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位於中西歐的聯邦議會共和制國家,簡稱德國。國土面積約35.7萬平方公里,德國人口約8,180萬,為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一個或將離任 一個即將上任:肖爾茨和川普通電話
德國政府發言人周一透露,總理肖爾茨於周日和美國候任總統川普通了近半個小時的電話。這是上周川普胜選後與肖爾茨之間進行的第一次電話通話。
調研:德國人比去年更幸福
最新發布的一項調研顯示,同去年相比,德國人今年的幸福感更高。而在五個聯邦州,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甚至達到或超過了疫情前的水準。
德國出生率降至十年最低
德國新生兒數量持續下降。人口學家認為,這將對社會產生長期影響。即使情況出現轉機,也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現狀。
執政聯盟解體 德國政府如何繼續運作?
隨著自民黨離開德國交通燈執政聯盟,社民黨和綠黨將繼續作為少數派政府開展工作,該政府仍有決策權,只是數量和範圍都非常有限。
哈貝克希望代表綠黨競選德國總理
本周三德國總理肖爾茨宣佈解僱財政部長林德納,紅綠燈執政聯盟宣告破裂。兩日後,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貝克希望代表綠黨競選下屆總理職位。但外界認為,其勝選希望相對渺茫。
德國紅綠燈的「政治聯姻」為何沒能走到底?
德國紅綠燈執政聯盟昨晚被宣告解體。當初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三黨組成聯合政府就讓不少人對這組「政治聯姻」的穩定性表示懷疑,畢竟自民黨與另外兩黨的政治理念基礎大相徑庭。也許這屆政府從最初就注定是「古希臘式的悲劇」。
德國提前大選,選項黨會從中受益嗎?
過去幾個月以來,反移民的選項黨一直在要求提前舉行聯邦大選。這一主張儘管得到了日益廣泛的民意支持,但選項黨要想參與執政,至少目前看來可能性仍是微乎其微。
多數德國人希望盡快舉行新一屆大選
德國總理肖爾茨堅持等兩個月後再要求聯邦議院對政府進行信任投票。信任投票是舉行新一屆聯邦大選的前提。多個在野黨紛紛要求下周就舉行信任投票。德國超一半民眾也認為應該盡快舉行新一屆選舉。
涉嫌為中國提供情報 德國逮捕一名美國公民
聯邦檢察署宣稱,一名美國公民涉嫌向中國提供駐德美軍敏感訊息已被逮捕,警方還搜查了他的住所。
川普又來了!德國民眾:他當選對德國是災難
川普又將重返白宮,這對德國意味著什麼?有德國民眾對美國大選結果感到震驚和沮喪,認為:「對大多數德國人來說,這個結果簡直是一場災難。」
川普胜選:德國政府的「惡夢」成真
川普赢得本次美國總統大選,這個消息對德國政府來說就像是一場惡夢的開始。原因在於:不僅德國政府疏於與川普团隊交流,甚至在川普眼中,德國在許多方面都是個「壞榜樣」。
德國紅綠燈執政聯盟破裂 大選或將提前舉行
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川普赢得選舉的這一天,德國紅綠燈聯合政府宣佈解體。聯邦總理肖爾茨將失去「合作信任基礎」的自民黨籍的財政部長林德納解職,並提議明年1月中旬聯邦議院對政府舉行信任投票。
川普赢了 德國經濟成了輸家
川普胜選後,德國經濟會受到怎樣的影響?不少經濟學家都認定,這位78歲的共和黨人再次入主白宮,其推行的經貿政策必將重創德國經濟。
德語媒體:西方企業的中國熱正在降溫
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周二在上海開幕,出席展會的企業有數千家之多,而德國企業的參展數量和參展面積則居歐洲之首。中歐貿易關係日趨緊張之際,上海進博會發出了怎樣的訊息?
德國政府危機:經濟政策之爭
德國經濟不景氣,但聯合政府卻找不到共同路線。三個政黨中,一個要求節約開支,兩個認為應斥資扶持經濟。
寶馬第三季度淨利潤下降84%
德國汽車製造商寶馬周三表示,由於在華銷量不佳以及車輛召回事件,該公司第三季度盈利明顯下滑。這也是歐洲汽車產業陷入危機的最新跡象。
35年前的東柏林:最大示威遊行奏響東德輓歌
整整35年前,也就是1989年11月4日,柏林爆發東德歷史上最大示威遊行。數十萬反對派人士與一些政權代表呼籲改革。僅僅五日後,柏林牆便倒塌了。
2024年美國大選結果對德國有何影響?
卡馬拉‧哈里斯還是川普?無論誰贏得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其結果都將對德國產生重大影響——在哪些方面對德國尤為重要呢?
德國人怎麼看川普和賀錦麗?
川普或賀錦麗:他们二人裡誰更勝任美國總統?
再次躲過衰退,德國經濟卻難「松一口氣」
德國第三季度GDP意外實現增長,再次與技術性衰退擦肩而過。找到一絲安慰的同時卻難松一口氣?
露營 、睡帳篷 、海灘裸曬 德國人為什麼喜歡戶外活動
德國人以熱愛大自然和喜歡徒步、游泳、騎單車而聞名——無論天氣是好是壞,他們為什麼熱衷戶外活動,德國人真的都愛睡帳篷嗎?最喜歡徒步多久?他們真的都在海灘裸曬嗎?
電動車轉型:德國的公司用車為何成絆腳石?
德國的公司汽車往往也是員工的私人用車,是一種僱主提供的慷慨福利,同時享受政府的高額補貼。專家指出,這一模式阻礙了德國向電動車的轉型。
德國宣佈關閉伊朗駐德領事館 伊朗強烈抗議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宣佈,作為對德國-伊朗雙重國籍公民沙爾馬赫德被處決的回應,德國將關閉伊朗在德國的三個領事館,還將尋求全歐盟範圍內的制裁。伊朗每年執行死刑的人數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
德國《性別自決法》正式生效 簡化更改性別程序
德國《性別自決法》正式上路,簡化了在官方文件上更改性別和名字的程序。德國媒體報導,已有上萬人在法律生效前提交變更性別申請。
余文生和許豔被判「煽顛」罪 德法外交部發表聯合聲明
法國和德國外交部發言人發表聯合聲明,對人權律師余文生及其妻子許豔的判決表示遺憾,並呼籲「立即釋放他們,同時敦促中國當局按照其宣稱的加強中國法治的目標,停止對人權捍衛者的恐嚇和任意逮捕」。
中科院領導訪德 德中科研合作存爭議
本周,中國科學院院長侯建國攜代表團到訪德國,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院、利奧波蒂納國家科學院的代表舉行會晤。這也是新冠疫情之後中科院高層首次訪德。但是,德中科研合作的氛圍如今明顯比疫情前緊張。
德國經濟第三季度出乎意料實現正增長
聯邦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 較前一季成長 0.2%。經濟學家原本預期會進一步下滑。根據統計局的資料,第三季政府與私人消費支出尤其增加。
汽車行業轉型導致德國再減少14萬工業崗位
德國汽車產業結構性轉變的代價非常高昂:同2019年相比,德國汽車行業已減少了4.6萬個工作崗位,而2035年前還將繼續削減近14萬個就業機會。
歐盟正式對華電動車加徵關稅 中方:不接受
歐盟10月初投票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高額關稅,引發北京強烈反彈。雙邊長達數個月的貿易談判未果,歐盟委員會週二宣佈該項為期5年的額外關稅措施於已獲得批准,並發佈於歐盟官方公報,將自30日啟動。
大眾擬關德國3廠 員工憂飯碗不保
大眾汽車將大規模裁員並關閉工廠。大眾職工委員會周一對員工宣佈了這一壞消息。大眾正深陷危機,必須節約開支。福斯集團認為,德國廠的生產成本太高,不削減成本就沒有未來。
伊朗處死德國伊朗雙重國籍男子
伊朗本周對一名具有德國和伊朗雙重國籍的男子沙馬哈德處以死刑,稱他參與一場清真寺襲擊,並與美國、以色列情報人員有聯繫。德國政界一致抗議,外交部召見伊朗大使並同時召回德國駐德黑蘭大使。
大眾汽車計劃關閉德國三處工廠 員工面臨裁員減薪
大眾上個月宣佈,因業績下滑,不排除關閉德國境內工廠並裁減人員,在德國引起震動。現在大眾勞工代表機構透露了管理層縮減開支的進一步計劃。
人工智慧:德國還能趕上世界嗎?
德國政府近日舉行「數位峰會」,傳達的訊息是:德國要在全球人工智慧的競爭中,趕上美國和中國的步伐。這一雄心壯志能實現嗎?
川普的貿易政策已讓德國汽車巨頭惶恐不安
捲土重來的川普再次呼籲加強美國本土的工業生產,這一背景下,德國汽車製造商對他可能再次當選美國總統感到深切的不安。在目前汽車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寶馬、奧迪、大眾和梅賽德斯應如何應對?
機會卡:德國的就業移民新政策初見成效
用於來德國找工作的"機會卡"深受歡迎:自生效以來,每月都有500多份申請獲得批准。來自中國的申請者也很積極。
深陷危機:大眾在華銷量為何大幅下滑?
作為大眾汽車最重要的市場,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卻出現嚴重下滑。如今,許多中國消費者已不再視大眾為潮流和現代化的代表:中國本土汽車已配有大型車載娛樂系統,且能與手機無縫連接。大眾,這個曾引領中國汽車市場的品牌,是否輝煌漸退?
發起魅力攻勢 德國總理及部長訪印度提升關係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四啟程前往新德里,開啟三天的訪印之行。他將和多位德國部長一起參加與印度的政府間磋商,並出席德國經濟亞太會議。德國外交部表示,德國希望將與印度的戰略夥伴關係提升到一個新的水準。
大眾高管被中方驅逐出境 中國外交部:「因吸食古柯鹼」
多家德國媒體報導稱,大眾一名高管顯然已因「吸毒」被中國驅逐出境。受歐盟關稅以及中國電動車轉型的困擾,大眾公司在華業務遇到一系列困難。
德國若想去風險成功 印度是關鍵
雖然印度與德國的貿易額跟德中貿易額相距甚遠,但印度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本周五,德印政府磋商會將在新德里登場。
超越中國 印度在德留學生數量登頂
目前,大約有13.7萬印度人在德國工作。但是急缺勞動力的德國需要更多的外國年輕人。在這一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印度學生來到德國留學,其總數已經超越土耳其、中國在德留學生,位居第一。德國聯邦政府也在今年10月出爐了吸納印度人才戰略。
德國總理肖爾茨:不應懼怕來自中國電動車的競爭
周一出席賓士首座電池回收工廠落成典禮時,德國總理肖爾茨表示,德國汽車製造商不應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而感到恐懼。
德語媒體:德國駐華大使眼中的中國
德國駐華大使傅融在接受德國媒體採訪時談到,攝影頭在中國無處不在,中國當局總是確切地知道她在哪裡。《法蘭克福匯報》的署名評論認為,西方"不用害怕金磚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制度和自身利益有的相去甚遠。
專訪:譯者貝茨-讓德國讀者瞭解中國文學
她的辛勤筆耕之下,金庸、莫言等中文作家的作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德國讀者所熟知。她就是德國知名度最高的中文翻譯家之一:卡琳‧貝茨(Karin Betz)。
德國推出30項新措施吸引印度技術工人
下周,德國勞動部長海爾將與總理肖爾茨以及其他高級政府代表一同前往印度訪問。在此之前,聯邦內閣通過了30項系列措施,旨在吸引印度技術工人來德國工作。
長平漫遊:「我要吃麵包」
長平
「飲食始終只能是養料,不應多也不應少,……更不應該把飲食的特色,即口味和精美程度,作為目的的本身。」 這是德國教育家福祿貝對德國美食的高級黑嗎?請看時事評論作家長平關於德國麵包的一些瑣憶。
柏林電視塔55歲啦!
1969年10月柏林電視塔正式落成。如今,它是柏林的重要地標,也是德國首都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
拜登「閃電式」訪德 專家稱其「最後一位跨大西洋總統」
美國總統拜登於本周五開始對德訪問。僅逗留不到一日但日程安排緊湊:與德總理舉行雙邊會晤,隨後法、英領導人加入進行四方會談。德國總統還向拜登頒發了德國最高榮譽大十字勳章。
德國交響樂團音樂會 機器人當指揮
機器人指揮能做得比人類更好嗎? 德國德勒斯登交響樂團 25 周年音樂會採用了一名三臂的機器人指揮,在它的指揮下樂團演奏了兩首新曲。
德國總理:必須打造新政策拯救德國工業
德國總理肖爾茨本周三在議會發表演講,表示將邀請德國重要的商貿協會與政府共同商討拯救德國工業的政策。他還再次批評歐盟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徵收關稅,並敦促歐中之間達成一項協議。
德國國土為何有一個「小美利堅」?
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是美國空軍在歐洲和非洲的指揮中心,也是北約的重要樞紐。超過5萬名美國人在此生活和工作。
上一頁
第11 頁,共200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