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天然氣
成分以甲烷為主的氣態礦物燃料。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斷天然氣供應-俄羅斯懲罰烏克蘭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從2006年1月1日起將中斷為烏克蘭的天然氣供應。據稱這是出於經濟原因。但實際上也是俄羅斯對烏克蘭靠攏歐洲的一個懲罰。
波蘭問施羅德:是國家利益還是個人利益?
施羅德將成為波羅地海工程公司的監事會主席,讓外界對施羅德是否牟取私利產生了懷疑。國外也對施羅德提出了批評。一直對波羅地海輸氣管道工程持批評意見的波蘭自然不會放過此次機會。以下是德國之聲記者勞騰貝格發自華沙的報導。
德俄天然氣管道動工
本周五(12月9日),德國和俄羅斯共同建設的波羅地海天然氣管道工程在俄羅斯北部正式開工。
俄羅斯同歐盟在倫敦舉行峰會
周二,莫斯科代表將在倫敦展開同歐盟為期一天的高峰會晤。會談的主要議題是圍繞簡化簽證手續、伊朗的原子計劃以及俄歐雙方繼續在能源領域合作的可能性。
麗塔迫使美國重新考慮能源政策
颶風麗塔不斷接近美國墨西哥灣海岸,導致數百萬人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德克薩斯州的道路一度出現堵塞現象。自然災害對美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因為美國東南部沿海地區 有多家石化工廠。
天然氣供應戰略性東進 俄羅斯人欲「雙管齊下」
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周三表示,他們已經與三家中國最大的國有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進行了談判,希望通過兩條天然氣管道,每年向中國輸送6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中海油傅董一個電話令美國振蕩
加利福尼亞中午時分,優尼科石油公司的總裁專機剛要起飛前往泰國,總裁查爾斯.R.威廉松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人是中國中海油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傅成玉。這個電話注定要在美國掀起一番大浪。
日本強烈批評中國在東海開采天然氣
漢諾威博覽會:德國公司加入俄羅斯天然氣開采
今年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最讓人感受到的是德俄友好合作的氣氛,不僅俄羅斯是本屆展覽的夥伴國,而且兩國頭面領導人均親自登台,為簽署價值數10億的合同撐腰喝彩。
前景看好:天然氣汽車已經很實用
在天然氣工業的大力推動下,10年前,德國誕生了首批天然氣汽車。目前,已經有二萬輛天然氣汽車賓士在德國的公路上。這種汽車不僅有利於環境保護,在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今天,使用廉價天然氣的汽車前景更為看好。德國之聲中文部記者張曉穎就此電話採訪了歐洲天然氣汽車主要製造廠之一、設在呂塞爾斯海姆的歐寶特種汽車公司總經理史蒂芬-施拉赫。
中國人太多-義大利城市用中文出具天然氣帳單
俄國企業全球出擊
在人們的概念中,俄國已經成了一個經濟上比較落後的國家,是西方企業尋找發財機會的樂園。然而,現在的俄國與兩、三年前的俄國已經不一樣了,它們不甘心等著被人吃掉,也已經開始考慮如何去「 吃人」了。
從新疆通到上海的天然氣管道
法蘭克福匯報報導了中國的又一個巨大的基本建設項目:從新疆直到上海的天然氣管道。總長為4200公里,工程將借助外國投資進行建設。
巴斯夫繼續看好亞洲市場
路德維希港的化學康采恩巴斯夫不顧全球性經濟衰敗的影響仍然堅持其亞洲政策計劃。巴斯夫董事會負責亞洲事務成員赫爾穆特.貝克斯周三在北京對記者表示,決策不應被短期動蕩所左右。
上一頁
第9 頁,共9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