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09 Schrebergarten Deutschland
2009年7月25日波昂的"安內爾特"小果菜園裡一片油綠:天氣溽熱,地面潮濕,各種花卉、灌木叢和樹木生長得繁密茂盛:鳥兒在這兒歡唱,園子裡工作的人也感到舒適快意,儘管還不是周末。
現年71歲的馬洛尼原先是一名海員,曾經度過17年的航海生涯。60年代中期,他進入海軍領導層後被調到波昂。當時歐洲的局勢混亂,接連爆發了匈牙利、古巴和捷克等政治危機,是個人心惶惶的年代。於是馬洛尼做出了一個決定:"我決定買一小塊土地自力更生,養活家庭。我必須留個後步,這樣,當發生供應短缺的時候,還能給自己種點兒馬鈴薯。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都經歷過戰後時期。"
後來,可怕的戰爭和供應短缺都沒有發生,但馬洛尼還是保留了這塊土地,到現在已經31年了。他說:"種的東西從馬鈴薯變成了玫瑰。我的妻子正在家裡做今年的第一撥兒50罐果醬,有黑色和紅色的醋栗,還有歐洲越橘等,每年大約能收成5公斤。雖然看不出來,但確實有這麼多。"
如今德國的小果菜園早就不再是解決家庭困境的方案,而是用來打發空閒時間、修心養性,以及在新鮮空氣中活動手腳的田園勞動。馬洛尼現在是小果菜園協會的主席,管理著108個介於200-400平方米之間的小果菜園子。他的目標是讓種植小果菜園的這個群體,能夠得到可持續性的發展,而這,首先要注意的是年齡結構。馬洛尼表示;"有段時間我們很難將花園分派出去。不過現在已有很多的年輕人找到我們,他們的孩子在都3到10歲之間,這樣的人被優先考慮。"
一個新的發展趨勢是,種植小果菜園的移民人口特別多,像土耳其、哈薩克斯坦、保加利亞、愛沙尼亞、俄羅斯、喬治亞等等,名單可以列得很長,大部分是有孩子的年輕家庭。雷布家就是其中之一:他們是在兩年前有了這個小園菜。雷布太太說: "我們有個小女兒,這個小園子對孩子來說實在太理想了,夏天的時候可以搭個小游泳池,或者做日光浴。這裡美極了,我們感到心滿意足。"
雷布太太9歲的時候從哈薩克斯坦來到德國,他的丈夫來自喬治亞。在這個群體中,他們並不是特別的例子,實際上,這裡超過半數的園主都有移民背景。這絕非偶然。馬洛尼表示,移民很受歡迎,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保證: "移民離開了他們的祖國,希望在這裡能有新的開始。擁有一個小果菜園是融入這個社會的最好的方式。我們在這裡一同耕耘,沒人對國籍問題感興趣。"
到目前為止,這種多文化交叉的小果菜園社已累積了不錯的經驗。雖然還有極少數頑固派仍拒不接受外國人,但大多數都對這些年輕人表示歡迎。人們期待新來者能夠配合及適應這裡的習慣和規矩。這對學習能力強的年輕人來說,完全不是問題。
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小果菜園文化是具有相當感染力的:雷布家園子裡三個傳統德國花園小矮人,微笑著迎接到訪記者,這種有著圓圓臉龐和戴著小紅帽的矮人,正是象徵移民融入社會的典型範例。
作者:Zoran Arbutina/子江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