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eschau D
2009年9月10日《西德意志報》讚揚了德國總理的表態,尤其是梅克爾明確的措辭:
"聯邦總理昨天發表的關於轟炸阿富汗油罐車事件的政府聲明屬於她四年任期中發表的較好的講話之列。安吉拉‧梅克爾沒有美化,沒有戲劇化,她作出了聲明,爭取理解,措辭清楚,穩妥,自信。梅克爾講話中最好的一處是她要求外國不要提前作出結論。這主要是針對華盛頓的。美國人不斷要求德國為阿富汗多做點事,真的出問題了,他們卻落井下石。其實對其軍事行動在阿富汗造成那麼多平民死傷,需要捫心自問的是他們自己。"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
"梅克爾女士在過去幾天裡,把在國內外頗有些奇怪的辯論重新擺正位置。她在總理候選人(施泰因邁爾)的支持下,給大西洋兩邊的盟友上了一課,告訴他們這樣對待德國是不行的。把一個希望他更多投入軍力的盟友釘在恥辱柱上,即便是在並不危急的時刻也絕對是愚蠢的。在這個背景下,幾乎讓人驚訝的是,德國各政黨仍然堅持至今的阿富汗政策。這種堅定是外交成熟的表現。"
《法蘭克福評論報》稱讚和批評兼而有之:
"即使在總理髮表了態度鮮明的聲明之後,聯邦國防部長容仍在猶豫躊躇。周五的炸彈很快就可能會具有巨大的政治爆炸力,因為容直到今天還沒有意識到:問題不在於他是否會讓昆都士的聯邦國防軍指揮官孤立無援,而在於認真迅速地澄清,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並且真誠地承認,的確有平民被喪生。梅克爾認識到了,而容沒有。唯一讓容繼續在其職位上的理由是選戰。梅克爾不能也不願再喪失一員大將了。"
《萊茵郵報》則認為梅克爾在關於聯邦國防軍在阿富汗行為的辯論中採取的是守勢。該報寫道:
"鑑於事態升級和平民死傷,總理面臨巨大的解釋壓力。她許諾對空襲的情況作出無保留的澄清。這是政治家們在這種情況下喜歡做的。但梅克爾的目的想必還包括維護公民並不太支持的駐阿富汗軍事使命的可信性。即使聯邦國防軍不犯錯,這場戰爭的現實也讓德國公眾不安。關於盟軍在阿富汗的行動是否會走向勝利的辯論,現在將會以最激烈的方式爆發。"
《新奧斯納布呂克報》把評論矛頭全集中在國際社會在阿富汗未能達到的目標上。該報說,原因是國際社會未能在阿富汗建立正常秩序:
"多年來,那裡缺的不是100名,而是數千名警察培訓教官。那裡沒有足夠的北約部隊來清理和穩定塔利班控制的地區。那裡缺乏建設援助力量。快速戰爭和以低代價就能換取和平的幻想已經破滅。問題是:我們有作出更大的犧牲來戰勝悲劇和失望的那種意志嗎?那裡需要的不是一個撤軍戰略,而是一個成功戰略。阿富汗穩定得越早,部隊的撤離就會越快。"
《斯圖加特新聞報》談了梅克爾關於國際社會盡快召開一次新的阿富汗問題大會的建議,
"梅克爾做了國防部長早就該做的事情。梅克爾關於召開新的阿富汗問題大會的提議是一個新的聲調。她堅決反對目前坊間流行的過早判斷,她的表態也會在北約夥伴中造成影響。這給聯邦政府帶來了喘息機會,多了一點空間。但也就是僅此而已。有一點是梅克爾昨天也未能向公眾展示的:那就是一個合理的、與夥伴國商定的撤軍計劃。"
摘譯:Silke Ballweg / 平心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