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專題報導: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這場牽動全球的貿易爭端因何而起?涉及了哪些核心利益?雙方手中有哪些牌?未來又會呈現怎樣的走向?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歐解決貿易爭端 聯手問責中國
美國與歐盟以「民主聯盟」的姿態表示雙方將暫停徵收報復關稅,而為解決市場上鋼鋁產能過剩的問題,雙方共同把矛頭指向了中國。
消息人士:特斯拉擱置擴建上海超級工廠計劃
熟悉內情人士告知路透社,美國電動車翹楚特斯拉暫停實施擴建其上海生產基地的計劃,主要原因是美中貿易衝突帶來的不穩定性。
美媒:美貿易代表稱還沒準備取消中國關稅
儘管美中2020年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關稅依然存在。美國希望以關稅為籌碼,確保中國遵守協議條款,包括加大對美國商品的採購和加強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
中美成立半導體工作小組 兩國關係趨緩?
美國白宮宣佈美中高層將舉行會晤後,中美兩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也宣佈,成立工作組來應對貿易限制問題,以穩定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美凖貿易代表戴琪出席聽證 誓言讓北京履行承諾
美國的候任首席貿易談判代表戴琪25日出席美國參議院的任命聽證會。她稱支持把關稅當做對抗中國經濟模式的工具,並稱中國是一個極其強大的競爭對手。
美候任副財長:將對抗中國不平等的經濟行為
美國候任副財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將在周二的提名聽證會上聚焦美國的經濟繁榮與成長,會中也將討論美國如何對抗中國不平等的經濟行為。
王毅籲美取消關稅 盼關係重回正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一呼籲美國盡快調整對中政策,包括移除對中國的關稅丶對中國企業的單邊制裁以及對中國科技的打壓。不過,美國總統拜登才在上周五的G7峰會上指,民主國家應攜手對抗來自中國的挑戰。
對北京保持強硬 美財長:關稅不變
白宮上個月表示,將審查川普实施的所有國安措施,包括與北京達成的貿易協議。但目前看起來沒有改變的計劃。
超越美國!中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
去年,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重要貿易夥伴。根據歐盟統計局周一(2月15日)提供的數字,2020年,歐盟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的貿易額分別為5860億歐元和5550億歐元。
美候任預算局長冀率領盟邦施壓北京
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持續受到關注,候任美國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譚登(Neera Tanden)譴責北京沒能達到美中雙邊承諾,稱會與盟國合作對北京施壓,並點名提到華為和Tiktok。
拜登會繼續對華貿易戰嗎?
"美國優先"之後的政策會是什麼?拜登將如何接手中美貿易戰?他會取消川普的對華懲罰性關稅嗎?
客座評論:川普是中國改革的「助產士」
馬克思曾在其名著《資本論》中說過:「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德國之聲客座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借用這句話,也完全可以說,川普是中國改革的「助產士」。
中國2020年經濟增長2.3%優於預期
中國18日公佈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GDP總量首度突破100兆元,全年經濟增長率為2.3%,顯示該國雖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經濟復甦力道仍強。
美中爭端為在華歐企敲響警鐘
新近一項研究報告明確指出,美中貿易爭端對歐洲是個大問題,而該問題不會在川普卸任之後消失,歐洲在華企業應準備應對最糟情況。
報告:減少對華關稅有利於美國經濟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和牛津經濟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放寬對中國的關稅,哪怕是「適度」放寬,也會讓美國經濟受益。
貿易戰走過三年,該往何處去?
川普政府任期將盡。在美中貿易談判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在離開白宮時,被捕捉到這樣一個鏡頭。貿易戰已持續了三年多,使世界經濟蒙上陰影。它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對華貿易逆差擴大 川普贸易政策失敗?
去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遭新冠疫情重創的美國對產自中國的電子、醫療產品需求明顯增加。
喜中有憂 中國經濟忐忑邁入2021
疫情肆虐的2020年,中國是唯一一個實現經濟增長的大國。不過,整體疲軟的全球經濟、並未平息的貿易戰,仍有可能拖累2021年的中國經濟。
中國全面封殺澳洲原木進口
這是中國近月第四度宣佈禁止澳洲原木進口,理由是發現有害蟲。中澳貿易戰將如何發展?
澳洲11月貨物貿易順差創兩年新低
坎培拉呼籲對新冠疫情爆發的源頭進行全球調查惹惱中國政府,導致兩國貿易戰不斷升級。
再度出手 美國「拉黑」中芯等60家中企
美國本周五證實,已將包括中芯國際、大疆在內的60家中國公司加入貿易黑名單,理由是這些企業存在「違反美國國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的行動。
美貿易代表建議拜登對中國持續施壓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他建議總統當選人拜登繼續對中國施壓。他認為,如果未來美國逐步解除對中國課征的關稅,將代表美國並沒有認真把中國當做對手。
德語媒體:拜登如何接手美中貿易戰的「爛攤子」?
距離白宮權力交接還有數周時間,德語媒體從拜登提名戴琪任美國貿易代表,分析下屆政府將如何處理對華貿易爭端。與此同時,川普似乎致力於繼續激化與中國之間的矛盾,給他的繼任者留下一片「焦土」。
拜登正式提名台裔律師戴琪為美國貿易代表
多家媒體9日報導,拜登可能提名有多年貿易談判經驗的戴琪為新的美國貿易代表。她目前是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首席貿易律師,也曾在世貿對中國貿易違規案提出訴訟。
澳洲施行新法 「一帶一路」協議或被取消
澳洲议会周二(12月8日)賦權聯邦政府取消地方政府與外國達成的與國家利益相衝突的協議。中國與該國維多利亞州簽署的「一帶一路」建設框架協議面臨審核。
第一階段協議奏效 中美貿易戰和緩
雖然中國未達到第一階段貿協的購買目標,但美國政商兩界都肯定協議帶來的正面效果。中美第二階段貿協談判有望嗎?
紐時:拜登稱不會立即取消第一階段貿協
《紐約時報》12月1日報導,拜登表示他上任後不會立即取消中國與美國簽署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也不會調整任何現行關稅。他說,首要目標是讓盟友站在同一陣線。
英媒:歐盟提案與美合作抗中
英國的《金融時報》29日引述一個歐盟政策草案,表示歐盟預計在美國政權轉移之際,向美國提出一個共同對抗中國的新策略。雙方預計在數位規範與新冠疫情等領域展開合作。
媒體:鴻海應對貿易戰 Mac即將「越南產」
路透社11月26日發布報導稱,為應對中美貿易關係惡化的局面,知名蘋果代工廠商台灣鴻海集團計劃將部分蘋果產品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越南。此前有分析稱,越南是中美貿易戰的最大贏家之一。
德語媒體:拜登任下中美貿易衝突或升級
《世界報》文章認為,在拜登主政下,美中兩個超級大國的衝突仍將繼續,歐洲會更多參與其中。《法蘭克福匯報》文章指出,北京對澳洲的言行舉止表明,依賴當今中國政府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美商務部傳人事異動 北京有苦頭吃了?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将在10周後卸任,但消息人士向法新社透露,他預計讓長期支持他的貿易律師史都華出任商務部資深職位,幫助他在卸任前,針對中國通過一系列強硬法案。
專訪:拜登對中貿易政策將更一致而非軟化
拜登幾乎確定勝選後,各界都開始預測他會如何處理與中國的貿易關係。專家告訴德國之聲,拜登在有戰略價值的領域會持續與中國脫鉤,並透過多邊主義制定對中國的貿易政策。
拜登時代來臨 中國官媒表示樂觀
美國總統川普任內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科技戰與媒體戰。總統競選期間更是加大對中國共產黨批評的力度。現在拜登當選已成定局,中國官媒表示,兩國關係將更有「預測性」。
中國傳禁澳洲7類商品 澳官員促澄清
中澳持續交惡,繼澳洲活龙蝦被卡關後,再傳出中方叫停7類進口商品。中澳貿易戰將何去何從?
誰是美中貿易糾紛中的真正贏家?
伴隨著中國製造被徵收高關稅,美國一些進口商開始轉戰其他國家。美國人現在從哪裡進口手機、電腦、家具和服裝?德國之聲對此進行了分析。
五中全會首重經濟 駁斥中美脫鉤可能
10月30日,五中全會閉幕隔日,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官員雖提及國際形勢存在不確定性,卻試圖淡化中美矛盾對經濟的影響,更稱脫鉤「不現實」。
美國大選進入倒數 拜登寄望聯合抗中
拜登團隊的高級顧問在獨家訪問中告訴路透社,拜登勝選後會積極與盟國商議對付中國的策略,並強調拜登會避免重複川普执政的錯誤,讓美國陷入獨自對抗中國的局面。
中美貿易戰的隱秘大贏家
貿易戰給世界兩大經濟體都帶來損傷,但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並非沒有贏家。中美鷸蚌相爭,誰在漁翁得利?
美國大選:川普如何改變全球外交政策
無論11月3日美國大選的結果如何,川普领導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式的變化,都已經在全球外交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川普的貿易戰得不償失?
美國經濟業內人士指出,川普对中國的貿易出擊雖然給美國個別產業帶來有利的競爭條件,但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猶如一柄雙刃劍,讓美國民眾和經濟整體受損。
德語媒體:美中爭端已無回頭路
川普任內,中美關係急轉直下,最初的貿易爭端已經發展成雙邊全方位的對抗。那麼,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會對中美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牆外文摘:和平獎索然無味 王毅嚇倒諾委會?
有評論指出,中國外長王毅借由歐洲之行,警告挪威別再把和平獎贈給中國異議人士,尤其是香港抗中者,此話是否確實「發揮作用」,只能留待日後出土的文獻去推敲了。
「內循環」能拉動中國經濟嗎?
在經濟增速放緩、外部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中國領導人近期頻繁強調「國內大循環」,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更是指出,「內循環」絕非短期的應變措施。「內循環」究竟是否必要?實現「內循環」會又會有哪些困難?中國還需要採取哪些措施才能找到新的增長動力?
中美關係緊張升級 投資額降至9年最低
一項研究顯示,由於雙邊關係緊張,美中之間的投資額在2020年上半年跌至9年來的歷史最低點。路透社報導稱,這可能會導致更多中國公司承受剝離美國業務的壓力。
WTO關稅判決引爭議 川普怒批放任中國
世界貿易組織15日針對中美貿易戰做出重大判決,裁定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已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美國政府不滿判決結果,讓專家擔憂美國恐因此退出世貿。
夥伴?敵人?對手?充滿難題的歐中關係
從歐盟27國和中國領導人的大型峰會改為僅有一天的小範圍線上會議——歐中峰會的「降格」,體現了歐洲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在人權和生意之間的艱難權衡。
脫鉤? 在華美企不願意
儘管川普总統本周再次宣稱「一勞永逸與中國脫鉤」,但是上海美國商會的一項調研顯示,在中國經營業務的美國企業中,大多數都沒有將製造業務撤出中國的計劃。調研同時顯示,美企對美中雙邊經貿關係趨於悲觀。
北京稱中美將重啟貿易對談 白宮未回應
雖然美國總統川普8月18日稱他現在不想與中國對談,但中國商務部周四卻稱兩國近日會針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重啟會談,不過美國政府並未證實此消息。
德語媒體:圍剿華為只會使網路更不安全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華為禁令的修訂版,在"實體清單"上新添了21個國家的38家華為子公司。德語媒體指出,新版禁令旨在全面封堵華為獲取美國技術的可能性。
美中延後貿易會議 川普:現在不想談
美國總統川普8月18日表示,他目前沒興趣與中國針對第二階段貿易協議進行談判。他直言道,中國是新冠病毒傳播全球的始作俑者。
上一頁
第8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