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哲學家:「讓這個女人做外長簡直是場意外事故」
在德國電視二台的一款播客節目中,主持人蘭茨和哲學家普雷希特討論了德國的對華政策。節目中,普雷希特對德國現任外長貝爾博克充滿貶損的措辭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防範強制勞工--德國供應鏈法落實得了嗎?
2022年,德國服裝品牌受到批評,其產品可能使用了來自新疆的材料。自此之後,這一情況有改變嗎?
德國警方逮捕一名策劃炸彈襲擊的嫌犯
本周二,德國警方在漢堡逮捕了一名涉嫌策劃用自制炸藥襲擊平民的敘利亞人。此人的弟弟被控為策劃襲擊提供幫助,遭到短暫拘留。上周杜伊斯堡健身房持刀襲擊事件的疑犯現已落網,警方在這名敘利亞男子手機上發現了伊斯蘭主義背景的照片和訊息。
德國總統出訪加拿大: 「民主政體不應陷入劣勢」
正在加拿大進行國事訪問的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發出呼籲稱,自由民主政體應團結起來,共同抵禦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攻擊。
德國數字化部:5G網不事先排除特定製造商
據德國《商報》周二報導,德國交通與數字化部一名發言人表示,不會從一開始就將個別的製造商排除在外。與此同時,對於不值得信賴的製造商也會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安全風險。也就是說,「會針對元件、而不是製造商進行個案審核」。
民調: 絕大多數德國人不相信中國能當俄烏戰爭調停人
最新發布的一項民調顯示,三分之二德國人不相信中國能夠在俄烏戰爭中居中調停,並促成和平。此前不久,基民盟外交政策專家呂特根也表示,北京在乎的是自身利益,並不關注烏克蘭是否能實現和平。
德國核電站退役 後續成本有多高?
德國關閉了所有核電站,但後續得處理還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拆除核電站的成本有多高?
調查:德國對華投資不造成依賴
包括德國工業聯合會在內的四家機構推出聯合調查,認為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並沒有到嚴重依賴的程度。不過,德國企業的生產逐漸轉移到中國本土,可能會影響到德國國內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崗位。
德國網球聯合會:彭帥不應被遺忘
在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決定放棄對中國實施的抵制行動之後,德國網球聯合會回應稱,尊重相關決定,但同時也應該繼續呼籲對彭帥事件進行調查和澄清。
德國和法國譴責中國重判、拘捕人權衛士
德國和法國外交部發言人周四發表聲明,譴責中國對許志永、丁家喜的判刑以及對余文生夫婦的拘捕,呼籲立即釋放他們。許志永和丁家喜4月10日被中國山東一家法院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十餘年刑期。余文生夫婦則在上周傳出被當局拘捕。
為台積電設廠鋪路?德國薩克森州今秋在台設辦
繼德國教研部長之後,德國薩克森州的科研部長也率團造訪台灣,並宣佈將於台灣設立辦公室。這個辦公室有哪些任務?外傳台積電將赴當地設廠,部長又怎麼回應?
德國將從5月1日起對中國公民重新開放旅遊簽證
德國之聲從德國外交部獲得的獨家消息顯示,德國駐華使領館將從5月1日開始重新恢復受理中國公民旅遊簽證申請。外交部同時表示,由於目前在華簽證中心人力不足,部分類別的簽證批准等待時間可能長達數周。
不應忘卻的歷史:華沙猶太人起義八十周年
八十年前的這一天,被德國佔領軍強制關進隔離區的華沙猶太人發動起義,起義最終遭到德國佔領軍的殘酷鎮壓。這也是納粹統治時期,最大規模的一次猶太人起義。
德國已向烏克蘭交付「愛國者」防空系統
飽受俄軍空襲之苦的烏克蘭急需防空系統。現在,德國的一套「愛國者」系統已經交付給烏克蘭。與此同時,瑞士繼續拒絕第三國向烏克蘭轉交瑞士軍火,該國恪守中立的姿態已經引起了德國政界的不滿。
AI生成圖奪索尼世界攝影獎 德國攝影師拒領獎
德國攝影師鮑裡斯‧埃爾達森(Boris Eldagsen)使用人工智慧DALL-E 2生成圖投稿索尼世界攝影大賽,並獲得公開組創意類首獎。他以作品是AI生成為由拒絕領獎。埃爾達森表示,他參賽的目的是激起關於攝影和AI生成圖片差異的討論。
歐洲搶佔中國車市 上海車展看點有哪些?
為期10天的上海車展18日登場,成為電動車的主場,但特斯拉卻意外缺席;此外,歐洲車廠搶佔中國市場,寶馬高層稱中國就像家一樣。
德國健身房爆刺擊事件 嫌犯逃亡中
德國西部城市杜伊斯堡一家健身房發生刺擊事件,導致數人受重傷,嫌犯正在逃亡,當地警方已展開調查行動。
德語媒體:烏克蘭戰爭與台海局勢
為期三天的七國集團外長會議,周二在日本閉幕。各國除了承諾加強對俄制裁之外,也對中國在台灣海峽不斷升級的軍事威脅提出警告。
德國電動車在中國市場步履蹣跚
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是全球各大廠商的必爭之地,他們紛紛開啟了價格戰。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德國車企的境遇相當不妙。
漢諾威博覽會開幕 「德國製造」招牌還在?
因新冠疫情經歷數年「非常時期」後,世界最大的工業博覽會——德國漢諾威博覽會終於以原有的規模重新亮相。德國總理肖爾茨為展覽揭幕。今年的主賓國印尼吸引了眾多關注,而德國工業界也仍看好中國市場。
G7會議:德國外長批評中國推動自己的規則
在日本舉行的G7外長會議上,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批評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行為對國際秩序構成威脅。在台灣問題上,貝爾博克表示,如果出現違反國際法,歐洲不能視而不見。
網傳馮德萊恩全家美國籍 歐委會斥不實
中文網路上有傳言稱,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丈夫及7名子女均加入了美國籍,並說她"只是美國利益的傀儡」,是個徹底的歐盟'裸官'"。經德國之聲求證歐委會,馮德萊恩的7名子女中,只有2人因在美國出生而有德美雙重國籍。
德國之聲事實核查:15分鐘城市限制居民活動?
「15分鐘城市」是一個旨在減少排放,方便民眾提高生活品質的城市規劃概念。但一些人擔心這將限制自由行動,或者導致封鎖或加強監控。是真是假?德國之聲進行了事實核查。
被卡在窨井蓋上心煩意亂的紅松鼠
德國多特蒙德市的消防員說,這只卡在窨井蓋上的心煩意亂的紅松鼠,很有可能就是他們四年前從同樣的困境中救出的那一隻。
德國超市奧樂齊110歲生日 面臨網購新挑戰
阿爾佈雷希特兄弟讓這個德國品牌廣為人知並且寫下經濟歷史。如今的通貨膨脹讓平價超市對於顧客的吸引力更大了,但在網上零售方面,專家仍然認為奧樂齊需要再加把勁。
德國退核,全球核電建設卻方興未艾
德國最後三座核電站最終將於本周六(4月15日)壽終正寢。與此同時,世界上很多國家依然對核能充滿信心,視之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無碳能源。
德語媒體:德國外長在北京沒有卑躬屈膝
貝爾博克4月15日結束了其上任外長以來的首次訪華,德語報刊紛紛就此發表評論。《世界報》認為,德國外長繼續了其言辭明確的風格,在北京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南德意志報》指出,貝爾博克的坦誠溝通能比某些政要的卑躬屈膝帶來更多的機遇。
王毅會晤德國外長 期望「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貝爾博克4月15日結束了她的首次訪華,前往韓國。她在首爾強調,德國可以學習韓國經驗,降低對華經貿合作的風險。 此前,她與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就烏克蘭、台灣、中國人權等一系列高度爭議的話題進行了會談。
德語媒體:捨本逐末
中遠入股漢堡港交易可能生變?圍繞這一消息,德語報刊紛紛發表了評論。《世界報》認為,德國政府應當關注華為等威脅更大的案件,而非聚焦中遠入股漢堡港。《南德意志報》則指出,面對歐洲同行的競爭,漢堡港不得不引入中國資本。
化妝費近14萬歐元 德外長公款支出引爭議
德國納稅人協會公佈對於聯邦政府的預算節約建議書提到,政府官員去年在攝影和發妝上的花費過高,並且點名了貝爾博克領導的外交部。該協會認為聯邦政府在許多方面有明顯的節約潛力。
「反對一切」:德國另類選擇黨成立十年
從一個以反對歐元為主旨的「抗議黨派」到擁有不可忽視的民意支持度的極右翼民粹力量——德國另類選擇黨誕生十年間,德國的政治光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德國外長訪華 如何為馬克宏「糾偏」?
貝爾博克開啟上任以來的首次訪華行程。有德語媒體評論指出,德國外長有義務糾正法國總統馬克宏的所謂歐洲「戰略自主」言論,重新將台海議題定義為歐洲的優先事務。那麼貝爾博克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秦剛會晤時,分別就台灣、烏克蘭和人權議題做了哪些表態?秦剛又是如何回應的?
貝爾博克談「降低風險」 秦剛說「最優的選擇」
歐洲領袖陸續造訪中國之際,台海兩岸局勢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尤其是在法國總統馬克宏發表爭議言論以後。德國外長貝爾博克14日會晤中國外長秦剛,也對兩國關係進行公開表態。
讀歷史看當下: 德國在核電問題上為何如此糾結?
德國曾以核能發電技術引以為傲,但與此同時這項技術也一直備受爭議,以至於最終決定2023年4月15日是退出核能的日子。然而隨著俄烏戰爭造成的能源危機不斷加劇,告別核能的決定是否明智引發廣泛討論。
德語媒體:德國外長去北京「糾偏」
在法國總統馬克宏訪華併發表爭議言論後,德國外長貝爾博克也踏上了中國之旅。《商報》認為,貝爾博克有望在北京展現一個不懼專制的對等夥伴之形象。《每日鏡報》則呼籲,德國外長必須正告中方,馬克宏的言論不代表歐盟立場。
德國同意波蘭將米格戰機轉交烏克蘭
波蘭希望為鄰國烏克蘭提供更多蘇式米格-29戰機。這次涉及的戰機是波蘭此前從德國購買的,因此需要經過柏林的同意,才能轉交基輔。而這批米格戰機最初為前東德軍隊擁有,後由德國聯邦國防軍接手。
德外長訪中第二站 將赴北京舉行戰略會談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13日飛抵天津,展開對中國為期兩天的訪問。在天津停留期間,她發表了對台海局勢的看法,隨後將前往北京進行戰略會談。這場會談被視為她此行訪中「最棘手」的一環,為什麼?
漢堡港福地碼頭被列入關鍵基礎設施 中遠入股還有戲嗎?
德國經濟部一名發言人本周三(4月12日)表示,在德國訊息技術安全局(BSI)將漢堡港福地碼頭列為關鍵基礎設施後,德國經濟部將重新審議中遠集團入股該碼頭的計劃。
德國外長訪華前夕 德外交部關注台海籲和平
就在德國外長貝爾博克訪華前夕,德國外交部今天表示,以軍事作為威脅反而有可能增加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並且提到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將會是德外長此行的議題之一。另外,原訂也在本周訪問中國的歐盟高級代表波瑞爾則因為確診新冠而延後行程。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長近年就對華立場有何表態?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將於4月13日至15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與中國外長秦剛共同主持第六輪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貝爾博克主張在和中國打交道時將對話與強硬相結合,不脫鉤、不依賴。她近年來就對中國的立場有什麼樣的表態?
IMF預測今年全球增長2.8%, 英德呈負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2023年持續存在波動,但大多數國家在今年將得以避免衰退。一些新興市場已處於強勁增長,但發達經濟體如歐元區以及英國仍無法擺脫經濟放緩。
不可錯過的德國啤酒園
天氣開始轉暖的時候,德國人就開始大批地湧進露天啤酒館,一邊享受陽光,一邊暢飲啤酒。德國之聲為您梳理德國境內最值得一去的啤酒園。
德國復活節和平遊行被指背叛團結
德國復活節傳統和平遊行活動中,成千上萬的參與者要求德國以談判的方式結束烏克蘭戰爭。批評者則認為,停止軍援烏克蘭是對團結的背叛。
遭乍得限期離境的德國大使已經返回德國
德國駐乍得大使克裡克被乍得宣佈為不受歡迎的人,限期48小時離境。本周日(4月9日),克裡克已返回德國。
漢堡發生火災 有毒煙霧蔓延
德國漢堡市周日發生火災,大火形成的濃煙存在有害氣體。當地居民被告知關閉門窗。起火的原因尚不清楚。火災煙霧被列為「極端危險」級別。
物價飆升的另一原因:企業「趁火打劫」
疫情下供應鏈受阻以及俄烏戰爭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不過,政界人士認為,企業趁火打劫提升利潤,也是造成物價飆升的原因之一。各國政府會採取干預措施嗎?
德國對華經濟依賴持續加深 問題出在哪?
德國和中國之間的經濟交流一直以來相當熱絡,但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德國政府開始思考:如何降低對單一國家,特別是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然而,目前德國對中國的依賴仍然只增不減,到底問題出在哪?
德語媒體: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冒進路線」
《明鏡周刊》發表分析性文章指出,雖然德國企業在中國投資的風險正變得越來越高,但是由於高額利潤的誘惑,很多企業不惜「鋌而走險」。德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冒進路線」令柏林政府大為光火。
媒體:美國抗拒提供烏克蘭加入北約途徑
據《金融時報》報導,北約內部正就為烏克蘭提供加入該組織的路徑而陷入分歧,是怎麼回事?
德國宣佈新冠大流行結束 4月7日取消所有防疫規定
德國衞生部長宣佈新冠大流行結束,認為「德國成功應對了疫情,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長時間封鎖學校可能並不必要」。 本周五(4月7日)起所有防疫措施將被取消。
上一頁
第33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