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德中關係
德國和中國均為二十國集團成員國,並互為最為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與此同時,兩國在人權法治等議題上存在分歧。
跳轉至下一欄 即時新聞
即時新聞
2025年8月19日
2025年8月19日
德國外長批評中國挑釁印太、破壞穩定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深度報導
深度報導
不用中國貨了!德國本土廠商接盤北海風電場
不用中國貨了!德國本土廠商接盤北海風電場
去年,德國北海的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擬使用中國製造的風力發電機,引發了歐洲經濟界以及政界的質疑,他們擔心這會讓北京獲得對歐洲能源關鍵基礎設施的過大影響力。現在,項目營運商主動宣佈,不再採用中國設備,轉而由德國本土廠商供貨。
德語媒體:「德國製造」需要「中國速度」
德語媒體:「德國製造」需要「中國速度」
《商報》客座評論認為,德國必須在堅持自由與民主的同時,學習中國的效率與執行力,否則就無法在制度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商業內幕》雜誌發表評論稱,隨著電動車技術的快速發展,燃油車不可替代的神話正在快速破滅。
媒體看中國
評論
德語媒體:京東也帶來了機遇
德語媒體:京東也帶來了機遇
《日報》發表評論稱,中國電商巨頭京東對德國最大電子產品零售連鎖企業的收購,折射出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佈局的新邏輯:以技術、效率和供應鏈優勢撬動西方市場。《南德意志報》則以大幅文章介紹了京東創辦者劉強東的其人其事。
媒體看中國
評論
德國外貿聯合會:中國對德出口躍升
德國外貿聯合會:中國對德出口躍升
德國外貿聯合會(BGA)認為,有明確跡象顯示,中國原本面向美國市場的產品正在轉向歐洲。
中國軍艦雷射瞄準德國飛機 到底怎麼回事?
中國軍艦雷射瞄準德國飛機 到底怎麼回事?
德中之間圍繞紅海雷射瞄準事件繼續打口水仗。7月8日,德國外長瓦德富表示,中方必須對此事「給個說法」。中國外交部則強調其軍艦在該海域「履行大國責任,為維護國際航道安全作出貢獻」,認為中德雙方應避免誤解誤判。
德語媒體:不要高興過早
德語媒體:不要高興過早
《商報》發表評論稱,雖然中方已經承諾為德國企業獲取稀土提供便利,但中國以資源施壓的戰略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因而德國不應高興過早。《法蘭克福匯報》稱,中國軍艦在紅海用雷射鎖定德國偵察機是一次非常不明智的軍事冒險。
媒體看中國
評論
顯示更多
廣告
跳轉至下一欄 焦點話題
焦點話題
解碼德國:中國如何看待德國?
中國對德國有多深的瞭解?中國發布的《德國藍皮書:德國發展報告(2024)》也許可以為此提供部分答案。政治向右轉和貿易保護主義是其中的關鍵詞。
納米比亞最大太陽能電站:德國出錢 中國建造
今年9月,納米比亞國家電力公司和兩家中資企業簽署協議,建設該國最大的太陽能電站,大幅提高發電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該項目八成資金由德國提供。業內人士披露,德國太陽能廠商根本就沒有參與競標。
穿不穿台海?德軍艦長等候柏林下命令
正在亞太地區訪問並參加多項聯合軍演的德國海軍兩艘軍艦有可能在9月穿越台灣海峽,屆時德中關係可能出現緊張。不過,柏林國防部依然沒有就具體航線做出最終決定。德軍艦艇上一次穿越台海還要追溯到2002年。
「去風險」?德國對華直接投資上升
據報導,德國對華直接投資今年上半年同比上升,主要歸功於德國車企的大舉投資。柏林政府則一直對與中國市場相關的地緣政治風險發出警告。與此同時,中國整體的外商直接投資則下降。
專訪:我們的價值也是我們的利益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傅洛達(Andreas Fulda)博士對德國總理肖爾茨的訪華之行提出批評,認為總理應當更加直言不諱地表明德國的價值觀與利益。屈從專制政權,不能帶來可持續的合作,也將損害經濟和安全等各方面利益。
去風險不礙做生意?在華德企的「中國戰略」
歐盟提出對華關係「去風險」已經一年有餘,德國政府去年出台的「中國戰略」也大力呼籲經濟界降低其中國業務的風險。然而,依舊有不少企業追加投資在華業務。顯然,企業眼中的「去風險」和政界所希望的有很大的不同。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