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希邀施羅德小聚
2004年2月1日上次施羅德造訪白宮是在2002年初,後來由於兩國在伊拉克問題上南轅北轍,德美關係自然也降至冰點。隨著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陸續作客白宮之後,身為歐洲大國的領導人,施羅德也即將成為華府的座上賓。
冬季的華盛頓嚴寒刺骨、冰天雪地,然而德美關係卻似乎提前進入解凍期。其間白宮公開表示,德國總理施羅德又將是那裡受歡迎的客人,他們對他今年2月27日的拜訪翹首以待。布希政府在一次公開講話中指出,如果美國想繼續深化歐美之間的政治及經濟聯繫,德國將是非常重要的夥伴國。
德國總理的此次美國之行將持續兩天。按照日程計劃,施羅德將於2月26日當日前往芝加哥,並在外交議會上發表演說。隨後,施羅德將抵達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布希共進午餐,討論議題是雙邊關係,以及遠東、阿富汗、伊拉克等國際問題。
施羅德還將飛往密西西比州的傑克遜,出席「巴羅克風格的德勒斯登奇跡」展覽開幕式。華盛頓的德國使館將之贊譽為「德美文化交流的經典碩果」。
從政治層面上來看,德美兩國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初生齟齬,施羅德的一個「不」字否定了德方的參戰意向,也否定了德美雙方的互助情誼。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的話來說,雙邊氣氛緊張地好比「毒氣洩漏」。去年年中,施羅德與布希在聖-彼得堡的300年慶典上邂逅,隨後又在法國埃維昂的G8峰會上異地相逢,冰冷的臉孔上似乎結了層霜。
但是德美關係終有峰迴路轉的時候。去年九月底雙方領導人在紐約再次見面,雖然布希的表現不算溫暖親切,但是態度已經有所緩和。不久之後,德國外長菲舍爾來到美國首都,對於伊拉克問題的立場依然沒有做出改變。但是最好的朋友都往往各持己見,更何況兩國之間呢?
布希此次邀請施羅德不失為一種積極訊號,表明兩國關係開始進入正常化軌道。伊拉克重建、政權組合、證實戰爭理由--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存在,解決這些棘手事情僅有布希的忠實夥伴--布萊爾的支持是遠遠不夠的,美國人越來越意識到,離開了「老歐洲」,又何來「新伊拉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