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專題報導:2024年台灣大選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聯部長劉建超會美高官 北京釋放何訊息?
台灣舉行大選幾天前,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訪美,並與美國副國安顧問費納談到台海與南海議題,此舉被認為是美中雙方恢復溝通管道的努力之一。此前,劉建超在紐約出席美國智庫活動,稱「不相信任何形式的戰狼外交」,並表示「中國無意重塑世界秩序」。
馬英九:就兩岸關係而言必須相信習近平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台灣大選在即,前總統馬英九接受DW專訪。去年才訪中的馬英九反覆強調,他8年任內台海平靜無波,現在的備戰思維恐帶來災難。他也提到了兩岸統一的條件就是和平跟民主,要由人民決定,並強調要試圖說服北京,「以武力作為最後的手段,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台灣。」
港移民踏足台灣選戰場:「在台港人兩面不討好」
台灣一度是港人展開新生的熱門目的地,但對於部分人來說事與願違,「香港牌」熱潮亦已退卻。對比2020年台灣大選,移台港人對於這次選舉及四年來的生活感受複雜和矛盾。成為台灣人沒多久的前香港區議員徐百弟,選擇親自參選一場幾乎「必輸」的立委選舉。
台灣大選之際金門與廈門建橋更引爭議
在金門修建一座連接廈門的大橋?一些金門居民贊成,認為會推動經濟增長;也有一些特別是年輕選民反對,認為這會逐漸侵蝕金門的政治自由。有人問說:要發展,難道就只有與大陸連結這一種選項?
北京攻台有哪些可能的場景?
本周六,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引起國際高度關注。北京一再強調,這將是在「戰爭與和平」之間做出選擇的一場選舉。關於這場假想「戰爭」會以何種方式出現,專家做出了推測。
在德台灣人如何看待台灣總統大選?
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在本周六舉行。在德國工作生活的台灣人如何看待這場大選?他們會支持哪一組候選人?他們會不會返台投票?他們和台灣在地選民關注的焦點是否會有不同?
台灣選舉倒數四天 中國發射衛星飛越台灣南部上空
台灣週二(1月9日)下午發佈國家級警報,稱「中國於15:04發射衛星,已飛越南部上空」。距離台灣總統大選僅剩4天,同日稍早,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一場國際記者會告訴DW記者,「對和平有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台灣要建立威懾力量。
注水導彈?美媒:情報稱火箭軍因腐敗遭習近平整肅
彭博社報導稱,美國情報部門獲得的訊息顯示,中國軍中腐敗橫生的跡象使得軍隊是否具備打仗能力受到質疑。習近平因此決心大力整肅,撤換大批火箭軍將領。
台灣選前「超級星期天」:蔡英文與三黨候選人說了什麼?
台灣大選進入最後衝刺,三黨總統候選人在選前最後的一個星期天,不約而同選擇在南台灣造勢、拉抬選情。台灣總統蔡英文也久違地接受台媒專訪,談及她執政八年的政績。與此同時,再有中國氣球穿越台灣本島上空。
反制美對台軍售 中國宣佈制裁五家美軍工企業
中國周日宣佈對五家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以回應美國對台軍售以及美國對中國公司和個人的制裁。美聯社認為,此類制裁通常只是象徵性的。
解碼中國:台灣大選 兩岸主張之異
台灣即將迎來總統大選,與大陸的關係依然是選戰中的重要話題。兩岸之間互不承認主權、維持現狀、憲法刻在心中……三名總統候選人在電視辯論會上表達了何種態度?
台灣譴責中國氣球 稱其為安全威脅和心理戰
台灣國防部周六指責中國威脅航空安全,以頻頻向台灣附近或上空投放空飄氣球的方式,對台灣民眾發動心理戰。眼下正值台灣總統大選臨近的關鍵時刻。
中國氣球穿越台灣本島到底是不是「介選」?
台灣總統大選即將登場,此時頻頻有中國氣球穿越台灣本島上空,遭質疑是「介選」。專家告訴DW,對中國來說,氣球成本低,卻很容易就引發話題炒作空間。美國雖未對氣球相關報導表態,但強調支持台灣民主,並呼籲各界勿干預台灣選舉。
中國公佈第三艘航母「福建號」氣球再入台灣上空
台灣選舉進入倒數10天,中國官媒央視2日報導公開解放軍軍演畫面,其中還罕見釋出最新航母「福建號」的高清畫面,包含首度曝光的電磁彈射軌道。此外,中國多枚空飄氣球也飛越台灣上空。
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我不介意被稱作「公主」
藍白合破局之後,吳欣盈出線成為柯文哲的副手搭檔。出身台灣顯赫家族新光集團第三代,在DW專訪當中,吳欣盈提到了柯文哲與民眾黨的觀點,認為台灣是中美之間的乒乓球,要求北京對台開啟新的對話框架是唯一選擇。
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專訪
藍白合破局之後,吳欣盈出線成為柯文哲的副手搭檔。出身台灣顯赫家族新光集團第三代,在DW專訪當中,吳欣盈提到了柯文哲與民眾黨的觀點,認為台灣是中美之間的乒乓球,要求北京對台開啟新的對話框架是唯一選擇。
女力未竟?四名台灣女性政治人物的選戰故事
台灣擁有華人世界首位女總統、女性立法委員比例為亞洲之最。數字漂亮,現實並不理想。新屆選舉將至,DW採訪4名來自不同政黨、世代的女性立委候選人,聽聽她們的個人故事與觀察,窺見台灣性別議題有什麼未竟之處?
習近平再提兩岸統一 蔡英文:台灣人決定
台灣即將在下週舉辦總統大選。現任總統蔡英文在元旦致詞中表示,台灣逐漸擺脫「先走向中國,再走向世界」的宿命。面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到「統一是必然」的說法,她則強調,兩岸關係走向,應由台灣人民決定。
有台海與南海背景的前海軍司令成為中國新防長
前海軍司令員董軍周五被任命為中國新一任國防部長,接替四個月前從公眾視野中消失的前防長李尚福。有分析人士指出,這有利於中美軍方接觸,「董軍應該熟悉如何處理中美軍方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如果遇到中美兩軍危機時,這一點很有用」。
突破性會談後 北京以強硬語調對美喊話
在中美軍事高層恢復高級別會談一周後,北京本周四言辭激烈地抨擊美國,批評美國保持著「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對於中國防長的繼任人選以及三名中國軍工系統高層被撤銷政協委員資格這樣的敏感話題,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則選擇避答。
全面中止兩岸ECFA?中方表明可能採取措施
台灣2024大選進入最後倒數,中國國台辦27日表明,若民進黨政府繼續「堅持台獨」,未來有可能再度對《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和兩岸經貿採取更多限制措施。台灣官方和在野的國民黨怎麼看?
藍綠民調拉近 中國台商返鄉投票意願增加
隨著2024年台灣大選進入最後階段,數十萬在長住中國的台商、台幹和眷屬,成為藍綠角力的兵家必爭之地。在中國的台商究竟是怎麼看待本次大選?他們又是否真的會回台投票?
台灣人不會接受「和平統一」?賴清德陣營發言人怎麼說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曾經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北京強調「台獨意味著戰爭」時,「台獨」出現了什麼變化?
賴清德發言人:台灣人已無法接受「和平統一」
DW專訪賴清德競辦發言人趙怡翔。他引用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反覆重申,「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名叫中華民國」,也稱「台獨不是賴清德現在的選項、也不是民進黨的」。至於是否凍結「台獨黨綱」,可以是選後討論的選項。
媽祖交流:中共干預台灣大選一大武器
根據一份政府報告,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中國大陸與台灣方面組織了70多次大規模的宮廟互訪活動,涉及至少20400人。其中至少有9次活動由中國政府提供部分資助。
2024全球經濟展望: 中國、川普和下一個「黑天鵝」
如果說過去幾年教會了人們什麼道理的話,那就是在全球經濟問題上,總會有意料之外的情形發生。那些希望2024年經濟能稍微穩定的人們,這次可能要失望了。
台灣大選臨近 解放軍再度越過台海中線
台灣國防部稱,這兩天偵測到中國軍方的軍機、軍艦再度越過台海中線。解放軍的行動並未因接近台灣總統大選而減少,而外界也關注本次總統參選人對中國的態度。
胡蘿蔔加大棒?中國恢復輸入台灣石斑魚
中國最近針對兩岸經貿公佈多項措施,先是認定台灣對大陸構成貿易壁壘,又中止ECFA的部分產品關稅減讓。但在22日,國台辦宣佈恢復台灣的石斑魚輸入;這一系列舉動,被路透社形容為「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
中美時隔一年恢復軍事對話 專家:關係仍冰冷
中美高階軍官週四在線上會晤,重申保持兩國軍事對話的重要性,但從中國國防部的官方聲明,可見雙方在重大議題上仍意見分歧。有專家認為此次互動具「融冰」效果,還也有分析人士直言,這「並非重大突破」。
挾ECFA介入大選?北京結束部分台灣進口產品的關稅減讓
中國財政部宣佈結束對從台灣進口的部分化學品的關稅減讓,台灣指責北京進行"典型的經濟脅迫"。目前離台灣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還剩下二十餘天。
台灣三黨總統候選人舉辦首場政見發表會
台灣周三(12月20日)晚間舉行2024總統大選首場政見發表會,三位候選人首度正面交鋒,議題從兩岸立場到內政,火藥味十足。
美媒:習近平告訴拜登「中國終將統一台灣」
有美媒引述消息披露,習近平在舊金山「拜習會」期間告訴拜登:中國終將統一台灣,只是時間問題。中方還要求拜登發佈聲明,表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台灣,但遭美方回絕。對此,白宮拒絕證實,但稱習近平想統一「不是新鮮事」。
2023自由指數出爐 中國排名很靠後
美國和加拿大的智庫聯合推出最新版人類自由指數。2021年全球自由度有所惡化。中國排名小幅上升,但非常靠後,香港的總分10年來一路下滑,台灣則在亞洲排名最前。
美批准對台軍售 北京:將對相關企業採取反制
美國國務院批准對台灣出售3億美元設備軍售,以幫助維護台灣的戰術資訊系統。這是拜登任內第12度對台軍售。中國外交部表示譴責,並將對參與對台售武的企業採取反制措施。
台灣偵測到兩只中國氣球踰越台海中線
台灣國防部周一表示,上周日9時3分和14時43分分別偵測到一隻來自中國的熱氣球踰越台海中線北端,繼續向東飄動。這已經是台灣國防部一個月內第二次偵測到中國熱氣球踰越台海中線。
台灣總統大選:中國如何看賴、侯、柯
台灣2024年大選最後倒數30天,隨著在野的國民黨及民眾黨「藍白合」破局,如今三黨候選人組合都已底定。中國正密切關注這場選舉,專家認為儘管中方不樂見民進黨繼續執政,但對於當前兩大在野黨候選人似乎也有所顧慮。
經歷國共內戰的最後一代台灣老兵
曾參與過國共內戰的最後一代台灣老兵們講述了過去的經歷,其中一些人尚未成年便被迫踏上征途。他們感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
中國:台灣對陸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
台灣大選倒數不到1個月,中國商務部15日主張「台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但未宣佈將採取何種行動。這項貿易壁壘調查原定在台灣選前一天截止,如今提前公佈結果;台灣則批評中方調查「不符事實、政治操作」。
中美軍事對話何時恢復?
《金融時報》報導稱,拜習會約定雙方恢復軍事對話前,兩國高級國防官員曾舉行秘密會晤。另據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近日表示,預計美中之間的軍事會談最遲將在數月內舉行。
國台辦台灣選前猛批民進黨 專家:老調重彈
台灣明年1月的選舉倒數1個月,而中國的國台辦選擇在此時針對一系列政經議題做出回應,著重在抨擊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專家認為,中國此舉是「老調重彈」,且雖然北京的作法相較4年前較為含蓄,但這種策略對選民產生的影響有限。
防中國開戰風險 美國會建議銀行做壓力測試
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12日提出將近150點的「政策藍圖」,欲重新設定美中之間的貿易關係,要求政府針對北京對美國經濟造成的損害進行「強硬反擊」。此外,委員會也建議,為因應中國可能對外侵略的戰爭風險,聯準會應對美國銀行進行抗壓測試。
台灣2024總統大選誰能脫穎而出?
「賴蕭配」將帶領民進黨繼續執政?還是「侯康配」會讓百年大黨「國民黨」在睽違8年後,重回總統府?又或是來勢洶洶的民眾黨「柯盈配」,將會打破藍綠,讓台灣進入第三次政黨輪替?
客座評論:香港人看台灣總統大選
每次台灣選舉都很重要,但有些屆別來得特別重要。譬如上一屆,蔡英文VS韓國瑜,香港人視為「華人社會最後抵抗共產政權」的保衛戰,香港的悲情氣氛也多少影響到台灣民眾的「芒果乾」(亡國感)效應,所以許多海外人士返台投票保衛家園。這次呢?
中國囤積黃金 備戰台海還是未雨綢繆?
中國2023年持續購買黃金,是國際黃金市場上最大的買家。聯繫到侵烏戰爭爆發前俄羅斯的類似舉動,有分析人士擔心,這是北京為武力攻台做準備的一部分。
沙利文: 美國將為臺海穩定「挺身而出」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週六表示,華盛頓及其亞洲盟友將「挺身而出」維護臺灣海峽的穩定,並重申其對南海航行自由的承諾。
美國會公佈《國防授權法案》 擬助台練軍
美國國會軍事委員會7日公佈2024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協商版本報告,內容涵蓋多項涉台計劃,要求美國國防部替台灣軍隊制定綜合訓練計劃,並在網路安全方面強化與台灣的合作,以提升台灣戰力。
德台成立對話平台 促進公民社會交流
德國外交部宣佈,與台灣成立一個新的對話平台,進行公民社會交流。台灣外交部表示,這是今年與德國簽署的第三個協議。
中美外長通話 磋商以哈衝突
中國外長王毅、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通電話,布林肯重申各方應努力避免以哈衝突擴大。王毅在通話中則多次提及台灣問題。
專訪:此時此刻,在香港做獨立新聞是種覺悟
「如果要怕的話,就乾脆什麼都不要做就好。」《立場新聞》被迫停運後,前採訪主任林彥邦另起爐灶創辦獨立媒體 ReNews。一人新聞台,專注紀錄香港巨變的此時此刻,報導主流媒體不敢寫的內容——逆風的代價是什麼?
上一頁
第4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