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專題報導: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這場牽動全球的貿易爭端因何而起?涉及了哪些核心利益?雙方手中有哪些牌?未來又會呈現怎樣的走向?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G20財長會議:承認貿易緊張 避談迫需解決
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周日在日本福岡閉幕併發表聯合公報,稱貿易和地緣政治緊張加劇,但卻沒有呼籲予以化解。
美國財長: 北京允許人民幣貶值以抵消關稅影響
據媒體援引姆努欽稱,中國允許貨幣貶值以抵消美國關稅對其商品成本的影響。 而北京則表示,如果貿易戰惡化,中國在貨幣政策上「有很大空間」。
德語媒體:美國仍是霸主 中俄聯合抗衡
中美貿易戰和大國博弈仍然是德語媒體本周關注的焦點。《法蘭克福匯報》客座評論分析了當今世界的大國權力爭霸局勢,認為美國仍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趕超還需數十年。而貿易戰則促使北京和莫斯科走得更近,聯合抗衡華盛頓。
美財長:協議能否達成G20峰會後才見分曉
正在日本福岡出席G20財長會議的姆努欽周六表示,華盛頓對談判持開放態度,兩國能否達成任何貿易協議,須等川普和習近平會晤之後才能決定。他計劃周日與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舉行會晤,但那「不是談判」。
Facebook不再允許華為手機預裝其應用程式
Facebook周五表示,為了配合美國貿易禁令,將不再允許華為公司在智慧型手機上預裝其應用程式。這是這家中國電信巨頭遭遇的最新打擊。
稀土或將成為中國反制美國的武器
中美貿易衝突升級。稀土也能成為中國反制美國的武器,但也會帶來後果。
川普威脅再加碼3000億 北京稱「奉陪到底」
川普威脅將再對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出口加徵關稅。北京則回應稱,美國如果這樣做,也會給自身經濟帶來損害。與此同時,CNN的民調顯示,多數美國民眾認為川普会連任,也對其經濟政策表示認同。
中美貿易相爭 越南台灣得利
美國批評北京推諉卸責,歪曲貿易談判性質和進程。中國則再次高分貝抨擊「美國吃虧論」。
德語媒體:香港拒絕遺忘
」六四「當天,北京沒有任何官方的悼念活動。而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每年一度的燭光集會則吸引了數萬人參加。
貿易戰陰影下 IMF下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小幅下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同時中國的服務業增長也出現滑坡。
中國商業信心觸新低 美國批北京扭曲談判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在中國提出白皮書後,美國也不甘示弱說中國推卸責任。面對習近平以「新長征」暗示準備長期抗戰,川普会出什麼新招?
中國防長:貿易戰願奉陪 不承諾放棄武統
中國國防部長周日表示,中國隨時準備就貿易爭端同美方繼續對話,但如果美國要打貿易戰,中國將「奉陪到底」。
牆外文摘:六四三十年證實香港恐懼
有評論認為,六四的發生,令香港人很快推論出中國政府不會保障香港人已有的權利和自由這個事實;如今,中國政府已證明,他們關注的只有怎樣牢牢控制香港,並盡量從中取利。
中國官方對美國FedEx展開立案調查
針對美國聯邦快運(FedEx)不久前錯誤的將兩個華為公司的包裹運至美國後,中國官方表示將對這家美國公司展開立案調查。
德語媒體:中國和美國 哪隻手更重要
是巧合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同一天訪問德國。梅克爾總理忙著接待兩位重要來賓的同時,德語媒體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面對同時伸過來的兩隻手,我們應該緊緊握住哪一隻呢?《圖片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川普贸易戰火力全開 最新目標是印度
美國總統川普进入了全面開打貿易戰的模式。在決定向墨西哥增收關稅一日後,又向印度「宣戰」。
舉債還賺錢 德國國債利率創歷史新低
連續幾年在公共財政上實現「黑色零」,也就是沒有任何新增負債的德國政府如今可以通過放債賺錢。雖然歐洲也有義大利這樣的問題國家,但在英國脫歐和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投資者還是看好德國。
德語媒體: 一山不容二虎
美中女主播翠西‧雷根和劉欣的越洋對話和中方關於稀土問題的強硬表態引起《南德意志報》的注意。《商報》發表題為"新冷戰"的文章,指出中美圍繞貿易、科技領導地位和全球影響力的衝突正在升級,而歐洲被夾在中間。
以牙還牙 中國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
不久前,華為上了美國政府的「實體黑名單」,被禁止同美國企業進行業務往來。現在中國開始反擊,將向外國公司採取類似措施。而與此同時,追加的新一輪關稅也啟動在即。
貿易戰繼續 600億美國產品面臨關稅
避孕套、香水、葡萄酒、鋼琴均屬於中國從周六(6月1日 )起加徵懲罰性關稅的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這是北京在美中貿易戰加劇之際走出的最新一步。
戴相龍:東京「川習會」難以結束貿易戰
中國央行前行長戴相龍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6月在日本G20峰會期間的會晤,可能很難取得重大進展,以結束貿易戰。
德語媒體:健忘的美國人「戰狼」的「流浪地球」
中國在貿易戰中的立場和態度以及《流浪地球》、《戰狼II》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各自扮演了怎樣的角色?這是近日德語媒體關注的話題。
中美貿易戰恐難很快結束
中國高官張漢暉周四表示,美國「蓄意挑起貿易糾紛的行為,是赤裸裸的經濟恐怖主義、經濟沙文主義和經濟霸凌主義」。路透社評論說,北京的言辭越來越強烈,這表明「中美貿易戰沒有很快結束的跡象」。
馬哈蒂爾挺華為 呼籲美國接受崛起的中國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呼籲美中雙方通過對話的形式解決貿易爭端。他還呼籲世界接受中國正在崛起的科技實力,並表示該國會「盡可能多地」使用華為產品。
北京稀土王牌未出 美國嚴陣以待
中國稀土供應量佔全球80%以上。北京威脅禁止稀土出口美國奏效。川普政府希望以國家安全的名義放寬對聯邦土地,甚至是海上採礦和勘探的規則。 然而即便稀土禁令一出就能傷害美企,但是專家卻對其長期影響抱持懷疑。
制美王牌登場? 中國威脅稀土反擊
稀土這張制美王牌亮相不久後,中國發改委首次發出明確訊號,表示可以用作重要貿易談判籌碼。美國真的會因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而受創嗎? 或是可以找到其他替代品?
中國赴美遊客減少—不單因為貿易戰
貿易戰對中國人赴美旅遊有影響嗎?去年的中國赴美遊客人數的確有所下降,不過,這也是由於之前十多年持續高速增長。美國旅遊業著眼微信、支付寶、銀聯卡等平台和支付方式,吸引中國遊客。
貿易戰惡化:專家警告中國泡沫經濟來臨
面對中美貿易戰進入危險新階段,北京再次啟動宣傳攻勢安撫民心,除了有經濟官員出來掛保證要大家不要過度擔心,也有官媒配合寫文章,要人民相信共產黨和習近平總書記。然而,愈是這樣加大宣傳,愈有狂風暴雨欲來之勢。
華為包裹錯送美國 FedEx有心還是無意?
華為的幾件包裹被聯邦快遞送錯了地方,而且巧合的是,最後抵達的地點是華為最近特別敏感的對象-美國。雖然聯邦快遞聲稱一切只是疏失,但是華為卻不見得接受。
從隱者到出鏡紅人 任正非媒體公關
隨著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級,華為的處境也變得越來越艱難。而此前一直很少在媒體公開露面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一反常態,近半年來,儼然成了中外媒體的常客。
德語媒體:打不出去的"王牌"?
圍繞中美貿易戰,《新蘇黎世報》關注的話題是:稀土、美債--中國的"王牌"會不會真正使用?
評論:川普vs華為 – 智慧型手機的終結?
Henrik Böhme
美中貿易戰愈演愈烈,代表中國高科技企業的華為如今成為了焦點。德國之聲記者Henrik Böhme憂心忡忡地問道:這場衝突最終會如何收場?
牆外文摘:習近平抓階級鬥爭打貿易戰?
有評論認為,中美的冷戰對全球造成的後果將比美蘇冷戰更嚴重,甚至一場熱戰也不能排除。目前習近平內外交困之下,視重抓毛澤東的「階級鬥爭、一抓就靈」為救命稻草。
川普访日:看相撲 打高爾夫 談貿易戰
雖然美日之間的貿易談判相當艱難,川普在訪問日本的第二天卻「忙中偷閒」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了一場高爾夫球,並向相撲比賽選手頒獎。儘管如此,貿易爭端的話題依然揮之不去。
德語媒體:川普的支持者不怕犧牲
美國總統對中國發動全面貿易戰、經濟戰,將會給美國經濟自身帶來多麼高昂的代價?巨大的犧牲,又會否讓川普的鐵桿選民改變主意?周末的德語報刊探討了這些話題。
川普和中國,棋逢對手?
美中在貿易領域熱戰正酣,西方輿論如何看待?是支持揮舞著關稅大棒、立志讓「美國重新偉大」 的川普,還是同情面對不按常理出牌、一言不合就通過推特「下戰書」的美國總統,只能艱難應戰的中國人?其實很多觀點介於兩者之間:支持川普去挑戰中國,但反對
客座評論: 賓夕法尼亞大道和深圳南山區的糾紛
上周,美國總統川普颁布行政命令,嚴格限制美國企業與可能危及美國國家安全的企業往來,打擊對象直指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經濟學者沈凌認為,白宮此舉可能恰恰打擊了中國內部信奉自由市場和法治精神的力量。
中美貿易戰:華為中槍 三星得利
美國政府宣佈將華為納入黑名單之後,谷歌正在考慮暫停為華為智慧型手機提供部分服務。此舉意味著,華為手機和平板電腦將在境外市場蒙受毀滅性打擊。
關稅戰正酣 川普再次出手援助農民
美中貿易爭端一波三折,前景不明,中國IT巨頭華為成為華盛頓的主要攻擊目標,而美國農戶則也成為中方打擊的首要對象。美國總統川普周四宣佈,將向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的農民提供新一筆額度為160億美元的援助。
川普再出招 稱華為爭端可納入貿易談判
因華為爭端陷入僵局的中美貿易談判,周四出現新的轉折點。 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與記者對談時,首次表示與華為相關的爭端有被納入最終貿易協議的可能。
專訪:生產鏈不是說搬就搬
貿易戰延燒至今,已經帶來何種影響?在華外企會搬離中國另尋出路?針對中美貿易爭端中的這些問題,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Max Zenglein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貿易戰延燒 姆努欽:加稅恐影響美消費者
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周三表示,美國最快一個月後會開始對剩餘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並承認在某些情形下,美國消費者可能得承受關稅所帶來的影響。
德語媒體:中國不怕冷戰2.0
隨著中美爭端的不斷升級,雙方也在不斷增加和變換籌碼。《南德意志報》評論認為,中國的專制政體為中國帶來了一些優勢。
在華美企另尋出路 更多中企恐上黑名單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美企在中國受到非關稅壁壘報復,其中很多考慮退出中國或改變投資策略。與此同時,美國似乎有意拓展對中國企業的打擊面。
美聯歐日抗中 北京再開談判大門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將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25%,並可能將其擴大到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包括電子產品和服裝在內的一系列消費品,如運動鞋和iPhone都將受到重大影響。這也引發了依賴中國商品的零售商和生產商的恐懼。
經合組織:中美貿易爭端威脅全球經濟
周二,經合組織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並敦促相關政府盡快就解決貿易爭端找到方案。經合組織表示,近來不斷激化的中美貿易爭端已經對全球經濟增長構成了威脅。
「這明顯是在爭奪科技主導權」
德國訊息安全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對華為「下手」,並不是因為莫須有的「間諜問題」,而是因為華為代表的中國產業界正在挑戰美國的科技霸主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全球的IT界都將受到損害。
德語媒體:華為問題?中國問題!
華為再三保證不會出現被間諜利用的安全漏洞,為什麼依然不為歐洲各國所信任?美國在貿易爭端中不斷挑釁,會不會引起中國的強烈回擊?德語報刊探討了這些話題。
中美貿易交戰 歐洲難獨善其身
中美相爭,歐洲得利?現實卻是事與願違。一項調查研究顯示,中美貿易衝突被視為經濟前景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反而影響了歐洲企業的商業信心。大多數歐洲企業雖然贊同川普批評中國的經濟政策,但反對採取懲罰關稅的手段。
中美貿易戰「台灣最慘」?專家怎麼說
中美貿易戰可能全面開戰,一度傳出「台灣最慘」的說法,卻又有意見認為有助台企回流,台灣政府更是一直抱持樂觀態度。貿易戰對台灣到底是福是禍?德國之聲專訪政治經濟學者和第一線接觸產業的商界,分析台灣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實際影響。
上一頁
第15 頁,共2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