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
專題報導:香港「反送中」抗議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香港百萬民眾走上街頭。周三再度爆發抗議。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警察與惡的距離: 元朗事件的「警黑」疑雲
7月21日,香港元朗西鐵站爆發上百名白衣人無差別攻擊民眾的事件,隨著傷者影片在網路上流傳,相關討論持續發酵,譴責港警不力。 其實在這起事件以前,新界元朗長年以來多次捲入黑社會與政壇連結的疑雲。
香港「最黑暗的一夜」
元朗爆發暴力攻擊事件。白衣人不但鎖定黑衣示威者,也暴打一般市民。警方被質疑救援不利,甚至與黑道勾結。這也是港人「反送中」抗爭至今最黑暗的一夜。
元朗暴襲震驚各界 港人質疑「警黑勾結」
多次警民衝突讓港警處理抗爭方式備受質疑。現在又爆發「警黑合謀」的元朗事件。雖然港警強調警方與黑社會「勢不兩立」,將全力追查,但是香港市民對警察還有信心嗎?
從金融之都到示威之城
「反送中」爭議在港府說《逃犯條例》「壽終正寢」後仍然不休。這好像變成了惡性循環。香港「反送中」的下一步是什麼?
回應元朗暴力事件 港府: 將犯案者繩之於法
香港721遊行之後,有疑似黑道人士身穿白衣聚集,並在西鐵元朗站持械追打民眾。 不論男女、議員還是記者,通通照打不誤。 月台上不僅遺留血跡,還遺留著打斷了的球棒。 一名在現場受攻擊的民眾與德國之聲分享了受襲擊的過程。
牆外文摘:香港分區戒嚴 後果將會怎樣
有評論認為,一旦林鄭真的實施戒嚴,將會對香港產生不可逆的嚴重後果。首當其沖的,就是戒嚴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流血與對抗。而且更嚴重的是,實施戒嚴可能會影響到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721遊行後爆衝突 警方發射橡膠子彈
7月21日這天,成千上萬的港人又在炎熱的天氣下聚集在鬧區參與大規模「反送中」抗議活動,組織方稱有43萬人參加,警方則稱13.8萬。遊行後不但再次爆發警民衝突,還有白衣人暴力攻擊黑衣示威者和市民。這個國際金融中心一夜烏煙瘴氣。
建制派舉行大規模集會:挺警察 反暴力
香港建制派周六舉行主題為"守護香港"的集會。多家當地媒體報導,一些參加遊行的民眾舉著"反暴力"、"支持警察"等標語,參加這次活動的不乏明星政要。周日,民間人權陣線將再次發起示威,要求全面撤回修例,設獨立委員會調查警員"濫暴"。
Conflict Zone專訪周錫瑋:「我想統一中國」
德國之聲訪談節目Conflict Zone主持人Tim Sebastian近日前往台灣專訪國民黨副主席周錫瑋,話題涵蓋兩岸關係、香港「反送中」以及台灣社會問題。本網特別刊登訪談全文,以饗讀者。
反送中的年輕人:是走,還是留?
香港主權移交22周年之日,立法會議事廳第一次遭到佔領。傳媒報導部分抗爭者避走台灣,打算尋求庇護;不過也有人選擇留在香港,並做好失去自由的準備。兩名分別18歲和19歲的參與者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述說衝擊行動前後的心路歷程。
港人尋求庇護 台NGO籲政府建立機制
香港「反送中」運動至今未歇。現在傳出為了防止港府秋後算帳,已有10多名衝進立法會的示威者逃到了台灣尋求政治庇護。面對可能有更多港人來台求援,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香港「銀髮族」遊行 力挺年輕人
數千名年長的港民周三上街遊行,對數周以來站在「反送中」運動第一線的年輕人表示支持。而持續不斷的抗議浪潮,對香港經濟的初步影響已經有所體現。
反送中抗議未止 集會管制難治本?
「反送中」運動衝突不斷,流血場面愈來愈多,但示威者喊出的幾大訴求始終未獲港府正面回應。 面對接續的一連串抗議行動,林鄭月娥昨天沒有改變口風,更傳出港府研究限制集會的消息。
德語媒體:多家德語媒體網站被中國封鎖
過去幾周來,相繼有數家德語媒體網站在中國無法登錄。分析人士指出,這可能同上述媒體報導香港抗議活動有關。
商場變戰場 流血衝突不改林鄭立場
剛過去的週末,香港沙田和上水舉行"反送中"遊行,雙雙演變為激烈警民衝突。週日的沙田衝突中,多達28人受傷,有警員被咬斷手指,也有示威者流血送醫。
林鄭請辭?港府辟謠
有媒體報導稱,過去幾周香港特首林政月娥曾數次請辭,但遭北京拒絕。今天,香港特首辦及中國外交部均對相關報導予以否認。
沙田遊行後警民衝突 商場一夜變戰場
香港周末連續兩天的遊行都演變為嚴重警民衝突﹕有市民周六被警方追捕期間險些墮橋,警察當天的執法力度也引起民眾不滿,促使更多人周日上街。 周日沙田遊行結束後警民再度對峙,示威者用雜物攻擊警察、警察沖向示威者並施放胡椒噴霧,兩敗俱傷。
香港:從「反送中」到「反水客」
香港」反送中「運動已經逐漸演變為一場反對「大陸水客」的運動。在部分示威民眾周六暴力襲擊當地商戶,並與警方發生衝突後。本周日,新一輪「反水客」的「光復」系列抗議又在香港登場。
香港示威再現 抗議水貨客
本周六,香港再次出現大規模集會活動,這次示威旨在抗議水貨客和走私現象。示威民眾一度和警方發生衝突。
香港高鐵通新線 旅遊業又見春天?
香港西九龍站開通直達重慶、天津等地的長途列車,業界人士認為,香港本土和內地的旅遊業都將得到拉動。不過,也有網友對"早上吃重慶小面,下午在香港喝茶"的直達高鐵並不買帳。
德語媒體:蔡英文向北京示威
美台軍售、蔡英文過境紐約、香港」反送中「遊行,這一切都為因貿易戰陷入僵局的中美關係平添了更多的變數。
「連儂牆」2.0 香港遍地開花
雨傘革命期間誕生的香港「列儂牆」隨著6月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抗議活動的展開在香港各地設立起來。「連儂牆」成為香港一道新風景。而最近,這裡還發生了一起衝突。
港人追思「反送中」輕生者 絕食老翁勸勿犧牲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周二(7月9日)宣佈《逃犯條例》「壽終正寢」之後,香港民眾的示威力道仍未褪去。此時,新加坡的一份問卷結果顯示,接受調查的新加坡人中有超過7成支持「反送中」示威民眾訴求。專家對於問卷結果各自提出不同的詮釋。
德語媒體: 「一國」還是「兩制」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香港主權回歸中國22年以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人發現,北京顯然更注重「一國」,「兩制」原則則在不斷縮水。
誰才「愛港」? 從「反送中」到奪回掌控權
自6月9日以來,數以萬計的香港人走上街頭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香港目睹了數場大規模街頭抗爭。專家認為,整個運動的焦點已逐漸從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轉變成捍衛香港的未來。他們也預見了街頭運動的下一步。
林鄭誓言改善施政作風 抗議團體批偽善
林鄭稱 《逃犯條例》壽終正寢,政府修訂工作完全失敗。她還說,從5年前的「佔中」到今日的「反逃犯條例」,都反映社會根本問題,不能再視而不見。中國官媒主編稱,該結果「合乎香港另一種政治制度邏輯的結果」。不過,反對團體和學生對林鄭的說法都不埋單。
不顧北京反對 何韻詩現身聯合國批中國專制
香港藝人何韻詩到聯合國「反送中」,還呼籲人權理事會除名中國。她在中國被長期封殺。在「商人無祖國」的邏輯中,為什麼何韻詩敢置廣大的中國市場於不顧?
當抗議和警民衝突變成常態
香港示威者選擇中國內地遊客最多的九龍舉辦遊行。除了「反送中」訴求,也要求香港實施普選。晚上不願散去的示威者佔據旺角和防暴警察發生衝突。
九龍遊行再爆衝突 防暴警未戴證惹議
示威者入夜不散沿彌敦道前行。警民再次爆發衝突。防暴警驅散並拘捕多人,有示威者頭部受傷,有人當場被捕。其中有警員稱「執行職務毋須戴委任證」,引發民眾撻伐。
中國駐英大使就香港問題再發話 斥「冷戰思維」
在英國多名政要表態聲援香港「反送中」抗議之後,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周日強調,北京不想和倫敦打「外交戰」,但是反對某些政治人物的「冷戰思維」和對香港事務的干預。他還談到華為一事,稱願擔保該公司不會將敏感訊息交給中國政府。
牆外文摘:中共始亂終棄 港人珍重自救
有評論認為,經濟強大後的中國已經不再需要香港。北京對香港的計劃並不包括自由企業制度、民主、言論自由和法治的價值。抗議者對未來的擔憂是正確的,港人唯有以香港為本位尋求出路。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七一」紀念日香港示威者衝擊立法會;美國獨立日,今年不一樣;德國女船長帶難民硬闖義大利海港被捕後重獲自由;中美貿易談判波折不斷……以圖片形式回顧一周要聞。
德語媒體:李小龍能對香港抗議運動有何啟發?
已經辭世數十年的功夫巨星李小龍,和香港當下的反送中抗議運動,看似遙不可及,卻被德語媒體記者聯繫到了一起。原因是《明鏡周刊》記者從如潮水般湧上街頭的抗議人群,聯想到了李小龍的名言「像水一樣吧,水可以柔軟的流動,也可以堅硬的凝結」。
「他們不是暴徒」:香港媽媽集會聲援年輕人
香港政治對立局面仍無緩和跡象: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與大學生進行閉門會談的建議被拒絕,周五晚上數千名學生家長舉行集會,聲援此前衝擊立法會的年輕人,呼籲政府接納香港民眾的訴求,同時也勉勵年輕人堅持下去,不要輕生。
學生堅持5大訴求 拒絕同林鄭閉門談判
香港特首與大學生作閉門溝通的提議,很快遭到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的拒絕。與此同時,香港出現同"反送中"有關的第4宗自殺案。
香港年輕人為何投入「反送中」行列
過去一個月內,大量的香港年輕人走上街頭,加入了「反送中」的行列。 但究竟是哪些原因迫使他們一再走上街頭,以行動表達對香港政府與社會現狀的不滿呢?
專訪:「林鄭下台才能恢復香港經濟信心」
香港政府自推動修訂《逃犯條例》以來,引起的爭議愈來愈大。 隨著「反送中」抗爭愈演愈烈,中港矛盾也再次浮上檯面。 德國之聲專訪香港經濟學者關焯照,請他分析香港經濟因抗爭而受到的影響。
亨特再表支持香港 不排除制裁中國
中方除了透過外交部重申中國內政不得干預的立場,還罕見的由中國駐英大使召開記者會重述同一觀點,譴責英國的「殖民者思維」。英國外交部因此傳召該大使,表達不贊同他的發言。
監警調查進行中 港府逮捕十多名示威者
「反送中」示威開始至今,警民衝突頻繁,就算是周末的「撐警」活動,也傳出暴力事件。周三晚上,香港警方宣佈針對諸多事件逮捕多名犯事者,總數約21人。
香港示威者:「反送中」示威是人民積怨已久的體現
在周一晚間香港示威者衝擊香港立法會後,香港政壇各界與中國政府都各自對該事件作出表態,但在其他參與了「反送中」示威遊行的香港人眼中,周一的事件並不只是一個單純的暴力事件,而是反映了香港年輕一代對未來的絕望,也是香港社會積怨已久的一種表現。
立法會衝擊後續: 央視痛批、新華譴責
在香港示威民眾衝擊立法會後,香港各界人士相繼表態。 北京方面也打破沉默,罕見地讓香港的抗爭畫面納入官媒的新聞版面。 這是在香港開始反修例示威以來,難得在中國媒體上看到的景象。
太陽花學運領袖:香港行動比「太陽花」更強
香港示威者7月1日晚間衝進立法會,在牆上留下許多訴求,還包括「太陽花HK」的塗鴉。這讓許多媒體將這個行動定調為「港版太陽花」。德國之聲專訪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和林飛帆,他們認為這兩場運動大有不同。
示威者衝擊立法會 林鄭譴責「極端暴力」
7月1日是香港移交22周年紀念日,也是中共建黨98周年。這天,香港「反送中」示威民眾在一整天的抗議後,傍晚沖進立法會佔領。但他們並不戀戰,大部份人在警察開始清場之前,便旋即離開。
香港示威者: 「我們會並肩而立,永不放棄」
過去幾周,上百萬名香港人上街要求政府撤回極具爭議的逃犯條例。 專家認為,在香港奮力抵抗中國入侵的同時,這場沒有領袖的社會運動再度喚醒了港人的公民參與。
中共建黨98年 習近平的台港難題
7月1日是中共黨慶。在中共建黨98年,統治中國70年,香港移交22年這個重要的日子裡,中共內憂外患不斷,中共有了什麼變化?該怎麼做才能贏得台港民心?
牆外文摘:台灣與北韓,中共更容易搞掂誰?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前往平壤,是為了將這個在他看來難以應付、反復無常的部屬重新拉入其陣營。又有評論說,身為中共「下一個目標」的台灣,僅僅靠被動、搭「反送中」便車式的抗議北京的擴張可能持久嗎?
聚焦七一遊行 香港氣氛緊繃
「反送中」抗議的延燒將在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紀念日的示威遊行中再度爆發。此前的周日,則有民眾集會「撐警」,表達對香港警方的支持。
「反送中」浪潮下 中環海濱向解放軍「解禁」
香港「反送中」運動新一輪抗議活動在醞釀之中,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按照當年香港回歸前的協議,將正式獲得香港核心地段港口的軍事使用權。
林鄭支持度暴跌 「反送中」示威者寄望G20
周三,繼上午的遞送請願書活動之後,香港人又以集會方式,期望引起國際社會關注。與此同時,香港大學公佈的民調顯示,特首林鄭月娥的支持度跌破歷史低點,打破所有前任特首的記錄。
「反送中」仍在繼續 新策略持續施壓
香港「反送中」的示威者仍然以隨機的方式在香港各處展開示威抗議活動,包括包圍政府公共機關,要求警方釋放仍在押的示威人士。同時也有香港市民組織起來,向「反送中」示威說「不」。
上一頁
第3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