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參院多數黨領袖敦促中國支持以色列
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向中方高層表達了不滿。一是針對中國在最新巴以衝突中的態度。二是有關美國公司在中國的經商環境。
世界銀行: 中國困境威脅東亞經濟
作為世界主要經濟引擎之一的中國經濟萎靡不振,這對整個東亞造成了沉重的壓力。但世界銀行表示,只要一個行業的改革就可能會帶來復甦。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政策或開始重返實用主義
中國國家網信辦近日發布的有關數據跨境流動的法規徵求意見稿明顯放寬了先前擬將收緊的數據跨境流動法規。《商報》文章認為,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政策重返實用主義的一個訊號。「金融市場世界」關注了十一黃金周表現出的新趨勢。
聯合國貿發會議:中國增長放緩 但不會出現嚴重危機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周三表示,對中國經濟困境的憂慮是被誇大的,北京還有相當大的財政手段空間。
德國8月出口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因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德國8月份出口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下滑,進口也意外出現下降。德國8月對中國的出口環比增長1.2%。
歐中關係:歐洲制定新制裁工具
歐盟議會周二的主要議題基本上是圍繞中國。議員們為制定一項新的貿易工具掃清了道路。
德語媒體:台海戰爭是顯而易見的危險
《商報》指出,北京可能擔心隨著時間推移,對台動武的成功機率會下降,或許會想抓住當前時機發動進攻。《時代線上》認為,中國電動車在價格、性能和軟體上還未優於德國競爭對手,但若忽視其潛力就太傻太天真。
IMF主席支持改革擴大中國投票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對可能賦予中國更多投票權的改革表示支持。她同時警告,若該組織仍沒有足夠財政支援來援助陷入困境的國家,將造成「毀滅性」後果。
中國黃金周提振經濟信心?學者:影響有限
中國自9月29日開始到10月6日迎來今年最長假期「黃金周」,官方估計國內旅遊人次上看近9億人次,可望創造超過7800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不過,中國正努力擺脫經濟困境,學者認為,這次長假帶出的經濟效益有限。
德國財長:德中雙方應進一步開放市場
受疫情影響中斷四年的德中高級別財金對話本周日得以恢復。雙方出席對話的最高代表分別是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何立峰表示,雙方都應鼓勵到對方國家去投資,並減少投資障礙。
提振措施收效不佳 中國經濟依舊低迷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儘管當局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措施,但中國經濟整體局勢仍不容樂觀。內需疲軟,工作難找的問題依然廣泛存在。
中國經濟疲軟,大興土木告一段落?
曾幾何時,基本設施建設一度成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現如今,隨處可見的空置住宅樓以及人跡罕至的橋樑公路卻凸顯出了中國過度建設的嚴重後果。
德語媒體:「我們需要有態度有支點的政策」
圍繞貝爾博克稱習近平為「獨裁者」的爭論還在繼續。德國漢學家撰寫評論指出,這位德國外長的言論表達了態度,而德國需要有態度、又能站得住腳的政策。這樣德國在為維護人類尊嚴而發聲的時候,才具有可信度。
中國製造業PMI止跌回升 觸底反彈有望?
中國官方公佈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的中國製造業活動出現了近半年來的首次擴張。有經濟學家認為,一系列指標表明中國經濟已開始觸底反彈。
人氣不再 外企對中國信心難拾
中國去年年底取消了嚴格的清零政策,重新打開國門。然而,難以預測的新政、與政府部門溝通不暢等等, 中國對於外資企業的吸引力已今非昔比。
客座評論: 許家印為什麼會走到今天的結局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話用在恆大集團的老闆許家印身上,也很恰當。時評人鄧聿文指出,許家印或許曾幻想著他的地產帝國「大到不能倒」,出了麻煩中國政府會來救。可他沒賭對習近平,習偏不吃這套。
恆大困境加劇中國房市動盪 習近平能救嗎?
陷入債務危機的恆大集團本週負面消息不斷,創始人許家印遭警方監視居住並控罪。專家分析,習近平出手打擊產業大老,可能為業界帶來「深遠影響」;而持續惡化的房市困境,恐使北京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
要中國還是要印度?尋求平衡的尼泊爾
尼泊爾總理普拉昌達訪問中國一周的時間裡,雙方承諾將增進貿易,促進旅遊,但他表示,尼泊爾不會加入任何安全聯盟。目前,印度是該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
中國黃金周旅遊:國內熱境外冷
中國即將迎來中秋節和國慶長假,經過數年疫情受限,旅遊市場熱度高漲。儘管價格翻倍,熱門城市的飯店依然客滿。但與國內游的火爆相比,出境游依然慘淡。
歐盟貿易專員結束訪華 實質性成果有哪些?
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已經結束的訪華之旅,到底能帶來多大的成效?他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的交談,達成了哪些協議?總的來說,他此次訪華談及棘手問題的語態,能讓中方明白歐盟的立場和關切嗎?
德國與中國:搖擺在搞貿易和「去風險」之間
今年德國經濟界在中國的投資仍然勢頭不減,其中緣由既來自中國,也在於德國自身。而這種發展與所謂的「去風險」政策卻是背道而馳。
海外債權人考慮申請清盤 恆大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恆大可謂是壞消息不斷,在恆大地產被立案調查、債務重組計劃面臨失敗之際,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海外債權人還在計劃,如果恆大方面在10月30日之前不能拿出新的債務重組計劃,就要對其發起清盤申請。
傳言和《孤注一擲》令泰國旅遊業倍受打擊
長期以來,充滿異域情調的泰國一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國遊客。然而社媒上聳人聽聞的傳言,以及新進走紅的一部大片,卻使泰國儼然變成了犯罪和詐騙的深淵,也嚇走了大批中國遊客。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內憂外患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了敘利亞總統阿薩德訪華,認為中敘雙方都需要對方成為反抗西方的盟友。《商報》則指出,在中國經濟因為地緣政治衝突而受到重重阻力的當下,國內的房地產危機將進一步加劇北京的困境。
習近平協助阿薩德重返世界舞台?
由於在內戰中的所作所為,敘利亞領導人阿薩德在國際上遭到孤立。現在他訪問中國。習近平希望與敘利亞建立"戰略夥伴關係"。
德語媒體:三年內德國移動網將同中國脫鉤?
在保障移動網路安全的問題上,德國內政部顯然正在加快步伐:三年內,德國移動網路將基本實現無中國組件的目標。但德國電信等營運商稱內政部的計劃"與現實脫節"。
德語媒體:中國人的忍耐也是有極限的
進出口數據急劇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一些企業和機構開始降薪和拖延薪水。中國經濟陷入了過去幾十年從未有關的艱難境地,當前的局勢對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想必也是一場嚴峻的挑戰。
歐盟擔憂對中國鋰電池依賴性日增
中國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包括關鍵產業鏈中的優勢,讓處在能源轉型之中的歐盟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加深。歐盟專家對此提出了警告。
就業市場低迷 催生中國新一代「全職子女」
今年六月,中國16至24歲年齡段的年輕人當中,失業率高達創紀錄的21.3%。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畢業就意味著失業,由於很多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回家啃老做「全職子女」的人也越來越多。
德國經濟研究所:德國汽車生產日益受到中國威脅
一份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報告說,今年上半年,德國進口的中國汽車和零件猛增75%,而其他方面的雙邊貿易貿易卻出現下滑。從這些數據中得出關於德國去風險化的明確結論還為時過早。
歐盟:歐洲經濟有能力應對中國的報復措施
布魯塞爾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開展反補貼調查的計劃之後,中國警告此舉將嚴重損害中歐貿易關係。周五歐盟做出回應,堅稱歐洲經濟足夠強大,可以應對任何來自中國的報復措施。
中國最新經濟數據:希望曙光初現?
中國官方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表明,政府的一套刺激經濟的「組合拳」打出後,見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房地產市場和青年失業率,仍然是令中國政策層頭疼的問題。
憂國家安全 柏林阻止中資收購德國衛星企業
法新社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德國政府近期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中國資本全資收購一家德國初創衛星企業。由於擔心對中國經濟的過度依賴,柏林近期一直在推動「去風險」措施,德國對華立場也越發強硬。
電動車不能重蹈光伏覆轍?歐中光伏產業的「恩怨情仇」
歐盟擔心本土汽車製造商被有價格優勢的中國競爭對手搶佔市場,就像當年本土光伏產業被中國太陽能產業擊敗一樣。如今,歐洲已對中國光伏產品形成了巨大的依賴。
罰款沒商量!中國再出手整頓教培行業
自兩年前中國推出「雙減」政策,打擊私營教育機構之後,中國教育部再出手,宣佈下月實施《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變相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最高可面臨10萬元罰款。
天津公共運輸被指拖欠員工薪水 民眾擔心生計
天津公共運輸被指欠工薪的消息受到網民的高度關注,相關話題一度沖上微博熱搜,民眾感慨生活艱辛的同時,也擔心經濟形勢下行的背景之下,各行各業都會出現危機。
北京樓市現生機 但房地產恐難擺脫困境
「認房不認貸」規定實施後,北京樓市出現熱銷,房地產有回暖跡象,不過有專家擔心,這個舉措難以廣泛阻止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走勢。
路透:碧桂園六隻債券獲准延長還款期
遭遇債券兌付危機的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周一獲債權人投票批准,將六隻境內債券還款期延長三年,消息傳出後碧桂園股價小幅上漲。
失業率高怨氣大 ?李佳琦言論惹眾怒
中國電商網紅李佳琦在直播間回懟一位吐槽化妝品價格太貴的網友,要其從自身找原因,有沒有在認真工作?李佳琦的回應立即引發公憤和海量評論,有網民認為他忘了百姓疾苦:「年輕人躺平擺爛不是因為不想努力不想掙錢,而是沒有機會」。
德語媒體:慕尼黑車展上的中國旋風
德國是傳統的汽車工業大國,但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中國汽車製造商卻讓德國汽車工業的尷尬境地暴露無遺,燃油汽車已經沒有了未來,但德國的電動車技術卻還在起步階段徘徊不前。
中國8月進出口繼續雙降 但幅度好於預期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8月份進出口同比下降幅度好於預期。就總體經濟而言,分析師認為,中國有可能無法實現政府定下的約5%的年度增長目標。
中國金融界危機不斷 信託業巨頭陷財務困境
中國最大私人信託公司中融信託傳出財務危機,無法完成信託產品的兌付,影響範圍可能達到人民幣3500億元。中國金融圈人士擔心,房地產和信託業的危機,是否可能引爆更大的中國經濟危機?
牆外文摘:眼看著習近平毀黨,紅二代「竟無一人是男兒」?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統治無能,民心全失,外部壓力空前,然而紅二代紅三代未能形成氣候,明知習近平會毀了黨,但又找不到足以挽狂瀾於既倒的治亂世之梟雄,各自憂心忡忡,而又無所作為。
客座評論:習近平「經濟思想」的破產
習近平強行獲得中共總書記第三任後,為了樹立偉大形象, 努力把自己打扮成無所不知的萬能領導。並要人們學習他的思想尤其是所謂的經濟思想。 最近在南非的金磚峰會期間,新華社專門給那裡參會的人特別是非洲政客們,召開了一個習近平經濟思想報告會。
「認房不認貸」官宣 中國一線城市出大招救樓市?
最近幾天,北上廣等中國一線城市前後宣佈執行「認房不認貸」。低迷已久的樓市是否會因為新政策出現新的生機?
拯救股市 中國證監會宣佈階段性收緊IPO
中國證監會8月底宣佈將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事實上,從今年7月至今滬深交易所就處於IPO事項「零受理」狀態。但專家並不看好這樣的措施,為什麼?
德語媒體:習近平在瓦解中國崛起的基礎
失業率居高不下,房地產企業紛紛暴雷,外來投資急劇下滑,中國經濟將如何走出低迷狀態,目前還很難定論,不過多數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並帶動全球的時代已經成為了過去。
德語媒體:中國不是第二個日本
中國經濟是否面臨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的困境?《新蘇黎世報》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應有決心和手段扭轉局面。《南德意志報》注意到,碧桂園的債務危機也涉及到外國投資。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危機帶給西方的教訓
曾幾何時,中國經濟的迅猛騰飛曾令一些西方人對專制政權的超高效率羨慕不已。然而現如今,中國經濟又突然開始在多個層面陷入困境,西方是否能從中可以得到一些教訓呢?
入境中國旅客不再要求核酸或抗原檢測
從本周三(8月30日)開始,中國將不再要求入境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本月發布的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清零」政策的突然取消可能導致隨後兩個月內近200萬人超額死亡。
上一頁
第10 頁,共4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