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分析師: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幅將創今年新低
本周五,中國即將發布第三季度經濟數據。法新社進行的問卷顯示,由於房地產危機和內需不振的情況仍在持續,儘管當局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措施,第三季度的情況仍不容樂觀。
上合組織巴基斯坦峰會召開 安全陰雲籠罩
中國總理李強10月14日在巴基斯坦為中資修建的瓜達爾新機場舉行了竣工啟用儀式。該機場是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遭到俾路支省分裂武裝分子的反對。李強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參加10月15日開始的上合組織峰會。
中國9月出口遠低預期 貿易壁壘恐有長期影響
中國14日公佈9月進出口數據,顯示出口成長大幅放緩,進口也受內需疲軟影響,持續低迷。隨著西方國家持續對中國施加貿易限制,有分析指,相關措施可能會抑制中國長期出口成長。
中國總理周一開始訪巴行程 將出席上合組織會議
巴基斯坦外交部證實,中國總理李強將於周一開始訪問該國,並出席周二在伊斯蘭堡召開的上合組織峰會。
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能否推動德國經濟增長?
多年來,來自中國的工業訂單為德國創造了成千上萬個高薪崗位。然而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對進口德國商品的需求下降,並抑制了德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中國政府近來宣佈了多項刺激經濟計劃,能否帶動提振德國經濟?
客座評論:如何判斷習近平的下一步經濟政策
張俊華
中國政府的政治不透明,使得國內和國外的觀察人士對中國目前經濟走向很容易感到迷茫。旅德華人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習近平上台後在關鍵時刻的幾次表現,以及目前的跡象,已經告訴了我們他在下一階段會如何擺脫困境。
賴清德雙十演說後 中國或對台灣實施經濟施壓
台灣總統賴清德發表雙十演說兩天之後,中國商務部表示考慮對台灣採取進一步貿易限制措施。路透社指出,這可能預示著,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或對台灣實施關稅或其他形式的經濟施壓。
中國財政部記者會無驚喜 專家:措施缺乏具體數字令部分投資人失望
中國財政部長在周六的新聞發布會上並未公佈投資人熱切期待的大規模新刺激計劃。有分析人士指出,財政部表明提供支持的決心,但缺乏具體數字或令部分投資人失望。
「中國有信心實現今年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負責中國經濟總體規劃的發改委主任鄭柵潔周二表示,中國"完全有信心"實現本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為此目的,中國已提前下達2025年部分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
中國車隊在巴基斯坦遇襲 兩人喪生多人受傷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周一表示,一支運送中國員工的車隊在卡拉奇附近遭到襲擊,事件中兩名中國公民喪生。一個分裂主義組織已宣稱對本次襲擊行動負責。
多次襲擊中國人的「俾路支解放軍」究竟是什麼組織?
在巴基斯坦政府忙於應對前總理伊姆蘭‧汗的被捕和由於能源費用高漲而引起的抗議之時,專家和政界人士擔心,俾路支解放軍所構成的威脅可能會迫使中國結束其在這個巴基斯坦西部省份的所有投資項目。
美智庫:中國或通過經濟戰和網路戰迫台灣投降
「保衛民主基金會」近日發表報告指出,由美國和台灣專家參與的一項模擬推演顯示,為了逼台灣就範,北京方面也可能不直接動武,而是採用經濟脅迫、虛假訊息宣傳或是網路攻擊等手段進行破壞。對此,美國必須制定應對策略。
中國刺激經濟大招能奏效? 專家:關鍵看人民買不買賬
中國官方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前一周突然集中宣佈十多項刺激經濟的重磅政策,促使中國股市強勁反彈,創下16年來最大單周漲幅。但這些經濟刺激措施「含金量「多高,能否拉動中國經濟走出困境?
組合拳刺激房市有成?萬科、碧桂園離岸債券見漲
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出台一連串刺激的措施,希望盡速推動經濟成長並重振陷入債務危機的房地產行業。儘管有學者質疑相關措施力道不足,但有中國投資專家表示,部分中國及海外投資者正在重新審視中國房地產債券,顯示出對該行業的信心。
德語媒體:經濟下行讓中國領導層進入最高警戒
瑞士出版的《新蘇黎世報》注意到中國最近出台一系列旨在制止經濟繼續下滑的重磅政策,認為這表明了危機非常嚴峻。德新社在歐盟各國就中國電動車附加關稅事宜表決前夕,瞭解概括了德國業界和政界代表的看法。
中國股市狂飆:短期投機還是長期利好?
高盛策略師魯布納發給客戶的數據顯示,上周中國股市飆升來自對沖基金的推動,長期機構投資者大多保持觀望。而在KBI全球投資公司首席投資官奧哈洛蘭看來,中國市場方向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升。
中國股市上演狂飆 刺激措施推動股市翻紅
北京近日祭出的一系列刺激措施,推動了中國股市的強勁上漲。本周一中國股市延續漲勢,創下16年來單日最大漲幅的記錄。彭博社指出,市場信心正在回暖。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新時代」
中國「十一」國慶到來之際,低迷的經濟卻令節日氛圍大打折扣。因新冠疫情而實施了近三年的停擺之後,受到重創的中國經濟一直難以恢復生氣。
消費降級 房市低迷——上海街頭民眾怎麼看?
中國領導人承認,當前經濟運行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法新社記者在上海街訪,瞭解人們的消費習慣有何變化,也向房屋中介詢問房地產市場的現狀。
不生小孩養「毛孩」 中國城市寵物數量或超過幼童
寵物是「孩子的替代品」嗎?到2030年,中國城市中的寵物可能會比四歲以下小孩多一倍。
歐洲智庫:如果中國攻台 歐盟制裁需要快、准、狠
隨著台海緊張局勢加劇,歐洲政策制定者正面臨一個關鍵問題:歐盟能否利用其經濟力量來遏制北京攻打台灣的行動?獨立智庫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ECFR)在最新的一份政策簡報中,嘗試剖析這一重大挑戰。
德語媒體:危機不會消失
中國政府本周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雖然規模可觀,但是否能解決最為棘手的問題?德語媒體對此進行了分析。
專訪:新政下不見「大牛」 不如關門大吉
中國央行近期推出一系列刺激政策,經濟學家沈凌表示,這類政策短期有效但長期效果有待觀察。他批評行政干預缺乏退出機制,導致市場預期不穩。此外,他認為此輪刺激下如果中國股市仍無法形成牛市,那就真可以「關門大吉」了。
中國刺激經濟措施:太遲太少?
本周五,中國央行如期降低利率,向銀行系統注入流動性。近期中國政府集中宣佈和推出刺激措施,以期讓經濟增長達到5%左右的預定目標。但有專家認為,目前的舉措還不足以讓經濟全面復甦。
批經濟、批習?媒體報中國社科院專家朱恆鵬被調查
據《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中國社科院經研所副所長朱恆鵬被拘留免職。報導稱,據傳他曾在私人聊天群批評習近平。
德語媒體:姍姍來遲的提振措施
本周一,中國官方宣佈了一系列放寬貨幣政策的措施,其中包括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政策利率,下調購房首付。 一段時間以來,受房地產危機、內需疲軟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中國經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中國央行降息降准 欲拉動經濟增長
9月24日,中國央行行長表示將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以及政策利率,從而帶動市場基準利率下行。同時,央行還要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並推出支撐股票市場的新型貨幣政策工具。不過業內人士擔心,這些措施仍不足以拉動疲軟的中國經濟。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新質生產力難讓中國經濟脫胎換骨
德國媒體認為,大眾汽車目前遇到的困境,與其過分依賴中國市場的戰略不無關係。《新蘇黎世報》的客座評論分析了目前中國經濟低迷與技術創新熱之間的矛盾。
泰國賭博合法化在即?巨型賭場計劃浮現
泰國政府正推動賭博合法化,計劃在這些地區建設大型賭場與娛樂設施,藉此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增強經濟活力。
德語媒體:不斷增長的中國軟實力
美國的好萊塢大片、韓國的流行音樂以及日本的動漫藝術征服整個世界之際,中國的流行文化卻在西方鮮為人知。也正因為如此,此次中國出產的電游《黑神話-悟空》也就格外引人關注。
中國正在成為咖啡大國
咖啡正在成為中國人最為喜愛的飲品之一。本土的連鎖咖啡館增長迅速,正在對星巴克等國際品牌形成強大的競爭壓力。
德語媒體:德國應該威懾的不是中國而是俄羅斯
對於德國軍艦穿越台海,《法蘭克福匯報》評論認為,此行動原則上無需質疑,但是柏林不應該忘記德國經濟仍然依賴於中國,且德國國防政策的重點在歐洲而不是遠東。
8月中國經濟持續低迷,北京將出台更多刺激措施?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六(9月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該國工業增加值連續四個月放緩,零售業和房地產市場也進一步走弱。有分析師預計,第四季度中國政府將會出台更大膽的刺激措施。
中國新房價格呈9年最大跌幅
中國8月新房價格同比下降5.3%,創9年來最快跌幅。儘管政府出台支持措施,房地產市場仍低迷,連續14個月下滑,投資和銷售持續萎縮。市場期待更強有力的政策干預。
德語媒體:中國市場正在失去吸引力
歐盟駐華商會發布的最新立場文件中稱,由於中國政府未能履行改革諾言,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對一些企業而言,在華投資的風險與收益已經不成比例。
歐洲競爭報告中的中國因素
歐洲怎樣在同美國和中國的競爭中不至於敗下陣來?歐洲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領銜撰寫的歐洲競爭報告提出很多建議,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聯合融資並大舉投資。對於同中國的競爭關係,德拉吉德報告也有自己觀點。
德語媒體:拐賣兒童犯罪依舊猖獗
從八十年代以來,拐賣兒童的犯罪活動在中國變得日益猖獗。而養育院則常常是這些被拐兒童的重要買家,因為這些「孤兒」一旦被境外父母收養,養育院就會得到一筆豐厚的報酬。
招手外商救經濟?中國放寬製造與醫療業限制
過去幾天內,中國政府先是宣佈部分城市開放設立外資獨資醫院,又公告稱「製造業外資准入限制清零」。外商對中國的投資信心衰退的趨勢仍在持續,北京吸引外資的舉措是否有用?
牆外文摘:當中國製造的「奶頭樂」風靡全球
有評論認為,相比中共在海外各國設立的「孔子學院」,快手、抖音、微短劇,這些民間野生的東西,取得的大外宣戰果遠遠超越所有人最狂野的想像。這讓中共當局既開心又尷尬。
德語媒體:中國的非洲戰略正在發生變化
同以往一樣,本屆中非合作論壇上,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再次向與會的50多個非洲政府首腦做出慷慨承諾:中國將在今後幾年後,向非洲投資510億美元,並將在當地催生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希臘9月1日起大幅提高「黃金簽證」門檻
希臘推出的買房「黃金簽證」,吸引了大量包括中國買家在內的投資移民湧入該國。但如今,希臘政府大大提高了這一獲得歐盟國家長居許可渠道的價碼,漲幅超過三倍。
德語媒體:幾乎是奧威爾的1984
中國政府計劃引入新的網路身份證。《時代周報》寫道,這將令「完美」監控民眾成為可能。《新蘇黎世報》關注瑞士在華企業的氛圍。
印度成為俄原油最大買家 烏總統批印度支持俄戰爭經濟
印度今年7月取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俄羅斯石油進口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與印度記者見面時表示,普丁的戰爭經濟由出售石油和天然氣,從印度、中國等國獲得數以億計的資金來支撐,他希望印度能考慮採取措施,阻止加強俄羅斯軍隊的資金流。
德語媒體:趁早限制中國技術的影響力
德國《商報》客座評論指出,中國科技公司積極在全球擴張,但柏林卻缺乏明確的風險控管策略,德國必須學會果斷降低中國在許多領域帶來的風險。《法蘭克福匯報》觀察到中國上層階級開始捂緊錢袋子,並分析個中原由。
中國極端天氣導致農產品價格飆升
過去兩個月,中國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原因是洪水、酷熱高溫等極端天氣摧毀了大量的農田。這給中國的消費者帶來了額外的困擾。
媒體:多年為恆大審計 普華永道面臨停業及罰金懲處
普華永道為現已被勒令清盤的中國房地產巨頭恆大提供審計服務十多年。如今,媒體報導稱,北京將對這家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進行懲處。
畢業即失業催生新熱詞「爛尾娃」
中國失業率居高不下,數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一些人不得不接受低薪工作,甚至「啃老」。這一困境催生了新的網路熱詞「爛尾娃」。
中國多家媒體撰文紀念鄧小平誕辰120周年
《求是》雜誌在一周前,就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撰文紀念鄧小平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一些官方媒體在8月22日當天跟進,也發表以改革開放為關鍵詞的紀念文章。
德語媒體:「誰掌握了人工智慧 誰就將主宰世界」
1979年,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和美國前總統卡特的積極倡導下,中美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現如今,科技領域已經成為中美兩國爭奪的主戰場,合作協議能否續延當然也就被劃上了大大的問號。
失業率創新高 中國千萬青年失業大軍淪詐騙目標
7月份中國青年失業率上升至17.1%,創下自今年以來的最高水準。隨著中國經濟困境持續,千萬青年失業大軍陷入求職寒冬,如今更出現多起著急求職的年輕人遭到詐騙。
上一頁
第4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