:歐巴馬首先提出了轉向亞洲戰略,並將俄羅斯貶低為地區性強國。拜登的國家安全戰略也將中國視作唯一的競爭對手、唯一有能力改變國際秩序的國家。這也是政治分歧極其嚴重的美國兩黨少數尚能達成共識的議題。」
「還有一件事情其實也不是川普的原創。已經有好幾屆美國政府要求歐洲人增加國防投入。美國總統固然把一切都搞得像真人秀,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核心訊息確實真實明確的:美國已經擴張過度,已經無力同等地同時確保歐洲和亞洲的安全,更不用說全球其他地方。過去幾年,美國撤出『反恐戰場』,拜登也貫徹了這一路線。美國已經厭倦了戰爭、厭倦了承擔責任。其實,川普对巴拿馬、格陵蘭、加拿大提出訴求,與上述的美國收縮並不矛盾。這一切都能聯繫到美國應當控制西半球之勢力範圍的舊思想上,中國勢力則應被阻擋在西半球之外。」
「另一方面,歐美關係其實也不是某些人記憶中的那種甜蜜愛情。早在冷戰時期,歐美之間圍繞責任分擔、具體戰術戰略就有著爭吵。尤其是當年的西德左派,一直視美國為帝國主義惡霸,如今他們卻在為西方價值觀高唱贊歌。911事件後,西方再次團結,認為正受到伊斯蘭聖戰主義的共同威脅。但即便在這一議題上,西方陣營內部也有劇烈摩擦,比如當年在攻打伊拉克的問題上。如今,歐美關係算是徹底鬧掰了:歐洲人覺得俄羅斯是更加主要的威脅,但美國覺得中國才是最大威脅。」
「川普非但沒有緩和這一難以避免的分歧,反而加劇了它。原則上,歐美之間就責任分擔問題展開新的辯論是合理的,烏克蘭問題也是可以討論的。但是,川普却撇開歐洲人,拿歐洲安全之核心問題和別人進行談判,還在俄烏戰爭沒有平息之時宣佈暫停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這是對歐美聯盟的嚴重損害,破壞了互信,也絲毫不顧及盟友的利益。我們現在還不必告別北約,因為歐洲人目前還沒法取代美國對北約的投入。但是歐洲必須為過去80年從未出現過的一種情況做好準備:一切只能靠自己。」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