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發表客座評論稱,儘管理論上存在俄中軍事聯手的可能性,但鑑於普丁當前在政治、經濟與軍事領域所面臨的困境,他已經很難承擔多線作戰的風險。這篇題為《普丁不會為習近平而戰》的評論寫道: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的利益訴求非常明確。但一旦中國發出軍事支援的請求,普丁會如何回應,卻有諸多的不確定性。一方面,他在烏克蘭戰爭中高度依賴來自中國的軍民兩用物資。俄羅斯使用的無人機和導彈零件中約70%來自中國,而侵烏戰爭爆發以來,中俄貿易額也已經翻了一倍。然而,如果北京對台灣發動戰爭,中國的這些對俄供應會因自身需求而減少,甚至可能完全斷貨,出現這樣的場景顯然是不符合克里姆林宮利益的。
而另一方面,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受到西方制裁之後,中國已成了重要買家,從而為普丁的侵烏戰爭提供了大量資金。有鑑於此,普丁將很難拒絕北京提出的請求。儘管如此,無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軍事層面上講,俄羅斯都無法承認多線作戰的負擔。
在外交上,普丁現在就已陷入孤立境地。敘利亞、伊朗以及亞美尼亞對俄羅斯極為不利的局勢發展,就足以說明這一點。國民經濟前景黯淡,GDP基本不再增長,而通膨正在以兩位數的水準不斷上升。民用工業陷入停滯,而唯一呈現增長的軍工產業也在2025年出現了回落的勢頭。俄羅斯的財政赤字在不斷擴大,同時也沒有可能通過借貸來填補空缺。民眾可享受的福利也不斷下滑,預計可動用的儲備也將在今年年底耗盡。
在軍事層面上,儘管俄軍在規模、裝備和後勤方面佔據優勢,但在烏克蘭的推進速度卻遠遠不如預期。有關俄羅斯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宣傳早已不攻自破。三年多來,普丁既然不能征服小國烏克蘭,他又怎麼膽敢同北約的歐洲成員國挑釁呢?」
《新蘇黎世報》客座評論作者Janos I. Szirtes認為,儘管歐洲有很多人擔心來自俄羅斯的軍事威脅,但從經濟和軍力對比來看,歐洲佔據著明顯的優勢,GDP是俄羅斯的八倍,國防開支是其兩倍,可動員兵力和主要裝備數量也均佔上風。有鑑於此,普丁完全沒有能力去為習近平的攻台計劃而牽制西方。
「對俄羅斯來說,對北約發動軍事襲擊無異於自殺行為。滿足中國希望俄羅斯『牽制』北約歐洲盟友的願望,超出了普丁的實際能力。不過,這倒並不排除普丁會以靈活的方式滿足中方的請求。
普丁會拒絕參與傳統的軍事行動,但他可能會在混合戰中投入更多的力量,這種混合戰現在就已開始,普丁只需擴大其規模即可。在開展混合戰方面,普丁可謂優勢明顯,畢竟作為蘇聯時期的克格勃特工,普丁在這一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就是說,在這一方面,普丁可以滿足習近平的要求,但他不會冒直接開戰的風險。
川普出台對華晶片出口新規
《南德意志報》寫道,通過要求英偉達和AMD等美國晶片巨頭上繳部分利潤的新規定,川普要向北京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美國才是全球晶片市場的規則制定者。《南德意志報》的文章寫道:
「北京已經聽到了這一訊號。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在關鍵技術領域仍高度依賴外國,尤其是依賴美國晶片。2024年,中國進口了價值4000億美元的晶片。幾乎所有用於人工智慧的高端晶片均來自英偉達、AMD或英特爾等美國企業。在資料庫、汽車控制以及晶片研發軟體方面,中國國內幾乎沒有任何替代品。華為等中國公司也研發成功了AI和智慧型手機處理器,但其性能仍無法同西方高端產品相媲美。北京投入了數以億計的資金用於本土晶片的研發,但迄今為止,並沒有能夠有效減少對外國晶片的依賴。
不過在華盛頓,人們越來越擔心,如果全面禁止對華出口美國的高端晶片,短期內確實能遏制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但從長期來看,卻可能迫使中國擺脫對美國產品的依賴。北京會不得不加大自主研發晶片的力度,並同美國企業徹底脫鉤。於是,美國決定允許某些降級版的晶片重新出口中國。數天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我們不會給他們最好的晶片,甚至第二好、第三好都不會給。』 其背後的邏輯顯然是:朋友要靠近,敵人則需要靠得更近。
現在,英偉達和AMD被允許向中國出售特定的降級版AI晶片,但條件是它們必須將中國市場銷售額的15%上繳美國。過去幾周流轉於華盛頓和北京的傳言,現在看來要落在實處了。美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這一新規可以確保美國分享利潤,同時也能繼續掌控中國獲取關鍵技術的渠道。但這一舉措的非官方意義顯然早已超越了金錢和影響力的范疇,而北京對這一『特別關稅』的解讀也正是華盛頓所要傳達的訊號:中國對美國晶片高度依賴,而美國及川普政府對全球晶片市場擁有管控權。」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