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議會大選
2014年1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末,孟加拉安全力量向示威人群開槍,反對派活動者焚燒100多處選舉站。至少有13人在同選舉相關的暴力事件中喪生。周日孟加拉議會大選遭到反對派強烈抵制。在全國300個選區中,反對派抵制153個,在這些選區,執政黨及其聯盟不戰而勝。換言之,選舉只在餘下的147個選區進行。
此前,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Sheikh Hasina)拒絕反對派提出的下台以及任命一名中立仲裁者監督大選的要求。美聯社分析認為,這是導致反對派抵制大選的原因;而反對派抵制大選使本次選舉的合法性成了問題。
反對派抵制大選
反對派採取各種襲擊手段,他們組織罷工、攔截運輸,自去年下半年以來,該國在政治暴力中喪生人數已超過286人。首都達卡的一位沒有參加投票的市民說,"從未想到選舉會成現在這個樣子。政府和反對派都要對目前的狀況負責。他們都不願設立民主機制。"
在孟加拉北部的朗布爾市(Rangpur),警察向企圖佔領一處選舉站的人開槍,射殺兩人。在尼爾帕瑪市(Nilphamari)發生類似情形,警察向約20人開槍,打死兩人。《達卡明星日報》報導,以上4名死者均是反對黨伊斯蘭大會黨成員。警方稱,其他7名死者在其他地方被殺,其中包括一名國家選舉委員會的官員。當地媒體報導,選舉前的夜間,襲擊者在各地焚燒了127座臨時作為選舉站的學校。
周一公佈選舉結果
周日的投票於當地時間8點開始,16點結束。計票工作隨後開始,最終官方數據要到周一早晨公佈。
直到周日下午,參選率顯得較低。選舉委員會主席阿赫馬德(Kazi Rakibuddin Ahmad)認為,這同若干政黨的抵制有關。歐盟、美國和大英國協均沒有派觀察員前往孟加拉國。美國國務院的一名新聞副官說,華盛頓對孟加拉各主要政黨未能就自由、公正及可信的選舉達成共識而深表遺憾。
不長的歷史上總統遇刺多次
孟加拉國的政治暴力由來已久。該國自1971年獨立以來,兩名總統遇刺身亡,19次暗殺總統未遂。
今次的權力鬥爭也在執政的哈西娜總理同前總理卡莉達‧齊亞(Begum Khaleda Zia)之間展開。齊亞是孟加拉國第一位當選的女總理,曾主導該國政壇達20年之久。她是被刺殺的齊亞‧拉赫曼的遺孀,現又有意參與角逐。上周,當侷限制齊亞出門。
齊亞當年率領民族主義黨贏得競選,但其主要執政聯盟(2001-2006)是伊斯蘭大會黨,該黨是孟加拉國最大的伊斯蘭政黨。該黨的政敵認為,像伊斯蘭大會黨這樣的伊斯蘭激進黨派在一個世俗的孟加拉社會裡沒有地盤。孟加拉國的居民雖多數信仰伊斯蘭教,但國家卻是受著建立在英國普通法基礎上的世俗法統治。
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孟加拉國目前仍然是亞洲最貧困國家之一,然而過去5年間,該國的經濟總量每年在以6%的速度增長,並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紡織品生產大國。這段期間,孟加拉的貧困人口比例也下降了2%,不過該國1.54億人口的三分之一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法新社評論稱,周日的議會選舉本來是這個年輕的國家向國際社會展現民主成就的良好契機,但隨著該國主要反對派抵制選舉,且圍繞選舉不斷發生造成嚴重傷亡的暴力,外國投資者很可能望而卻步。
來源:美聯社、法新社 編譯:李魚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