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專題報導: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這場牽動全球的貿易爭端因何而起?涉及了哪些核心利益?雙方手中有哪些牌?未來又會呈現怎樣的走向?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一場貿易戰的開始
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等徵收懲罰性關稅,中國恐怕不會無動於衷。歐盟也正在調查中國的一系列產品。一場貿易戰是否要拉開序幕?
美國提高關稅 "中國衝擊波"轉向歐洲?
一些經濟學者、商界代表警告,隨著美國對中國部分產品徵收高額關稅,大量中國產品可能轉而湧向歐洲。機械等行業呼籲,德國也必須保護本土企業。汽車等行業則警告,歐洲不能效仿美國的做法。
德語媒體:徵收電動車關稅 德法意見不一
周二美國宣佈,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徵收100%的關稅。歐盟是否也會採取跟進措施,目前並無定論。德法兩國在是否應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的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
媒體:美國將對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3倍
據美國媒體報導,華盛頓計劃對中國的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設備、醫療耗材等加徵關稅。其中對電動車的關稅將提高3倍。
中國4月製造業成長走緩 十年目標將見真章?
官方最新數據顯示,中國4月製造業PMI對比3月有所下滑,顯示第二季一開始的經濟動力走緩,但仍優於市場預期。與此同時,中國近10年前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時程將屆,在美國強力圍堵之下,能否順利達標?
拜登呼籲將中國鋼鐵和鋁的關稅提高為三倍
美國總統拜登呼籲將對中國鋼鐵和鋁的關稅提高為三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還將調查中國的造船業和其他行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歐美或對中國傳統製程晶片採取限制
在美國實行對華尖端晶片出口管制封鎖後,歐盟和美國開始對中國在傳統製程晶片領域的主導地位感到擔憂。傳統晶片不涉及尖端技術,但被廣泛地使用於日常科技領域。
客座評論:美中攤牌已經開啟
各界分析普遍認為,在2024美國大選年,美中關係不太可能有好轉。時事評論員鄧聿文指出,從華盛頓方面強制Tiktok剝離的法案等一系列動作來看,兩國之間已經進入攤牌階段。
知情者:英特爾暫時保住供貨華為的特許
華為網站顯示,其筆記型電腦依然嚴重依賴英特爾晶片。知情人士稱,美國商務部今年晚些時候將可能撤銷對華為銷售尖端技術的特許政策。
川普还是拜登?北京更鐘意誰?
川普曾因試圖遏制中國的發展而贏得了贊譽和批評。拜登上任後,華盛頓方面非但沒有撤銷川普时期執行的對華政策,反而施加了更大的壓力。那麼,中國政府希望看到誰當選新一任美國總統呢?
美國貿易逆差大幅降低 中國不再是美國最大進口來源
美國政府周三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的貿易逆差已經降至三年來的最低水準,此外,墨西哥也首次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客座評論:中歐一場貿易戰幾乎難以迴避
政治學者張俊華指出,中國國內經濟不景氣,陷入中等收入的陷阱危險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增加。而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解決這個問題已有一套對策。只是這個做法勢必將引起中國與世界,特別是歐洲在貿易上的衝突。
美參議院推遲涉藥明康德法案審議
美國上周傳出可能通過新法,限制美國政府與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合作,中國的行業巨頭藥明康德股價聞聲大跌。不過,本周五有消息稱參議院推遲了該法案審議,具體日程尚未確定。
增長5.2%?很多中國人感覺到經濟正在衰退
儘管中國官方公佈2023年經濟增長了5.2%,超過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但是,對於畢業即失業的年輕人、因房產貶值而惶惶不安的業主以及收入低於前一年的工人來說,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給人的感覺是在衰退。
德語媒體:歐委會主席應牢記的事
德國新聞雜誌Telepolis的評論認為,本周的歐中峰會並未對增進雙邊關係起到多大的作用。 《商報》評論則指出,美國當前除了應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同時也應避免頒布可能損害中產階級的貿易協定。
美國制裁下 華為突圍的「秘密武器」是什麼?
自從華為智慧型手機Mate 60 Pro橫空出世後,關於美國對中國的晶片制裁究竟是否有效的討論就持續不斷。彭博社分析指出,華盛頓的限制措施仍有漏洞,而中芯國際則利用在窗口期大量採購的設備為華為生產出了7納米製程的晶片。
中美關係越發難搞 拜習會值得關注的五大看點
11月15日,習近平與拜登將在全球矚目之下於三藩市舉行會晤,兩人當面對談內容或將左右今後一段時間的中美關係走勢。DW整理五大看點,試圖梳理中美關係越發難搞之際,兩國元首怎麼談?
何立峰任中央金融辦主任 本周訪美會耶倫
媒體報導顯示,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已出任中央金融辦主任以及中央金融工委書記。預計本周他將應美國財長耶倫邀請訪問美國,並與耶倫就中美經濟貿易進行雙邊會談
美企撤離中國:想說再見不容易
目前的調查顯示,美國商界領袖急切希望減少對中國的投資,並將投資轉向其他更友好的國家。與華爾街鼓勵將離岸生產外包到中國的時代相比,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但是,這並不一個容易的事情。
保持政策溝通:美中成立經濟領域工作組
華盛頓和北京方面都證實了兩國成立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的消息。該舉動旨在保持兩個大國之間的經濟政策溝通。美國財長耶倫在社群網站上表示:「我們之間保持對話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我們意見不合時。」
任正非自稱「果粉」 華為將成蘋果的威脅?
華為推出使用自制晶片的高階手機,有人認為這或許會帶給蘋果威脅,而華為總裁任正非也在一次活動中表示把蘋果視為「老師」、「說我是果粉也不為過」 。與此同時,路透社稱華為旗下的海思開始供應晶片給監控攝影頭企業。
德語媒體:歐盟自己也巨額補貼本土電動車
歐盟委員會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依然是德語報刊的關注熱點。《巴登報》指出,其實歐盟也為自己的電動車產業提供巨額補貼。《法蘭克福匯報》則批評說,中國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猛增不僅僅靠的是補貼,也因為其品質勝過歐洲競爭者。
專家稱歐中開打貿易戰 德國將支撐不住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其年度盟情咨文中宣佈對中國電動車展開反補貼調查。一天來,各界的反響不一。經貿專家認為,中國反擊的話,將兩敗俱傷,德國受傷程度最深。
德語媒體:雙管齊下的美國對華政策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商業部長雷蒙多開始了訪華之行,並在北京受到了高規格接待。德語媒體認為,雷蒙多之行凸顯了中美至少在商貿領域相互依賴的程度仍非常之高。
美商務部長訪華在即 中國將放低姿態?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受中方邀請,於周日開始進行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有評論認為,目前面臨經濟停滯的中國可能會請求雷蒙多幫忙度過難關。這兩個昔日貿易的夥伴能否借此機會改善關係?
中國對美加徵報復性關稅 WTO裁定違規
世界貿易組織16日裁定,中國對部分美國產品徵收的額外關稅,違反貿易規則。這起爭端可追溯至多年前,美國以國安為由,對進口鋼鐵、鋁加徵關稅,中國對此也作出反擊。
德語媒體:脫鉤的輸家
德國《商報》刊評認為,中美兩國圍繞晶片的爭鬥,正在抬高全球產業鏈的成本,歐洲也深受其害。《經濟周刊》則刊發了一篇由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羅奇撰寫的客席評論,指出不論是脫鉤還是去風險,美國的經濟利益都會受損。
受限貿易戰 中國企業熱衷投資泰國
地緣政治的衝突開始影響中國企業的投資設廠選擇,而泰國正在成為中資企業首選的海外投資地點,究竟他們為何青睞泰國?專家又是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的外移潮?
德語媒體:中國手中的王牌
《世界報》文章指出,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有風險,呼籲歐盟和德國應該小心行事。西德意志電台的評論則寫道,此次北約峰會的東道主立陶宛是值得德國學習的典範。
台積電:中國鎵鍺出口管制不會產生直接影響
台積電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經過評估,我們預計原材料鎵和鍺的出口限制不會對台積電的生產產生任何直接影響。」台灣其他半導體公司也表示影響微弱。
中國管制鎵鍺出口 各國如何嚴防供應鏈中斷?
北京公佈最新出口管制,影響兩大關鍵半導體金屬供應,預料衝擊美、日、韓及歐盟。全球晶片戰愈演愈烈,各方政府、企業如何應對?
美駐華大使:中國為政治針對美企 將予以反擊
中國先前對美光祭出貿易禁令,並無預警搜查多家美企。美國駐華大使7日表示,這些行動出於「政治動機」,美方將抵制並進行反擊。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對華關係要"去風險" 而非"脫鉤"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 Jake Sullivan)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努力在對華經貿關係中"去風險",而並非"脫鉤".
習近平掌權這10年
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第3次宣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0年前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後,習近平對內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對外推行強硬外交、宣傳東升西降,聯俄抗美。一起回顧習近平執政這10年為中國帶來何種轉變。
互聯網大佬缺席兩會 半導體成習近平新歡
各界關注中國「兩會」議程,注意到在數千名與會的商界代表中,不見多位知名互聯網大亨的蹤影,而在場的企業領袖,則大多來自晶片、人工智慧產業。隨著中美科技戰白熱化,這說明習近平有何打算?
美貿易黑名單增37實體 中國基因公司入列
目前已知榜上有名的中國企業,包括華大基因旗下部門,以及伺服器供應商浪潮集團。美國商務部指控,這些公司企圖協助北京提升軍事發展,因此遭列入出口管制名單。但有專家指出,打擊力道恐怕有限。
減少依賴?德中、美中2022年貿易額雙雙創新高
儘管德國政界不斷呼籲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但過去一年德中貿易仍再創新高。與此同時,儘管美中政治關係持續緊張,但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總額也創下了新高,進出口達到6906億美元。
中美貿易爭端再起 WTO上公開互嗆
世貿組織WTO本周五召開的會議上,中國與美國駐世貿代表發生口水戰,中方批評美國是「 單方面惡霸」。美方不甘示弱,稱中國採取非法的報復措施。與此同時世貿組織將介入歐盟與中國在立陶宛的貿易爭端。
澳外長在北京:願促兩國明智地處理分歧
澳中外長周三於北京會面,談及貿易、人權等議題。同一天稍早,習近平和阿爾巴尼斯互致賀電,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自從上個月中澳領導人在G20見面後,兩國的緊張關係逐漸緩解。
美國高級代表團到訪北京 為國務卿訪華做鋪墊
美國一支高級代表團將從周日起訪問北京,這是中美兩國領導人十一月在峇里島舉行首腦峰會,並承諾為修復雙邊關係付出努力後,美國首次向北京派出高級代表團。
WTO裁定川普时代鋼鋁關稅違規 美方不接受
周五,世貿組織委任的專家組裁定美國2018年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鋼鋁產品徵收的進口關稅與WTO規定相悖。中國商務部敦促美方「尊重裁決」,而華盛頓方面則拒絕接受。
德國經濟部: 不會效仿美國禁華為中興產品
德國經濟部表示,不會跟進美國對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的禁令,但一份來自德國經濟部的戰略文件也建議,應禁止專制國家供應商為關鍵基礎設施生產零件。
德語媒體:假如同中國發生貿易戰,政府將不提供援救
德國總理肖爾茨訪華前,媒體持續討論怎樣構建新形勢下的德中關係,熱度不減。另外,飽受爭議的中梵協定不久前再被延長兩年,也成為媒體關注的話題。
遵守美國新規: 科磊部分斷供中國晶片客戶
知情人士對路透社表示,中國工作人員收到一封來自科磊法務部門的電子郵件,稱從北京時間周二晚上11點59分起對中國晶片工廠部分斷供。
美國全面加碼限制晶片對華出口 台灣表示會配合
這被視為90年代以來美國對華技術出口政策的最大轉變:周五華盛頓出台一系列新規,禁止任何使用美國設備製造的先進晶片出口給中國。美國官員表示,與盟友國家就採取類似措施的討論正在進行中。台灣經濟部發表聲明稱,台灣半導體產業「非常重視遵守法律法規」
德語媒體:中國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危機
多年來,以基建推動經濟的發展模式,使中國許多地方政府都債台高筑。而近三年來的清零政策,使地方財政更加雪上加霜。
「五十而知天命」的中日關係面對重重難題
中國在與西方關係日益緊張的同時,與日本這個鄰國之間的氣氛也持續緊張。這兩個亞洲最大經濟體雖然迎來了「邦交正常化」的50周年紀念,但是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和新近出現的矛盾分歧,使得雙方之間並沒有太多的慶祝熱情。
德語媒體:脫鉤已經開始?
過去幾天來,蘋果將部分手機生產線轉移至印度的消息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事實上,谷歌、亞馬遜和微軟也在將生產基地逐步從中國轉為印度和越南。這些科技巨頭採取上述步驟,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經濟考量。
與中國經濟戰?「這將讓德國工業癱瘓」
德國金屬和電氣行業僱主協會的負責人近日警告說,德國工業在短期內幾乎無法改變對中國的依賴,若德國與中國發生經濟戰,將導致德國工業癱瘓。目前德國夾在中美之間,處境尷尬而危險。
美國貿易代表:對華關稅繼續有效
始於川普任期的對華懲罰性關稅行動已滿四年。周五,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指出,由於收到數百份國內企業的請求,將對關稅行動進行復審,在最終決定出爐之前關稅繼續有效。此前曾有消息指出,華盛頓在考慮取消部分對華關稅以緩解本國的通膨壓力。
上一頁
第6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