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
專題報導:香港「反送中」抗議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香港百萬民眾走上街頭。周三再度爆發抗議。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香港示威者:「真的很對不起」
香港機場再次宣佈航班停飛,有示威者堅守離境閘口抗議。一位希臘旅客與示威者發生爭執,質問他們為何不找政府示威。香港示威者:「我們只能說,真的很對不起!非常非常對不起!」
向港府施壓 示威者再度癱瘓香港機場
本周二,大批示威者繼續聚集在香港機場,阻擋旅客入內,導致當天下午所有航班登記服務被迫暫停,大量離港航班取消。示威者向受阻旅客表示,癱瘓機場的目的是向政府施壓。特首林鄭月娥則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會上一度哽咽,但仍有許多記者對她迴避問題感到不滿。
「反送中」抗議活動撕裂香港社會
香港「反送中」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特別是在近期,暴力事件一再增加。在香港黃大仙地區居住著很多警察及其家屬。那裡的居民對「反送中」抗議活動的看法各不相同。
中港記者會 氣氛大不同
香港的「反送中」爭議持續,中港兩地一直在處理上保持同調。不過因為兩地的新聞自由不同,記者發問猛烈的程度和官員的回答有明顯差異。
林鄭遭記者圍剿 避免正面回應
前一天,港澳辦用「出現恐怖主義苗頭」形容香港。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則在周二早間召開發布會,一度哽咽,但是依然沒有正面回答各類問題,引發現場記者的不滿。
客座評論:香港抗議運動中的暴力污染
香港反送中抗議中的「暴力畫面」成為中國官方及媒體的報導焦點。北京政論人士白信認為,與和平抗議如影隨形且不斷升級的「暴力污染」是特區政府和北京對付民眾的重要手段。這樣的做法不僅轉移政治矛盾,也事實上否定了示威者的抗爭合法性。
謠言風暴席捲香港 中港各執其詞
隨著香港警民衝突愈演愈烈。滿天飛的傳言透過網路散播,各自競爭成為「事實真相」。12日,佔領機場大廳的示威者退出機場,消息混亂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德國之聲專訪學者解析這個現象。
港警迅速鎮壓 示威者血濺街頭
香港示威越演越烈,警察執法力度更重、白衣紅衣各路人士介入打人,多名示威者頭部流血,還有少女眼球中彈,有失明危險。 少女在地上痛苦掙扎的畫面在網上流傳,網民以「警察還眼」為號召,發起12日下午1點在香港機場集合。
香港:示威者"快閃"多區 警方催淚彈清場
本周末,示威者以「快閃」多區的方式來應對警方清場,通過公共交通工具離開轉移陣地、不會留守。警方也能迅速調派人手到現場,主要以催淚彈配拘捕作為行動主軸,更快和更頻密地施放催淚彈、驅散人群。
牆外文摘:金馬自由飛奔 遲早會遭封殺
有評論認為,金馬獎對中國獨立製片越是肯定,中國就越心虛越緊繃,封殺金馬其實是遲早的事,粗暴不需要藉口,霸凌更不需要理由。
中美嘴仗不斷 香港遊行又起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周五再次指責中國「長期破壞承諾」,而中國官媒周六則指責美國「赤裸裸干涉香港事務」。而在香港街頭,上千名示威者不顧警方禁令,再次舉行集會遊行。
長平觀察:對香港抗議不切實際的期待
香港人成為非暴力不合作政治遺產最好的繼承者。時評人長平認為,也正因為如此,抗議者和觀察者都對這裡的「非暴力」產生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駐港外交官被起底 美批中「流氓政權」
日前,美國駐港外交官因被拍到與香港泛民主派人士見面,被媒體揭露其學經歷與家庭背景等隱私訊息,就連丈夫孩童都被捲入。美國國務院大為光火,說領事與各界人士見面本來就是工作內容。
德語媒體:玩得轉太平洋 卻玩不轉香港
《標準報》認為,北京當局習慣於通過經濟發展來讓民眾滿足,但是這種做法在香港行不通。《法蘭克福匯報》則指出,民主國家對太平洋島國的忽視,讓中國得以在這個具備戰略意義的地區乘虛而入。
港民天文館「觀星」聲援被捕學生
6日晚上,香港浸大學生會會長方仲賢因為購買10支「觀星筆」被警察逮捕。雖然在當下引起群眾圍觀,甚至引來市民包圍深水埗警署,但警方始終沒有釋放方仲賢,更在記者會上展示用證物燒紙。到底鐳射光有沒有攻擊性,警察民眾意見不一。
專訪:「中國政府只是在虛張聲勢」
香港抗爭局勢日益激烈,旅居德國的中國藝術家、社會活動人士艾未未接受德國之聲採訪表示,香港政府只是中央的「傀儡」,而北京政府最近做出的強硬表態是「虛張聲勢」。
香港三罷的人們是誰?
罷工罷課的香港人其實在想什麼?讓我們在官方譴責以外,聆聽他們的心聲。
觀星筆有攻擊性? 港生批警「白色恐怖」
6日晚上香港警員在深水埗攔截學生,隨後以對方購買觀星筆「涉嫌藏有攻擊性武器」為由,加以拘捕,引起不滿群眾包圍警署。警方稱「不一定用作攻擊性用途,但是任何人用以攻擊他人,亦可將之歸類為攻擊性武器」引來群眾不滿。
香港罷工激化 警民衝突升級
原本和平的集會與罷工,在入夜後逐漸激化。部份地區甚至出現身穿藍衫與白衫的份子出現毆打示威者。港府在最新的表態當中,重複過去論調,譴責示威者「將香港推向危險邊緣」。
香港示威「快閃」封路 呼籲市民周一罷工
香港的示威抗議浪潮本周日繼續進行。在將軍澳,示威者一度包圍警署;在中聯辦附近,警方動用催淚彈阻擋示威者向中聯辦前進。在銅鑼灣,示威者採用「游擊」策略,不斷堵截各交通要道,與警方進行「貓鼠游戲」。示威者不斷呼籲市民響應8月5日罷工行動。
香港遊行 示威者砸破警署玻璃
8月4日午後,香港「反送中」遊行在將軍澳地區來開帷幕。在經過當地警署時,示威者高喊「警察可恥」等口號,還向警署投擲雞蛋、磚塊等雜物。
牆外文摘:暴動罪用來維穩,勇武派須得智勇
有評論認為,香港一直被認可的程序公義,今天已經變成中共黨國維穩機器的一部分。勇武派要進化為智勇派,拋開多餘的教條,才能真正打倒暴政。
中國網友四問「反送中」 香港人怎麼回?
許多中國人難以理解香港人的心思,有的更直接提出質疑。德國之聲記者特別在街邊訪問了不同年齡與性別的香港民眾,聽聽他們對於這些質疑如何作答。
8月3日香港的兩種聲音
「反送中」示威遊行持續近2個月,抗爭愈演愈烈。同時也有另一批人上街,說「希望香港恢復正常」。香港局勢未來會如何發展?
示威者游擊式抗爭 香港多處爆警民衝突
8月3日的香港很不平靜。除了「反送中」遊行,建制派也在維多利亞公園以「撐警察」為名集會。白天遊行和平落幕後,夜晚才是令人緊張的開始。
公務員聚集遮打花園 四萬人雨中吶喊
隨著上千行政主任和政務主任罕見地發出聯署公開信,表達對近來一系列衝突事件的關注之後,公務員在中環遮打花園發起以《公僕仝人、與民同行》為主題的集會。 這也是香港史上,公務員第一次發起集會。
軍方宣傳片恐嚇示威者
香港抗議浪潮持續數周之後,中國軍方推出了一部針對性明顯的宣傳短片:坦克、直升機加上全副武裝的士兵顯然是想嚇阻香港的示威者。
英再提《聯合聲明》 北京:香港不容外來干涉
香港情勢愈來愈緊張。除瞭解放軍駐港部隊發布宣傳影片,也不斷傳出有可能戒嚴的消息。許多西方國家代表都被問到如何看待或處理。美國總統川普的答案格外引人關注。
以靜制動:反送中運動的下一步?
踏入八月,香港「反送中」運動從百萬人遊行至今已經持續54天。一幕幕流血和衝突場面過後,示威者正在尋索新的方向,讓這場運動走向新階段。
香港仲夏街頭:一場運動四代港人
反送中運動中,年輕人無疑是鎂光燈最常聚焦的群體,但事實上,這是一場跨越世代的社會運動。是什麼成功連結了「廢青」和「廢老」?德國之聲與四代香港人對談,嘗試瞭解老中青對香港的想像。
昆士蘭大學辦反中影響力集會 一名學生被捕
澳洲昆士蘭大學上周爆發中國學生與挺「反送中」學生間的暴力衝突,而兩國政府也就此做出回應。 本周,支持香港示威運動的學生再次於該校舉辦反中國影響力的和平集會,除了一名學生遭警方帶走外,現場並未發生暴力衝突。
7.28示威者被控暴動罪 葵浦警民衝突真槍亮相
728上環衝突中被捕的示威者在東區裁判法院開庭。一些立法會議員與上百民眾延續著前一晚在葵蒲警署的情緒,在雨中為他們聲援。
德語媒體:北京為何而憂慮?
《法蘭克福匯報》認為,中國政府其實並非像其所說的那樣關心香港穩定,而是在乎對香港的控制。《商報》則呼籲,面對美中兩國在晶片領域的激烈競爭,歐洲也必須加把勁。
又一連儂牆衝突事件 紐西蘭學生遭中生衝撞
繼上周澳洲昆士蘭大學發生中國學生與香港學生因「反送中」集會發生肢體衝突後,紐西蘭的奧克蘭大學7月29日也發生一起香港裔女學生為了防止連儂牆遭中國學生破壞,而被一名中國學生撞倒在地的事件。
港人發起不合作運動 港鐵癱瘓一時半
元朗西鐵站發生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之後,社會上呼籲檢討的聲浪也不絕於耳。繼27日港鐵車長連署要求港鐵高層回應之後,就連巴士工會也加入聲援。
港澳辦定調之後 「反送中」何去何從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2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央堅決支持特首林鄭月娥帶領特首政府依法施政,支持警方嚴正執法,也支持政府有關部門和司法機構依法懲治暴力犯罪人士。港府會如何應對?
德語媒體:雨傘的威力
儘管警方明確禁止,周末香港示威者還是舉行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
反修例危機危機:香港公務員開始發聲
剛剛過去的周末,香港警方雖然發出遊行禁令,但元朗和香港市中心仍有大批民眾遊行示威。至此,「送中條例」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浪潮已經持續近兩個月,而港府內部也漸漸有不同聲音傳出。
這樣的夜晚還有多少? 香港警民衝突繼續
在香港,這一幕「循環播放」:數萬人走上街。政府無回應。示威者聚集不退。警民嚴重衝突。警方強勢拘捕。
「反送中」示威不止 港澳辦首次回應
香港民眾連續8周走上街頭。中國港澳最高執政單位29日下午做出回應,並對「解放軍會在什麼前提下介入香港事務」表態。同時,外界也關注「反送中」運動是否會影響到台灣總統大選的選情。
香港周日再爆衝突 警方逮捕49人
儘管警方發出禁令,香港還是迎來了一個不平靜周日。示威者無視禁令,再度發起了遊行活動。香港警民關係因為「反送中」運動愈來愈緊張。網上大量流傳疑似為警方對普通市民大聲咆哮的影片,還有警員手持「警棍鑲環」的圖片。
牆外文摘:文攻武嚇,台灣香港誰更怕?
有評論認為,中共動用兵力處理香港問題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國際社會是否將坐視不管?香港抗爭者該如何應對中共的文攻武嚇?台灣政治人物又該如何在選舉熱季面對「反中」議題?
元朗7.27遊行 警方催淚彈開道
儘管警方沒有批准集會,但是大量民眾周六下午依然在元朗聚集。與一周前相比,警方在元朗地區明顯加強了部署。
香港動盪未平 北京會否出兵?
近日,人們注意到了香港的一條法令,可能成為北京派軍隊到香港的合法依據。 目前為止,港府的應對始終無法消減「反送中」的高漲情緒,中國國防部的一席話更加挑起了人民的恐懼。
遊行未獲批准 元朗陰雲密佈
繼上周末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之後,元朗人還心有餘悸,各種傳聞不脛而走。 這一周的「反送中」遊行計劃將力度集中到元朗,但是警察已經發出反對通知書,上訴委員會也予以確認。
澳洲校園「反送中」集會 中港學生爆肢體衝突
周三,澳洲昆士蘭大學數百名中國學生與舉行「反送中」集會的香港與澳洲學生在零星肢體與言語上的較勁後,兩度爆發激烈肢體衝突,而事件最後在傍晚落幕。 然而,該校學生認為這場衝突恐引爆更多反中與親中的對立局面。
長平觀察:「北京屠夫」與元朗暴徒
香港元朗襲擊發生的當天,中國前總理李鵬去世。時評人長平認為,二者雖先後出現卻有內在邏輯關係: 「北京屠夫」可以逃脫審判壽終正寢,元朗暴徒就一定會橫行無忌。
港府內部分歧 多部門發聲明批港警與林鄭
7月21日在香港元朗地鐵站發生白衣人士暴力襲擊乘客的事件,後續效應延燒至今。 除了民間在地鐵站發起不合作運動外,多個港府部門也發布聯合聲明,質疑港警的執法能力跟手法,也對上級響應民間訴求的態度深表遺憾。
「白色恐怖」下的劫後元朗
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市民事件,令居民人心惶惶。德國之聲記者走訪劫後元朗——有人回歸正常生活,但更多人猶有餘悸。這夜,元朗人勇敢地在襲擊現場外築起「連儂牆」,誓言不向暴力低頭。
元朗黑夜:香港警察聲譽受重創?
在港片當中,「香港警察」呈現著公道正義的一面。 但是在「反送中」浪潮中,一連串的警民衝突卻顯示出警民關係已經大不如前。 香港人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警察失去信心的?多年來究竟發生了什麼?
上一頁
第2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