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記者不滿伯爾基金會研究報告
2010年6月18日本周一,伯爾基金會(Heinrich Böll Stiftung)公佈了一份長達300多頁有關德國媒體報導中國的調查研究報告。參與這一項目的兩名學者在對8700多篇有關中國的報導進行調查研究之後得出結論:一多半報導都屬於模式化的報導,報導中充滿對中國的偏見。
這份報告發表3天後,德國駐華記者佛蘭克‧霍爾曼(Frank Hollmann)致信伯爾基金會,表示他對這項研究的研究方法和一些結論都無法表示贊同。霍爾曼說,這項調查沒有選取德國廣播一台這樣一個"比任何其它媒體都要更多更廣泛地報導中國的媒體作為調查樣本",他認為這項調查"從一開始就是不全面的"。
霍爾曼認為,伯爾基金會做的這項調查"最大的問題在於選取2008年作為研究年份"。"單純是由於奧運會,這一年的報導已經不具備代表性了。2008年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導相對於之前以及現在要多得多。當時有很多從德國直接派到中國去的記者在那裡采寫通訊報導,但是他們當中很多人對中國的背景知識一無所知。這一年還發生了很多比較特殊極端的事件,比如西藏事件,汶川地震。所以從我的觀點來看,2008年根本算不上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年份。"
霍爾曼指出,2008年過去已經一年半的時間,無論是中國人對待外國媒體的態度,還是外國媒體報導中國新聞本身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認為,伯爾基金會的報告中提出的數據結論都已經過時。他舉了一個例子說:"報告中說2008年德國媒體對西藏事件的部分報導過於片面。那麼為什麼這些報導會出現片面的問題?因為西藏騷亂發生最初的時候,外國記者根本不讓進入西藏,所以他們也無法瞭解當地的情況。一年之後烏魯木齊發生騷亂,中國政府這一次允許外國媒體進疆採訪,結果呢,根據我的判斷,有關新疆的報導就要比西藏報導恰當得多。"
德國《明鏡周刊》駐華記者安德雷亞斯‧羅倫茨(Andreas Lorenz)表示,伯爾基金會的這份研究報告中對德國媒體"模式化、片面、歪曲"報導中國的指責完全沒有道理。這幾項指責同最近幾年中國官方對德國媒體提出的批評是一致的。"我覺得,中國很多領導人還是不太清楚西方媒體怎麼工作,西方記者們怎樣報導,他們對什麼感興趣。很多領導人腦子裡認為,中國是特別的國家。過去30年中國在經濟、社會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進步。4億中國人通過他們辛勤勞動擺脫了貧困。這是巨大的成就。中國政府認為西方媒體對這些巨大的成就沒有給與足夠的贊賞。但實際上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報導。"
羅倫茨說,德國媒體的確也寫了大量批評性的中國報導。但是這些批評是有道理的。他說,例如對於違反人權或者破壞環境的事情又怎麼能進行正面報導呢?即便是中國媒體也對這些現象予以批評。"有的時候一些標題比較粗糙,有時候比較誇張,有時候甚至充滿火藥味,但是這種情況下中國並不是例外。這同樣也發生在有關美國、非洲、拉美的報導中。但是這種做法並不是充滿敵意,也不是反華的,所以也犯不上為此去做一個長達300多頁的研究報告。"
德國媒體對伯爾基金會所做的這項研究報告並沒有給與過多的關注。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做相關報導時使用的標題為"德調研報告認為德主流媒體涉華報導有失全面"。但相關報導中並沒有提及調查報告中否認德國媒體存在"反華陰謀"以及呼籲中國政府應保障駐華記者採訪自由的內容。
作者:洪沙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