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專題報導: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這場牽動全球的貿易爭端因何而起?涉及了哪些核心利益?雙方手中有哪些牌?未來又會呈現怎樣的走向?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華為公主困金色牢籠 孟晚舟引渡審判推遲
美國不斷強調孟晚舟案與中美貿易爭端無關,但是「談判籌碼」一說滿天飛。新一輪的談判中,會不會因為美國起訴華為和要求引渡孟晚舟而出現變數?
明和暗鬥 中美重啟貿易談判
世界兩大經濟體間的緊張局勢持續惡化。雙方定本週三和週四在華盛頓舉行會談。美國總統川普也將會晤劉鶴。這次會有實際成果?
牆外文摘:貿易戰給香港「逃生」機會?
有評論認為,中美兩國勢必嵌入長期互鬥,置身其中的香港應當審視自身優勢與價值,重塑香港本應有的全球視野與國際定位,才可化挑戰為機遇。
加拿大大使再引爭議 建議美國放棄引渡孟晚舟
前一天,加拿大駐華大使剛剛承認,此前有關孟晚舟可能獲得不被引渡的證據之言論為「一時失言」。但是到了周五,麥家廉又一次公開表示,美國最好收回其對華為財務長的引渡請求。
德語媒體:經濟危機?無從談起!
中國政府下調2019年經濟發展預估後,德語報章討論很多,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將陷入蕭條和危機,但也有人認為,中國仍將是引領世界經濟的火車頭。
德語媒體:疲倦的巨龍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經濟一直在迅猛增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前不久中國官方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這頭長年騰飛的巨龍已經顯現出疲倦的跡象。
中美貿易談判疑遭美國喊停
據英國《金融時報》消息,白宮方面取消了與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華盛頓的會談,原因則是在兩項重大議題上缺乏進展。
牆外文摘:中國將會出現大動蕩?
有評論認為,本次中國政治的收縮和回檔,超越了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一次,而且越過了過去多年約定俗成的底線,因此下一波中國的轉型和發展力度來得將更大丶更猛。
空歡喜一場 美否認撤對華關稅
中美貿易談判的領軍人物本月底將會親自碰面,兩國會開出甚麼叫價惹人注目,但華府否認會在停火的第一個月向北京「送大禮」。
北京發旅遊警告反制 加拿大要中國赦免死囚
加拿大智庫執行長在加拿大《環球郵報》撰文,建議政府驅逐中國駐加大使,並使用《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制裁中國政權相關人員。兩國衝突不斷升溫。
中國貿易順差遠遜預期 創五年新低
雖然進出口數值雙雙升高,但是出口額減去進口額之後的「順差」反而減小,可能體現了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中國官員認為,今年中國經濟仍面臨不確定性。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美貿易談判被視為發出積極訊號;金正恩一年內四訪中國;德國工業聯合會發報告呼籲強硬對待中國。
2019:「最好的一年 最差的一年」
無論是從宏觀的經濟數據還是從民間的擔憂情緒中都可以感受到,2019年的中國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向「財大氣粗」的政府,如今深陷債務困境。
劉鶴月底訪美 貿易停戰有譜?
中美本週在北京討論中國針對貿易需要做出的結構性調整。彭博社報導,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在本月底出訪華盛頓,與美方主要談判代表萊特希澤與梅努欽會面。
德語媒體:美中走上緩和路線
德語媒體關注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儘管沒傳出具體消息,仍被視為發出樂觀訊號。此外,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也是受關注的話題,德媒記者採訪到一位「失信者」。
路透:新文件透露孟晚舟案新線索
據路透社取得的有關伊朗和敘利亞公司的新文件,華為暗中在中東做生意,不只違反伊朗制裁令,也在敘利亞開發業務。與此同時,前美國聯邦檢查官表示,孟晚舟一案美國總統川普有最後定奪權。
中美貿易談判加時賽結束 "很快發布消息"
美國與中國之間旨在結束關稅戰的貿易談判原本計劃週二結束,但雙方決定周三繼續進行磋商。金融市場已經做出積極反應。在此期間,北京釋放「善意訊號」,並在周三結束談判結束後稱,延長意味著雙方認真磋商。
專訪:中美貿易談判的好結果是延長「停火」
美國官員正在北京與中方代表進行中層級別的貿易談判。德國符茲堡大學中國經濟專家費多麗認為,在表面的貿易不平衡、關稅上達成一致相對容易,因中方會願意作出讓步。但貿易戰的背後還隱藏著更多。
中國人對美國品牌仍情有獨鐘
對於像星巴克、吉列和耐吉這樣的美國品牌來說,中國就像是一個金礦。他們在這裡可以輕易超越其它競爭對手。所以當中美貿易官員坐到談判桌旁的時候,許多人都在好奇誰能更佔上風?
美中談判近尾聲 現場照片透玄機
美國和中國之間的最新一輪貿易談判進入第二天,也是最後一天。外界對於談判細節依然知之甚少,但中國副總理劉鶴的意外出現成為重要花絮。分析人士稱,中方旨在以此表達善意。
美國貿易代表團將赴京談判
中國政府稱美國代表團將於下周一(1月7日)赴京,就影響全球經濟增長的關稅爭端進行談判。
蘋果財測紅字 美國股市慘綠
中國經濟放緩、對美國政府關閉的擔憂,再加上人們意識到2019年的經濟增長周期不再,市場已立即出現反應。
牆外文摘:兩岸和平四十年 國際關係變了調
1979年元旦,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國防部長徐向前的命令,宣佈從此停止炮擊大小金門與附屬島嶼。四十年之後,決定兩岸和平的國際關係尤其是中美關係,是否還是唱著同一首歌?
川普赞「重大進展」中方宣傳「40周年」
川普在推特上稱,與習近平進行了「非常好的通話」,表示中美貿易協議談判進展順利。與此同時,中方就中美建交40周年進行了高調的報導,告誡「進展來之不易、防止戰略誤判」。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坚持修牆計劃,政府停擺;聖誕佳節,中國收緊控制;「709最後一人」王全璋案件開庭;台灣新當選地方首長就任,2020總統大選朱立倫開跑……德國之聲帶您回顧一周要聞。
德語媒體:中美利益仍對立 明年萬事皆可能
2019年世界經濟前景如何?只是放緩還是會遭遇嚴重危機?《新德意志報》重點從中美貿易戰出發分析了走勢。《法蘭克福匯報》指出,今年下半年,中國投資者對德國的興趣已經明顯減退。
中美貿易談判奏效 人大審議《外商投資法》
中美貿易戰停火21天傳來好消息。除了雙方持續溝通,北京也主動提出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這是美國施壓奏效,還是中國新的談判策略?
牆外文摘:該來的不讓來 不該來的堅決來
有評論認為,北京召開的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大會,中共元老被拒絕出席。維吾爾族人在自己家裡卻沒有拒絕的權利,被強行結對笑臉相迎百萬漢人「親戚」。
德語媒體:加拿大成了中美貿易戰的犧牲品
隨著第三名加拿大公民在中國被捕,中加關係進一步趨於緊張。孟晚舟事件使加拿大政府陷入了兩難的尷尬境地。
「改開」訊號:改什麼不改什麼黨說了算
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發表講話,他強調了黨對改革進程的領導地位。
第三名加拿大人被捕 華為風波未了
孟晚舟被捕後三周內,傳出第三名加拿大人在中國被拘。在這場角力中,華為自稱為地緣政治攻擊的受害者,並表示在全球移動網進入5G時代之際,將華為排除在電信基礎設施之外的國家將處於嚴重劣勢。
中美訂一月談判 立志把協議「具體化」
12月1日中美達成休戰協議後,川普团隊的鷹派綜合過去與中國交手的經驗,對習近平的承諾是否可信抱持懷疑態度。但是姆努欽表示,中美雙方已經同意,最終達成任何共識都要是「可執行、可驗證而且有時限」。
牆外文摘:高端涉罪也愛國 低端謀生請走開
有評論認為,中國絕非一個不會講人權和普世價值的國家,只是人權與普世價值都是專門預留給「孟公主」所屬的那個階級的人。「大國」崛起的同時,北京從來沒有停止驅趕「低端人口」。
川普与貿易戰 「關稅男」的2018年
2018年美國總統川普大規模實行懲罰性關稅。而在所有政治領域中,貿易政策貫徹「美國優先」最為強勢。預計2019年川普将繼續堅持這一強硬立場。
德語媒體:德國車商的竊喜與華盛頓的恐懼
《商報》記者認為,北京暫停對美國產汽車加徵懲罰關稅的消息一出,最高興的是寶馬、賓士和大眾幾家德國車商的老總。《新蘇黎世報》記者則分析了華盛頓為何忌憚華為,以及5G技術的「自帶」風險。
暫緩部分關稅 中美貿易「休戰」有望?
在北京宣佈明年前三個月暫停對美國產汽車加徵關稅之後,華盛頓決定推遲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懲罰關稅的期限。特斯拉立刻決定下調兩款車型在中國的售價以響應利好消息,而寶馬也迅速跟進。
中美較量:「停火」能否轉為「終戰」?
不久前,習近平與川普在阿根廷就中美貿易戰問題達成了脆弱的「停火協議」,為期90天。但是幾天後,就傳出了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捕的消息。在這種局面下,中美兩國還能不能通過談判化解爭端?
德語媒體:一切都是偶然?
孟晚舟案到底和中美貿易戰有沒有關聯?如今喧囂西方政壇的右翼民粹主義,又和當年中國的「文化大革命」有什麼相似之處?德語媒體關注了這些話題。
德語媒體:從貿易爭端到新的冷戰
貿易爭端的背景原因是中美兩國不同的政治制度,而這場制度之爭最終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新的冷戰。至少德國《世界報》的專欄作家是這樣認為的。
長平觀察:孟晚舟,保釋不必電視認罪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捕後,中國政府一再呼籲加拿大尊重人權。時評人長平認為,孟晚舟應該慶幸不用電視認罪就能獲得保釋。
川普得意中國讓利 貿易戰息兵有望?
中美談判過程中,相較於低調的中方,美國總統川普总是「大鳴大放」。讓人摸不清他是大嘴巴,還是把「放話」當作戰略擾亂北京陣腳。
孟晚舟交保獲釋 川普称必要時介入
中國曾警告加拿大針對逮捕孟晚舟一事有其後果。加拿大前外交官逮捕事件也格外引人聯想。而川普此時放言稱,只要對國家有利,他會介入孟晚舟一案。
華為孟晚舟案未解 中美貿易談判倒數80天
中國抗議聲中,華為孟晚舟以健康為由爭取保釋。這個案件讓全球市場陷入不確定,擔憂可能破壞美中貿易談判進程。根據美國強硬設下的期限,雙方剩下的時間也一分一秒流失。
牆外文摘:美國為什麼拿華為開刀?
有評論認為,可以說,中國幾個重要的電訊和手機企業,華為是最令西方擔心的公司。習近平誤判國際形勢,覬覦美國地位,引致西方社會的警惕和懲罰。華為事件勢必波及富士康等眾多大型企業。
德語媒體:躲不開的大國爭霸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捕,對中美貿易爭端、地緣政治較量以及全球經濟穩定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周末的德語報刊,繼續關注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再次引發的中美關係危機。
「華為公主」出席保釋聽證 指控細節曝光
這個周末,有「華為公主」之稱的孟晚舟看來是要在監獄裡度過了。加拿大檢察機關在周五進行的聽證上明確指出了對孟晚舟的指控,並強勢要求法庭拒絕孟的保釋申請。
專訪 :華為事件 美國刻意炮製 針對習近平
孟晚舟在中美90天談判開始之際被扣押,引發不同揣測。香港的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認為,事件是美國精心刻意炮製,直接針對國家主席習近平;而目前最迫切處理貿易戰的習近平,面對美國的重擊,只能夠忍氣吞聲
從華為孟晚舟被捕看中美爭霸內幕
美國指控華為違反伊朗制裁令,但為什麼是財務長被捕?孟晚舟是否真的會被加拿大引渡至美國受審?這起引發世界關注的事件背後意義是什麼? 德國之聲為您整理各國資訊。
貿易談判後怎麼做 中國商務部實問虛答
雖然白宮官員聲稱中國大幅度讓利,努力解釋中美兩國「貿易停火」的細節,但都沒有得到北京證實。川普再度透過推特發出關稅威脅,表示要是中美無法達成協議,他這個「關稅男」會繼續行動。
德語媒體:停火?拖時間?
川普发動對華貿易衝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西方國家到底還有沒有能力去遏制中國的崛起?周二的德語報刊評論版,繼續關注中美兩國剛剛達成的貿易戰「停火」。
上一頁
第18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