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正在尋求開放經濟」
2016年12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一,中國表示已向世貿組織遞交起訴,認為美國、歐盟依舊使用第三方"替代國"數據進行反傾銷稅計算違反了世貿組織規定。中國商務部在網站上指出,所有世貿組織成員都有義務停止使用"替代國"數據進行反傾銷稅的計算。
德國之聲:有人發出指責,認為北京想在全球貿易中獲得有利條件,但不履行義務,比如外國公司要遵守(與中國企業)不同的規則。 您怎麼看?
凱瑟琳‧楊:是的,的確是有不同。我們必須記住,作為投資者,在中國經商時,我們談論的是一個新興市場。中國正在尋求開放經濟,尋求開放其資本市場。但是,一個封閉的經濟不能突然變成開放的經濟,需要一個過渡的過程。所以,說到外國投資,就像國有企業一樣,改革才是中國人的關鍵要素,我們在將來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關於改革的討論。
德國之聲:有觀點認為,中國在現階段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那麼中國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凱瑟琳‧楊:我們看看中國現在在做什麼,北京現在發展的一個重點項目是"一帶一路",這個項目包括了海運和鐵路。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在全球範圍內提高軟實力的一種方法-- 特別是在我們看到有很多政治不確定因素的歐洲和美國。我們看到,中國給許多國家提供了刺激經濟的機會。這些對美國和歐洲來說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情況,因為中國有能力並且有資金去做這些項目。
德國之聲:中國可能也會採取行動,因為北京已經表態,將會減少其在歐洲市場的過剩鋼鐵產能。您對此怎麼看?
凱瑟琳‧楊:不要忘記,我們今年看到,中國政府提出了許多供應方面的改革,北京要求鋼、煤等產能過剩的行業減緩生產,去產能的舉措將持續到2017年。這非常重要,因為中國以出口而聞名。我們也必須意識到,中國正在試圖轉變其經濟模式,從依賴出口轉變為刺激國內消費。這會影響到許多出口貨物給中國消費者的跨國公司。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