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川普挥舞關稅大棒 美國企業真的滿意嗎?
美國中小型製造企業正試圖從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中獲益,但部分業者也對不確定性及潛在的貿易戰風險深感憂慮。
英國零售商擔心大批中國商品衝擊市場
美國總統川普对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後,英國零售商普遍擔憂,大批中國商品會借助Shein和亞馬遜等電商被「傾銷」到英國和歐洲市場。
中國呼喚外資 德企還有多大信心?
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全球經濟不穩定性加劇的今天,中國領導層繼續致力於吸引更多外資,助力經濟成長。但北京的「魅力攻勢」還會收到成效嗎?
德語媒體:5%的增長目標懸了?
媒體看中國
《科隆城市報》發表評論認為,美國總統川普挑起了貿易戰,但截至目前,形勢似乎對他並不樂觀。《新蘇黎世報》分析稱,中國今年實現5%增長目標的計劃恐怕會落空。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威脅和訛詐" 指責關稅戰失控升級
川普本周宣佈的新關稅將部分中國產品的進口稅率推高至245%,白宮表示這是「中方報復行為的結果」。中國商務部隨後發表聲明稱「美方已將關稅工具武器化、泛政治化至完全荒謬的地步」,中方將「無視美方毫無意義的數字游戲」。
中國一季度經濟超預期增長 對美出口激增前景仍暗淡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超出預期,得益於製造商在美國加徵關稅前加速出貨。然而,隨著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分析人士警告稱,出口強勁可能難以為繼,中國經濟面臨新的重大挑戰。
客座評論:川普接聽得到習近平的電話嗎
鄧聿文
在北京將美國關稅提高到125%,以及華盛頓對電子和半導體等部分產品進行關稅豁免後,雙方按下了關稅戰的暫停鍵。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現在市場的期待是:川普还是習近平會主動拿起電話打給對方?
電子產品關稅僅短期豁免 川普:沒人逃得過
上週,美國政府出人意料地宣佈,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部分電子產品將不受高額關稅的影響,雖讓企業暫時鬆一口氣,但隨後川普和多位美國官員表態此舉只是暫時的,而且接下來還會針對半導體展開國安調查。
中美博弈加劇之際 習近平出訪東南亞三國
周一開始,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將開始為期五天的東南亞訪問行程,這也是今年習近平首次出訪。中國正在努力加強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以應對美國高額關稅帶來的衝擊。
暫停關稅後川普将貿易戰火聚焦中國,習近平會打電話嗎?
川普宣布對高額關稅按下暫停鍵,全球股市應聲上漲,但唯獨對華關稅不降反至145%。中美貿易戰持續升級。美國商務部長表示「兩國領導人可電話溝通共同解決」,但專家認為目前時機尚不成熟。
德語媒體:中國揮起了大棒
媒體看中國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一系列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兩天之後,中國做出強烈回應,宣佈也將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徵34%關稅,並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中美之間「以牙還牙」的關稅戰將如何發展,引起了德語媒體的廣泛關注。
川普新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蕩:中方迅速反制,歐亞非態度各異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大規模加徵關稅,引發全球市場劇烈動蕩。中國率先反制,歐洲醞釀回應,亞非各國立場分化。新一輪全球貿易緊張局勢迅速升級,動搖了原有的國際貿易秩序。
德語媒體:川普的關稅政策令中國受益
媒體看中國
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簽署行政令,全面執行作為新的「對等關稅」。川普展示的關稅示意圖上,中國排在第一位,今後中國產品將被增收34%的關稅。
《哪吒2》登陸德國 觀眾買賬嗎?
北美上映之後,《哪咤2》也陸續登陸歐洲各國,德國3月末起開始放映。哪吒在德國有熱度嗎?觀眾們怎們看這部在中國爆火的電影?
長江和記交易受阻 香港受制於北京憂慮加劇
長江和記與美國貝萊德集團的巴拿馬港口交易原定4月2日簽署一份重要文件,但分析人士稱這一步驟將推遲。此一交易受到北京的阻礙,引發對香港經濟自治權的擔憂。美國新近一份報告稱,香港在北京領導下呈集權化趨勢。
客座評論:穩住外資還得靠市場
鄧聿文
習近平近期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被外界解讀為北京進一步穩外資的訊號。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最終能夠穩住外資的還是中國市場的活力和當局提振消費的成效,否則外企不會冒著地緣政治風險而投資中國。
中國財政部向四大國有銀行注資5000億元
中國四大國有銀行周日表示,計劃從包括財政部在內的注資方手中募集資金合計5200億元人民幣。北京此前承諾向銀行注資以扶持經濟。
習近平會見全球大企業CEO 再展魅力攻勢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五在北京會見參加發展高層論壇的數十位全球大公司高管。在國際貿易環境惡化、中國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習近平再次鼓勵外商在中國投資。
中國央行顧問:提振經濟,仍有很大「政策空間」
正在出席博鰲論壇的中國央行顧問、北京大學教授黃益平表示,今年仍有很大的政策空間來刺激經濟發展,同時也需要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以促進消費。
儘管 「不穩定性上升」 中國向美企大推「商業潛力」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和面臨美國關稅壓力的背景下,中國政府向美國企業積極宣傳其市場潛力,強調經濟韌性並承諾將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多家全球投資銀行則謹慎上調了對中國202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德語媒體:「美國低估了中國的科技創新力」
媒體看中國
瑞士《新蘇黎世報》的客座評論認為,中國正在高科技領域奮起直追,而美國則嚴重低估了中國的創新能力。德國《商報》則關注到了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
客座評論:司馬南、李嘉誠、習近平,三個男人一台戲
鄧聿文
最近圍繞司馬南和李嘉誠分別發生的兩條新聞,雖然彼此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但卻從某種程度體現習近平對於中國民企的態度和認知。
中國加強反制外國制裁措施 頒布新實施規定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新規,加強《反外國制裁法》的實施。新規明確可採取的反制措施,並擴大限制範圍至教育、科技、法律等多個領域。
內卷導致惡性競爭 中國餐館倒閉數量創紀錄
9.9元的咖啡、99元的四人套餐——中國餐飲業陷入價格競爭的白熾化。消費者減少外出就餐,通縮持續。
中國稱將走「正確」的全球化道路,以應對貿易困境
中國總理李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面對全球經濟「碎片化」趨勢加劇和貿易衝突升級,中國將堅定推進全球化,倡導公平競爭,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隨著川普再度掀關稅戰,中國正努力塑造自身作為多邊經濟體系堅定捍衛者的角色。
面對中國挑戰 德國工業還有救嗎?
中國汽車行業的崛起不僅對大眾和賓士構成重大威脅,德國化工和工程行業也面臨著來自中國對手的衝擊。
客座評論:消費不需要刺激 只需要好產品
沈凌
經濟學者沈凌認為,消費不應該作為維持經濟增長的手段,它是人們生活幸福的保證。《哪吒2》和《黑悟空》的爆火證明了,只要產品夠好,需求總是存在的,而政府真正應該做的,是打開對消費需求的限制,同時創造真正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
德語媒體:中國人打開錢袋子?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聚焦中國一二月份個人消費有所上升,但指出這還算不上可持續的好轉。《世界報》關注日、韓等美國亞洲盟友也擔心華盛頓的安全政策變化,而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則可能增加。
中國經濟開年有所改善 挑戰依舊
中國公佈的1-2月經濟數據顯示,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比去年全年加快0.5個百分點。但國家統計局同時警告稱,「國內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在川普的關稅大棒下,中國政府希望繼續提振國內消費,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巴基斯坦火車襲擊:如何應對俾路支武裝分子?
周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發生火車劫持事件,這是該地區近年來遭受的一系列分離主義襲擊中最新的一次。專家指出,這一襲擊事件對巴基斯坦的安全影響深遠。
德語媒體:「美國優先」與中國的「強國夢」
媒體看中國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人大會議上,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提出的高科技發展戰略又一次獲得人大代表們的一致通過。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對促進經濟增長幾乎毫無功效,其目標是要讓國家擺脫對西方的依賴。因為習近平堅信,落後就會挨打。
客座評論:經濟和安全,習近平和李強更看重哪個?
鄧聿文
從今次中國兩會看,對發展經濟可用得上「拼」字來形容。這本沒有什麼太奇怪的,因為經濟沒有起色,很多問題都難解決。然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也讓當局擔憂對國內安全尤其政治安全造成不利影響,進而干擾到對大力發展經濟的定力。不過,從李強所作的政府工
對美關稅周一生效 中美貿易戰繼續升溫
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戰正在不斷升溫。周一,中國將開始對美國部分農產品徵收關稅,以報復美國總統川普此前出台的對華關稅措施。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疲軟的根源在哪?
媒體看中國
正在召開的中國人大會議,將經濟議題列為了重點。《新蘇黎世報》刊評指出,中國經濟當前的疲軟,主要因歸咎於習近平前幾年的政策失誤,而其補救措施不可能完全見效。《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徹底解決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的方法還是在於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中國兩會:習近平對川普打算如何「奉陪到底」?
中國「兩會」今年在美國川普高揮關稅大棒的背景下舉行。隨著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中國政府高層擬定了一條可能在科技方面,加劇與美國競爭的道路。
中國兩會:李強工作報告著重強化內需
相較於去年,中國總理李強這次的工作報告更強調「消費」、「科技」、「人工智慧」等關鍵詞。談到兩岸,除了中國官方一貫的「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等說法,李強額外提到了「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的敘述。
中國人大即將開幕 會制訂怎樣的經濟目標?
3月5日,中國全國人大會議將在北京開幕。儘管外界時常將其稱為橡皮圖章議會,但是其依然有著一個重要功能:向外界透露中國政府的優先事項。從目前的跡象來看,本次全國人大會議不太會發布重大的經濟提振措施,而是會繼續促進創新、鼓勵消費的路線。
美中關稅戰下 中國兩會有哪些看點?
中國年度政協與人大會議將在北京召開;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提高對中國的關稅打擊,中國將如何擬定經濟策略回應是外界關注的重點。不少預測認為北京將延續過去兩年的目標,把GDP成長率設在5%左右。
德語媒體:梅爾茨是對華鷹派嗎?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了在華德企對德國下屆政府和將出任總理的基民盟主席梅爾茨的看法和期待。《日報》聚焦隨著川普上台後美國對俄烏戰爭政策的轉變,及中國所扮演的雙重角色。
美國取代中國成為德國2024最大貿易夥伴 原因何在?
德國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美國重新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原因之一是德國對中國出口減少。
客座評論:習近平見馬雲 北京傳遞什麼訊號?
鄧聿文
時隔七年,北京再度召開高規格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而且邀請馬雲參加。時政評論員鄧聿文分析,和2018年的那次會議一樣,這次的大背景也是川普的貿易戰,但現在中國經濟的整體狀況比上次更加困難。
習近平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 馬雲和梁文鋒參會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周一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與會者包括淡出公眾視野近五年的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馬雲,以及最近因為發布AI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而備受關注的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
德國經濟陷入低迷的五大原因
德國五年來沒有實現顯著的經濟增長,甚至在2023年和2024年連續兩年出現經濟萎縮。長期被視作歐洲經濟的「火車頭」的德國究竟怎麼了?美聯社列出了德國經濟低迷的五大原因。
路透社:習近平將主持企業家座談會,馬雲等將出席
路透社報導稱中國國家主席計劃下周主持民營企業座談會,傳馬雲、馬化騰、雷雲等商界領袖或出席會議。消息傳出後,阿里巴巴、騰訊、小米股價迎來上漲。
中美關稅博弈 誰會率先讓步?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爭端進入新一輪,川普最近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後,中國祭出了反制措施,在中美這場新的博弈中,誰會率先讓步?
蛇年開局中國經濟怎麼走? 貿易順差或引川普施壓
消費疲軟,失業率問題,薪水下降,公司虧損加劇……蛇年伊始,中國經濟依然面臨著重重挑戰。能否依靠「出口」幫助中國經濟擺脫困境?隨著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持續攀升,川普的不滿情緒料會進一步加劇,而中國也會為出口激增付出高昂的代價。
德國Ifo研究所:中國比加拿大、墨西哥更承受得住關稅
Ifo專家弗拉赫向德國之聲表示,中國有一個強大的貿易夥伴網路,特別是中間產品,將更容易找到下家。而加拿大、墨西哥因地理位置,對美國的貿易依賴性要大得多。
加、墨反擊美關稅令 中國籲美勿動輒威脅
在川普政府稱為應對毒品和非法移民,對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加收關稅後,加拿大和墨西哥隨即宣佈對美國進行反制。中國則稱「堅決反對」美方加稅,表示將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涉向中國傳遞機密 前美聯準顧問被捕
一名前美聯準顧問被控曾幫助中國竊取機密而遭到逮捕。美國司法部稱,洩漏的數據可能讓中國得以操縱美國市場。
移植中國職場陋習?美國亞超遭控違反勞權
中國人走線赴美後多從事勞力密集工作,包括門檻較低的外送員。DW調查發現,有華裔司機在替由中國人創辦的外送平台工作時,因賄賂文化遭不公對待、甚至無預警解職。維權人士感嘆,類似的勞權爭議來自中國人的「劣根性」。
上一頁
第2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