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專題報導:2024年台灣大選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不只禁限制水域 兩岸治權爭議有哪些?
中國漁民在金門、廈門水域落海死亡事件,再度將台海管轄權爭議推上風口浪尖。中國國台辦早前駁斥台灣單方面劃分的禁限制水域不存在,否認多年來互不越界的默契。究竟兩岸之間的「灰色地帶」還有哪些?
在慕安會看美中關係:強權競爭將世界推向新冷戰?
慕尼黑安全會議18日落幕,討論重點除了加薩及俄烏衝突,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的專場演說也是關注焦點。DW在場邊訪問中國專家李成,他認為美中關係在拜登執政下並未明顯改善;而若川普執政,在台灣問題上可能有利於中國,但在貿易方面卻可能對中國強硬。
金門翻船案升高兩岸衝突?學者:互有默契
中國漁船遭台灣海巡驅離導致漁民落海死亡後,中方宣佈在廈金海域常態化執法巡查;台媒報導,19日便有4艘中國執法船舶在該地區出沒。對此,學者認為,中國雖不希望衝突升溫,但仍須對此做出「姿態」。
美高官:支持資助太平洋島國 抗衡中國影響力
美國眾議院高官麥考爾支持為美國盟友太平洋島國撥款,以對抗中國的影響力。這些太平洋島國此前警告美方,中國正積極拉攏他們、利誘他們舍棄台灣。
解碼中國:無可避免的台海緊張局勢
剛剛開始的龍年裡,台灣海峽會太平無事嗎?專家們普遍認為,雙方劍拔弩張的態勢將會繼續保持。而對於美國來說,他們最不希望的就是在大選之年,世界上出現新的危機熱點。
拿不到美國金援 太平洋島國信函指北京利誘
面對美國國會預算延宕、新資助遲遲未獲批准,許多跟美國結盟的太平洋島國感到越來越焦慮。這些國家警告美方,中國正積極拉攏他們、利誘他們捨棄台灣。
中國快艇金門翻覆致2死 台陸委會:執法無不當
一艘中國籍快艇周三(2月14日)在金門海域越界捕魚遭到台灣海巡人員驅離,其中2名中國船員落海身亡。 中國國台辦表示強烈譴責,但台灣陸委會15日表示該船隻因拒絕接受檢查而蛇行,導致船隻翻覆,而台方執法過程「並無不當」。
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將卸位 傳春節後訪台
美國國會「抗中大將」蓋拉格上週宣佈不再競選連任,由他所領導的「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未來走向也成為關注話題。台灣媒體報導稱,蓋拉格將於2月21日率團訪台,並且將和賴清德及韓國瑜等人會晤。
創新高:8枚中國氣球踰越台灣海峽中線
新春伊始,台灣國防部周六(2月10日)表示,在過去24小時內偵測到8枚中共空飄氣球踰越台灣海峽中線,創單日最高,其中1枚在台灣上空消失,1枚穿越
瓜地馬拉:不與台灣斷交 但與中國做生意
瓜地馬拉總統阿雷瓦洛周四(2月8日)表示,瓜地馬拉無意與台灣斷絕外交關係,並承諾同時加強與中國和台灣的關係。
蔡英文農歷新年談話:讓台灣與世界融為一體
在中國軍方發布音樂影片敦促台灣「回家」,同時展示模擬導彈攻擊的圖像之後的第二天(2月8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她的農歷新年談話中感謝了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表示 「將尋求合作與繁榮,讓台灣與世界融為一體」。
台灣禁團客赴中旅遊 業者:變成鬥爭武器
台灣觀光署在春節前夕突拋震撼彈,以當前不適合台灣民眾前往中國旅遊為由,即日起禁止旅行社組團前往中國,讓業者批評政府選前承諾跳票;中國國台辦則稱台方「出爾反爾、政治操弄」。
台駐美代表稱中國科技靠「抄襲」 中方駁斥
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近日接受外媒採訪時指出,中國晶片廠透過「欺騙、抄襲」發展,但仍難以跟台灣匹敵。他也反駁美國前總統川普的說法,稱台灣並未搶走美國半導體業的工作。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也有所回應。
台灣首次成功從外國引渡台灣民眾返台
台灣法務部2月7日宣佈,已於今年1月15日從波蘭成功引渡一名因涉詐欺遭通緝的劉姓男子回台,創下台灣自外國引渡台灣民眾返台首例。
防衛戰略要島 菲律賓欲強化巴丹軍事部署
菲律賓軍方表示,計劃在該國北部巴丹省(Batanes)加強軍事部署。巴丹省與台灣之間相隔巴士海峽,距離不到200公里。隨著中菲南海衝突升溫、台海風險未解,巴丹省對於菲律賓的戰略重要性只增不減。
瓜地馬拉欲發展對中貿易 外長:維持與台關係
諾魯今年1月與台灣斷交轉向中國,讓台灣僅剩的12個友邦的外交動向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其中,中美洲國家瓜地馬拉外長日前受訪時表示,正在考慮與中國建立貿易往來,但同時也希望維持與台關係。
沙利文:(美中)領導人之間的對話無可替代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智庫外交關係協會舉辦的活動上表示,白宮對華接觸戰略取得積極影響,美中兩國都同意盡快安排拜登總統和習近平主席進行電話通話。但他也承認,兩國在俄烏問題上分歧嚴重,在紅海和朝鮮半島局勢上也未取得進展。
中國啟用M503西向東航線 為何讓台灣跳腳
中國民航局30日公告將啟用M503航線W122、W123銜接航線由西向東運行,提升空域運作效率。消息公佈後隨即引發台灣輿論關注。這條航線究竟有何特別之處?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中美高層低調會晤 北京加大對台軍事壓力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和中國外長王毅在泰國舉行會晤的同時,解放軍海空軍在台灣周邊進行「聯合戰備警巡」。中方會後表示,雙方就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美國則披露習近平和拜登將再通電話。
吐瓦魯「挺台總理」選舉失利
親台灣的吐瓦魯總理在周五的選舉中失去議會席位,這加劇了人們對這個太平洋島國可能準備在外交上轉而承認北京的猜測。
下個奔赴中國的島國?吐瓦魯大選為何受矚
吐瓦魯週五舉行大選,選後會否與台灣斷交受矚目。台灣指控中國「介選」的同時,美國呼籲各國擴大與台灣往來。這個人口不到2萬的太平洋島國如今成為美、中、台的外交角力場,選舉結果甚至可能動搖西方太平洋陣線。
美國會訪台代表團:堅定、真實且百分百跨黨派支持台灣
台灣當選總統賴清德周四會見了贏得大選以來首個訪台的美國現任議員代表團,表示希望美國能夠繼續堅定地支持台灣。美議員預計北京可能會在「520」之前對台灣「搞一些動作」。
觀選惹議遭台灣境管 王志安:紅綠一家親
前央視記者王志安到台灣觀選,期間參加台灣網路脫口秀《賀瓏夜夜秀》,形容台灣選舉文化像一場秀,「把殘疾人推上去煽情」,引發歧視爭議。王志安則是批評民進黨消費身障者,一連串貼文暗諷民進黨與共產黨無異。
祝賀賴清德激怒中國 菲總統表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祝賀賴清德當選下任台灣總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建議他「多讀讀書」。菲國防部長回應毛寧言論「低級下流」。在言辭交鋒後,菲總統馬科斯周一表示:「我們不贊成台灣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
美國願出手抗中保台? 台美專家意見不一
台灣大選落幕後,被中國視為「台獨派」的賴清德成為台灣準總統。隨著中國在世界影響力不斷提升,台海衝突可能將成為東亞甚至擴及世界的戰爭導火線。面臨中國可能對台實施的行動,美台專家似乎也出現不同看法。
台灣偵獲6枚中國空飄氣球 創單日數量新高
台灣國防部周一表示,截至周一上午6時的過去24小時內,共偵測到創下紀錄的6枚中國空飄氣球飛越台灣海峽,其中一枚直接穿越台灣南部上空。
太平洋又一島國或背棄台灣?台外交部回應
太平洋島國諾魯在台灣大選結束時就立即宣佈與其斷交,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有消息顯示台灣在太平洋地區的另外一個邦交國吐瓦魯也有可能「倒戈」。
台灣民主的模樣?兩代海外中國人的選舉觀察
今年中國未有派團赴台觀選,海外華人卻似乎比往年更加踴躍。DW分別採訪2名來台觀選的海外中國人,他們來自六四及白紙世代,有人在監督唱票那一刻感受到自己不是局外人;也有人在台海緊張的此際,對台灣民主萌生危機感。
太平洋剩餘邦交國:我們與台灣的友誼堅如磐石
太平洋島國諾魯宣佈同台灣斷交之後,台灣在太平洋地區剩餘的三個邦交國紛紛表示與「中華民國(台灣)的友誼堅如磐石」。
達沃斯論壇 布林肯強調台海穩定關乎世界貿易
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美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台海若出現干擾將產生世界影響,"這是我們目前最不需要的"。他同時表示,中美高層今年將有更多互動。政商代表雲集的達沃斯論壇15-19日舉行。
否認金錢挖角諾魯 中駐澳大使稱不尋求建軍事戰略
中國駐澳大使肖千週三召開記者會,否認中國以金錢挖角諾魯,並強調中澳之間有更多合作的空間。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如何回應肖千的說法?
菲總統祝賀賴清德當選 中國外交部: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在社群網站上向贏得台灣總統大選的賴清德表示祝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建議馬科斯總統多讀讀書,正確瞭解台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賴清德就任前過渡期 中國打"觀望牌"
周末台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勝選總統,中國的反應頗為安靜。有分析人士認為,在賴清德上任前的這四個月裡,北京將謹慎計算改採取的舉動。
台灣大選結束了,你還好嗎?
1月13日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出爐後,有人落淚,有人激動,有人為未來擔憂,也有人淡淡地回歸日常生活。DW記者在三個政黨的開票之夜結束散場時,採訪了各黨的支持者,他們分享了自己在得知結果後的感受。
諾魯與台灣斷交 牽動中澳南太平洋佈局
諾魯與台灣斷交的背後,牽動著西方與中國在南太平洋的競逐,特別是澳洲的角色非常重要。諾魯與台灣二度斷交,據信與澳洲關閉在諾魯的收容中心有關。專家如何看待未來中國在南太平洋的佈局?
從德國對台灣歷屆大選表態 看德台關係變化
德國外交部在台灣大選後發布聲明祝賀台灣選民和當選者,但未提及敏感的「總統」一詞。以往德國在台灣總統選舉之後多半會發布表態聲明,僅2020年相對冷淡,德國之聲梳理德國政府對近五屆台灣大選的回應。
蔡英文接見美國訪團 諾魯宣佈與台灣斷交
民進黨的賴清德13日贏得台灣總統大選,外界相當關注美國與中國的態度。15日,美國派遣的非官方跨黨派代表團在台灣拜會了現任總統蔡英文,重申對台支持。同日,位於南太平洋的台灣邦交國諾魯宣佈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
賴清德當選 中國輿論失望中仍有期待
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當選台灣下屆總統,開啟了民進黨新一屆的執政。除了中國官方之外,中國民眾和專家又是如何看待這次的選舉結果?
德國祝賀台灣民主選舉 美國代表團訪台
德國外交部稱,台灣選舉自由、和平舉行,再次顯示民主在台灣紮根。美國在台協會發布聲明,兩位前任官員將對台灣進行選後訪問。
選後分析:台灣準總統賴清德的必答題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出爐,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558萬多票拿下勝利,但得票率40%是民進黨除了2000年以外的最低,也失去立法院最大黨的地位,被專家評為「慘勝」。接下來兩岸有哪些急迫的議題?可能兵戎相見嗎?
賴蕭配勝選 賴清德:台海和平是總統使命
台灣1月13日舉辦總統大選,民進黨的賴蕭配以超過550萬張選票贏得選舉。賴清德在開票結果公佈後向競爭對手致謝,同時表示,將維持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也承諾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與中國展開交流合作。
解碼中國:打混合牌!北京如何幹預台灣大選
經濟施壓,虛假訊息宣傳,發出威脅……北京方面使用了哪些方式試圖給台灣大選帶來影響?當然這些並未能阻擋賴清德成為新一任台灣總統。
台灣2024大選登場 微博限制主題標籤搜索
台灣總統及立委選舉13日上午正式開放民眾投票,中國網友密切關注,「台灣選舉」標籤也登上微博熱搜,但該標籤隨後遭到搜尋限制。DW將持續更新投票當日的重大事件。
布林肯會劉建超 再提台海和平穩定
台灣大選前一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見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共中聯部長劉建超。此前,白宮官員證實,美國將派出非正式代表團在選後訪台,並強調這符合「一中政策」和之前的慣例。
港移民首投族 陳健民:對民進黨失望 矛盾中含淚投票
「上一次投票我是在(香港)監獄裡投的。」台灣大選首投族中,出現一群國安法後移台定居的香港人,當中包括香港佔中發起人陳健民。大選前夕他接受DW專訪,回答港人首投族心中所想的問題。為何來到新的家園拿著民主選票,他卻說是矛盾、感慨與含淚地投下去?
台灣大選倒計時 各政黨進行最後的拉票沖刺
台灣大選進入最後的倒計時,各政黨都全力以赴,攻搶選票。投票前夕禁止拉票助選,誰是贏家,選民怎麼看?
官熱民冷?中國專家和輿論如何看台灣大選
中國官方選前推出「蘿蔔與大棒」,被視為是要影響台灣的選舉結果。然而受訪的中國學者和陸生都認為,其實這次中國學者和輿論對台灣選舉的關注度較少,這樣的反差是怎麼一回事?
中國經濟脅迫加劇 對台灣大選結果有何影響?
台灣總統大選前夕,中國一方面中止ECFA關稅優惠、打擊化工產業,另一方面又重新開放石斑魚進口,遭批「以商逼政」、介入台灣選舉。 DW訪問業界代表及專家,談北京的經濟脅迫策略在近年來有何變化,對選情實際影響幾何?
國台辦:賴清德「新局」是台海危局 台外交部批粗暴介選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周三呼籲台灣民眾「認清民進黨『台獨』路線的危害性」,做出正確選擇。台灣外交部和主要陣營候選人做出回應。
白宮擬台灣大選後派代表團訪台 所為何來?
美國政府正計劃1月13日台灣選後派遣一個非正式代表團訪台,同時也呼籲中方不要試圖干預台灣選舉,美方也不偏袒任何一位台灣總統候選人。中方也立刻做出回應。
上一頁
第3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