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簡稱民主德國、東德、民德、DDR。存在於1949年到1990年的一個中歐社會主義國家。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時與西德合並。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安傑麗卡‧多姆羅斯慶祝75歲生日
在前東德,演員安傑麗卡‧多姆羅斯因《保羅和保拉傳奇》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她參加了反對作曲家沃爾夫‧比爾曼被剝奪東德國籍的抗議,此後不得不離開東德。今年4月4日是安傑麗卡‧多姆羅斯75歲生日。
去年東德人普遍比西德人工作時間長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東德人平均比西德人多工作兩周。同2014年相比,德國人去年工作的時間都略有延長。
為什麼仇外暴力多發生在德國東部?
在大量難民湧入德國社會的背景下,德國境內仇外暴力事件頻發發生。但仔細看來,這些事件多半發生在德國東部。
寫給昂納克的那些信
民德時代寫給國家領導人的私人信函,一般都不會抵達目的地,中途就被國安系統截獲。新書《大眾的心聲》的問世給人帶來瞭解當時人們心境和社會壞境的機會。
前東德禁片將在柏林電影節上放映
50年前,前東德國有電影公司德國電影股份公司出品的一部分影片在經過審查後遭禁。這些電影當中的一部分影片在經過數位修復後,今年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展映。
共和國宮:一段過去的歷史
共和國宮:一段過去的歷史
柏林牆倒塌「功臣」逝世
前東德社會統一黨高層沙博夫斯基周日(11月1日)早晨在柏林一家護理院中去世,享年86歲。
歷史悠久的難民收容所
在昔日曾經接納過一百多萬前東德難民的難民收容所,如今居住著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的難民。
兩德統一25年 總統高克呼籲社會一體化
在法蘭克福慶祝兩德統一25周年的活動上,德國聯邦總統高克就當下的難民議題表示,讓難民融入社會是比統一更龐大、更艱巨的任務。
德國慶祝統一"奇跡"
25周年銀禧慶典!經歷了漫長的分裂時期,25年前民主德國加入聯邦德國,德國重新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今年的主要慶典活動在法蘭克福舉行,也有示威者在法蘭克福舉行抗議遊行。
兩德統一 融合還在繼續
德國政府和社會都認為,德國統一25年的發展是成功的,但還需繼續努力。
咖啡才是德國人最愛
德國人最愛的飲料是什麼?你以為是啤酒?那就大錯特錯了。
仇外情緒—薩克森州的問題所在
在東部聯邦州薩克森,仇視外來移民的情緒似乎格外強烈。這是為什麼呢?
德國種族主義暴力近五成在東部
去年德國發生的具有種族主義背景的暴力事件中,近一半發生在原東德地區。
西德人傲慢 東德人嘮叨
西德人傲慢 東德人嘮叨
德國外長首訪古巴
施泰因邁爾是訪問古巴的首位聯邦外長。但是他有些姍姍來遲。
前東德監獄的強制勞工
當年民主德國專制統治時期,不僅存在大量政治犯,而且他們還被強迫從事勞動為國家賺取外匯。
專訪:曾經的德朝跨國戀
一部講述前東德女性與北韓留學生之間愛情故事的紀錄片最近上映。
從分裂到統一 - 兩德關係回顧
民主德國開始修建柏林牆時,西德政治家們雖然紛紛表示抗議,卻並不願意激怒東方陣營從而引發戰爭。布蘭特總理開啟的較為溫和的東方路線。最終打開了東西方兩大陣營間的鐵幕。
柏林微風吹到哈瓦那
與前東德關係密切的社會主義古巴與統一後的德國關係急劇降溫,現在似乎出現關係解凍的良機。
東德國安檔案—永不過時的話題
兩德統一已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人們對於東德秘密警察的好奇不曾消退。德國之聲評論員Marcel Fürstenau認為,這是一個好現象。
導致兩德快速統一的「全民公投」
在25年前的東德人民院首次自由選舉中,公民運動明顯失利。大贏家是受到時任西德總理赫爾穆特‧柯爾支持的「德國聯盟」。不過,從某種角度看,公民運動也是勝者。
德國統一25年後的副作用
德國統一至今已經有25年。而現在,德國東部地區出現了不少民眾抗議浪潮。德國聯邦政府東部事務專員格萊克認為,這是因為東西德統一給當地民眾造成了不少負面影響。
從前有一堵柏林牆
32年前的今天是德國歷史上的一個轉折點。1989年11月9日,當時的東德官員君特‧沙博夫斯基錯誤宣佈東德民眾即刻起可自由出境,東德人民歡呼雀躍。東德政府原本只是想暫時取消公民出境限制。
德國颳起"東德懷舊風"?
柏林牆倒塌25年後,施普雷瓦爾德酸黃瓜、"特拉比"小轎車和巧克力球--這些前東德的"特產"又喚起了人們對東德時期的記憶。這種懷舊感背後是否也隱藏著政治觀點?
歷史的見證——霍恩施豪森監獄
勞夫艾森在前東德監獄霍恩施豪森渡過了他生命中最黑暗的日子,而今,他是這座紀念館的導游,接待遊客參觀的時候這位歷史的見證者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我和柏林牆:尼爾斯‧拉薩克的故事
尼爾斯‧拉薩克站在西柏林劇院前面,1989年11月9日的一幕又清晰地浮現在眼前。他剛剛參加完面試,萬萬沒想到一幕大戲即將在當晚上演,他從廣播中得知,東德開放邊界了。在柏林牆倒塌的那一天,作為一名親歷者,尼爾斯‧拉薩克見證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寫在柏林牆倒下25年後
1989年,柏林牆被推倒。那一年出生的人如今已經25歲了。時至今日,這群年輕人如何看待德國統一?
我和柏林牆—德國之聲新聞主播凱勒的故事
比爾吉特‧凱勒正在在德國之聲新聞節目擔任主播已經15年了,很珍惜這份得之不易的工作,因為在前東德她是不可能自由播報的。1989年10月,她持旅遊簽證來到匈牙利,成功越境逃亡到西方,而在一個月之後,柏林牆就倒塌了。
星光閃耀:柏林的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
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查爾‧阿茲納弗(Charles Aznavour)為這座劇院留下了傳奇般的歷史。如今,柏林的弗里德里希皇宮劇院依舊是全球最大的舞台,上演著最為現代的作品。
一個里程碑-1989年10月9日
1989年的"星期一遊行"把前東德推向了終結。那一年10月9日在萊比錫舉行的抗議遊行並非是第一次,但卻是最大的一次。本台總編Alexander Kudascheff認為,這是一個轉折點。
根舍最激動的時刻:德國政治驚悚三幕劇
昏暗的燈光,糟糕的音響,一句不完整的話-聯邦德國前外長根舍在布拉格德國大使館陽台上的發言是一個加速歷史的時刻,是柏林牆倒塌前充滿激情的第一響。
德國貧困研究:鄉村富裕,城市貧窮?
談起德國的東、西部差異,許多德國人的既定印象依舊是西部富有、東部貧窮。德國經濟研究所的一份報告則推翻了這樣的說法,認為許多大城市更需要反貧困政策。
史塔西檔案館的未來
位於柏林的前東德秘密警察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記錄了前東德政權實施不公正和壓迫民眾幾十年的獨裁統治的歷史。
細數德國歷史博物館的經典展品
細數德國歷史博物館的經典展品
一份圖表引發的深思
一份專家繪制的圖表顯示了東西德統一後,東德去工業化的程度以及這種舉措帶來的影響。
前東德紡織業的復興
被判死亡反而活得長——這句德國諺語很適合用在東德紡織業上。在2014年,在2014年,前東德紡織甚至開始瞄準中國。
沒有紀念權利,談何遺忘自由?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關於六四的文章引發了一場討論。中國時事評論人長平新發表了一篇文章予以回應。
讓公平取代憤怒
這篇文字是回應中國資深媒體人長平發表的一篇文章。
龍應台訪德 取經轉型正義
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訪問柏林,她此行最關心的是統一後的德國如何面對前東德的獨裁歷史。
前東德逮捕「滾石謎」事件
就因為想聽滾石樂隊的演唱會而被判2年監禁?在當今的德國,這簡直是不可思議。但是在昔日的東德,這種事情每天都會發生。當年的見證人回憶起45年前那可怕的一天。
從天安門到萊比錫
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25年前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前東德的和平革命和北京的那場事件不無關係。
東德藝術家所經歷的六四
1989年的天安門,震驚了全世界。而當時的東德,卻祝賀北京政府「成功鎮壓了反革命行動」。
「東德歷史必須能讓人瞭解」
前德意志民主主義共和國國家安全部遺留檔案是對這一非法政治制度進行清理的重要內容。但是,「柏林牆倒塌」25周年之際,民眾調閱該檔案的要求明顯減少。
「為共和國著色」—紀實攝影展
論及前民主德國,人們通常使用兩個形容詞:灰暗、沉悶。目前正在柏林的德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的一個攝影圖片展告訴人們,這樣的形容似有以偏概全之嫌。
禁止前東德標誌?
柏林的波茨坦廣場是兩德分裂時期的邊界,即便是在統一20多年後的今天,前東德留下的痕跡也沒有完全消失。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爭相在護照上加蓋前東德印章。布蘭登堡門前數百米處,各種前東德標記吸引了大量遊客,並沒有人覺得特別乍眼。
電影審查在東德
萊納•西蒙執導的《雅杜普和波兒》受到斯塔西數月之久的審查,最後難逃禁映命運。
表裡如一,堅如磐石的萊納•坤澤
坤澤是促成民主德國思想崩潰的關鍵人物。1977年,東德當局將他驅逐出境。
前民德的競技體育機器
桑德拉‧勞德爾卡(Sandra Kaudelka)曾是前民德跳水名將。她導演的紀錄片《獨自奮戰》(Einzelkaempfer),講述前民德競技機器的運作和昔日明星的現狀。
前民德的體育競技機器
桑德拉‧勞德爾卡(Sandra Kaudelka)曾是前民德跳水名將。她導演的紀錄片《獨自奮戰》(Einzelkaempfer),講述前民德競技機器的運作和昔日明星的現狀。
上一頁
第3 頁,共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