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授圓夢中國-- 上海建新城
2008年1月10日德國建築師偏愛中國
住慣了喧囂的大都市,一些中國政客到德國訪問的時候反爾喜歡德國舒適寧靜的生活環境。的確中國的人口在不斷增加,就連世界各地的建築師也垂涎於中國人口與經濟發展帶來的商機。自從德國著名建築師馮‧格爾康在北京設計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及德籍設計師阿爾伯特‧施佩爾在上海建起了安亭鎮,幾年來中國大到博覽會展館,小到教堂,歌劇院都曾留下不少德國建築師的作品。
位於德國北部小城埃肯弗德市(Eckernförde)的一位德國教授計劃在距上海1個小時車程的地區建造一座百萬新城「洋山」。身為德國埃肯弗德市私立進修培訓學校校長的彼特‧約赫穆森,由於長年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新城計劃」也就由此得到了雙方的認同和發展。作為中國國有公司的唯一項目授權人彼特‧約赫姆森表示,「中國希望通過我得到來自德國企業的投資。目的就是把洋山變成一座西方人眼中的現代化城市。」
西方人的現代化
西方人定義的現代化城市可以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新城居民將獲得高品質的生活水準,在保險業等所有服務行業提供優質的服務。彼特‧約赫姆森說:「目前,中國的健康、養老保障、假日活動等方面工作才剛開始。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尋找一些技術上的夥伴。我們相信,如果第一批「百萬」居民入住那裡之後,隨之而來的會有很多工作位置誕生,這裡的工作位置不只是服務行業,還有生產領域的工作。」
彼特‧約赫姆森的建議不僅是未來的洋山城,而是洋山港地區周邊的所有人。今天的洋山城開車僅1小時就可以到達上海。教授表示:「說是未來,其實很快,也就是10年之內的功夫,上海和香港之間的這塊地方將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強勁的區域。這個地區,就是我們計劃中的新城。我們會考慮到新城如何發展及城市的基礎設施供給問題。」
新城初見崢嶸
新城中不光要考慮新城人的工作位置,自然還有居民的住房問題。目前的新城草圖中可以看到,例如:城市街道、廢水處理、下水道及通訊和電力設施的規劃圖。同時規劃草圖中還有運河及人造湖的設計。彼特‧約赫姆森說:「新城中我們已經完成的一件極為瘋狂的事情就是現在人們就可以在那裡玩有36洞的高爾夫球了。」
城中的許多民房正在緊鑼密鼓的修建。今年4月,第一批居民(約5000人)就可以遷
入蓋好的5座高層住宅。目前,教授正以「優惠條件」與有意願的投資者進行商談。他說:「現在,上海的房價是每平米500歐元。但在新城不是這樣的,這個地理位置允許德國及西方投資者只付十分之一的價格。但這個價格的獲得還要看投資人的建議是否對整個城市計劃有意。 」
到目前為止,中國方面完全接受了教授提出的全部建議。教授還表揚了當地政府下決定很果斷。但最終新城的發展速度有多塊,彼特‧約赫姆森也只能是估計,他說:「我也是第一次承擔這樣的任務。我認為,五年之內將有大約30到50萬人遷入洋山城,十年內大概會有100萬。」
靠近上海的洋山地區就是將來的新城,該地區現在面積為42平方公里,計劃還將擴建到10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