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天然氣
成分以甲烷為主的氣態礦物燃料。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美國威脅制裁北溪 德國政界憤怒
美國國會通過兩份決議,同意對波羅的海"北溪"2號線輸氣管道進行制裁。這一做法在德國政界和經濟界引起不滿,被認為是一種威脅手段。
美國眾議院將對北溪2號管道項目進行制裁
對於北溪2號輸油管項目,美國人如此意見一致非常難得。無論是川普总統還是眾議院中的共和黨或者民主黨人都對"北溪二號"項目表示反對。現在,議員們打算採取制裁措施來阻止該天然氣管道的建設。
德語媒體:中俄輸氣管道的深層意義
中俄修建輸氣管道工程不僅是雙方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也是普丁「轉向東方」戰略的一個具體運作。德語媒體對此戰略項目也相當關注。
專訪:俄中通氣 三方共贏
本周一,俄羅斯通往中國的天然氣管道第一階段工程正式投產。該工程對中俄兩國的能源戰略、外交政策有著怎樣的意義?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傳統大客戶歐洲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德國之聲專訪了中國社科院的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
俄中邊界輸氣管道開通
一條長3000公里的天燃氣管將從西伯利亞向上海輸氣。首段俄羅斯至中國邊界已經開通。俄羅斯國有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希望以此擺脫對歐洲市場的依賴。
伊朗:中石油撤出伊朗天然氣項目
伊朗石油部長周日表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撤出了在伊朗外海的價值50億美元的天然氣開發項目。同一天,伊朗外長扎裡夫對一個議會委員會抱怨,美國的制裁影響了其它國家對伊朗的投資。
美國大使口無遮攔 德國政界呼籲走人
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表現得像一個佔領國的指揮官,德國在野黨自民黨(FDP)副主席庫比基(Wolfgang Kubicki)說。這位大使同時遭到德國執政兩黨的嚴辭譴責。
媒體:法國要反對 「北溪」或受阻
在柏林看來,計劃中的「北溪」2線天然氣管道將提高能源供應的安全性。但另一些國家則視其為一種危險。美國駐德國大使在德國之聲發表客座評論,認為西方對俄羅斯的依賴性因此增強。
當心制裁!美國大使威脅德國企業
美國駐德大使格雷內爾上任大半年內,已經引起了不少爭議。而新年伊始,他就給參與從俄羅斯輸往德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德國企業發了一封「警告信」。
俄羅斯發生天然氣爆炸 多人死亡
在俄羅斯馬格尼托戈爾斯克市發生一起天然氣爆炸事故,一棟高1 2 層,有48套住宅的居民大樓被嚴重摧毀。爆炸導致多人死亡和失蹤。
維護國家利益? 澳洲港資天然氣收購案喊停
香港長江實業集團提出以超過90億美元收購澳洲最大天然氣管線公司,但被澳洲財政部長否決,形容此交易會違反國家利益。
川普施壓見效?德擬建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在華盛頓施壓、敦促歐盟進口更多美國天然氣的背景下,德國做出在國內修建首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的決定。但建成後的接收站,並不一定專用於進口美國天然氣。
普丁訪德:北溪二號重頭戲
本周六(8月18日),來德訪問的普丁總統將與聯邦政府總理梅克爾談及敘利亞問題和烏克蘭衝突等議題;引爭議的經波羅的海天然氣輸送也是議題之一。
柏林與北京——南高加索的新玩家
中國近年來在南高加索地區非常活躍。如今,德國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加強與該地區合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從周四起,德國總理梅克爾開始對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進行訪問。而出行前的一場風波讓人們不禁要問,南高加索地區如今為何具有這樣大的吸引力
未來燃料——世界首艘LNG動力豪華郵輪出塢
全球第一艘液化天然氣(LNG)動力郵輪AIDAnova號本周首度亮相,成功駛離位於德國下薩克森州帕彭堡的邁爾造船廠。
抨擊前政府「愚蠢」 馬哈蒂爾明言取消中資項目
93歲的馬哈蒂爾結束了5天的訪華之旅。在離開中國前,這位馬來西亞政壇老將表示,中資項目目前「不會繼續「。
評論: 歐洲如何評價美歐峰會
川普回國後大舉兜售峰會結果,好像又為美國經濟開啟新篇章。但是,許多歐盟官員指出,現實並非如此。
北溪二號線:德俄直通 歐美瞪眼
計劃中從俄羅斯經波羅的海至德國的輸氣管道工程「北溪2號線」讓德國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德國之聲總結了對這個巨型項目你最需要瞭解的幾件事。
北方治霾五年規劃問世 "煤改氣"沒有回頭路
中國政府未來五年對於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的規劃文件出台。在多地區天然氣供應緊缺的背景下,北京仍將堅持推進「煤改氣」政策。官媒援引能源專家指出,今冬北方地區霧霾改善程度「前所未有」,相關限煤措施「功不可沒」。
「煤改氣」操之過急 天然氣供應告急
中國官方為了整治霧霾污染大力推廣「煤改氣」、「煤改電」,但今年入冬以來多地已經出現天然氣告急的現象,中國官方宣佈工業生產要為居民生活讓路,因此一些工廠因能源供應不足被迫停產。
奧地利天然氣站發生強烈爆炸
奧地利一座重要的天然氣樞紐站發生強烈爆炸。黑色的煙柱高聳入雲,幾公里之外都可以看到。至少有一人在事件中喪生,事發地區已經被疏散和封鎖。
美國擴大制裁俄羅斯 實為自身牟利?
美國打算對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供應給予制裁,一些能源公司對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感到擔憂。德國外長嘉布瑞爾批評這項計劃,指出美國此舉實際上是為了搶佔液化氣市場。
普丁訪華 中俄或簽署高鐵項目協議
俄羅斯總統普丁本周末將訪問北京。觀察人士估計,俄中雙方將擴展在軍事、能源和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中方投資的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合作協議有其受到觀注。
西門子攜可再生能源進軍埃及
西門子公司正在埃及建設高效燃氣電廠以及擁有600座風機組的風力發電廠。可再生能源正成為該地區的新趨勢。
天然氣洩漏 洛杉磯附近進入緊急狀態
大規模的天然氣洩漏問題已經困擾洛杉磯數月,數千居民不得不從居所撤離。每天有1200噸甲烷氣體噴湧而出,當地居民出現頭痛、惡心等症狀。
澤林視點:能源飢渴已經滿足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國際能源公司高估了中國的能源飢渴。
俄羅斯中斷向烏克蘭輸氣
由於基輔拖欠預付款,俄羅斯停止向烏克蘭輸送天然氣。
「西伯利亞力量」輸氣管道中國段開工
據俄方消息,中俄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中國境內部分建設於周一開工。不過迄今為止,中方還沒有對開工儀式進行正式報導。
天然氣生意 歐盟指責俄羅斯搞壟斷
歐盟委員會周三指責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認為後者在東歐市場排斥競爭者、推高天然氣價格。歐盟有可能因此向這家俄羅斯巨型國企課以數十億歐元的高額罰金。
希臘欲同普丁簽天然氣協議解燃眉之急
據德國和希臘媒體報導,俄羅斯打算與希臘簽訂價值數十億歐元的天然氣管道協議。觀察家指出,陷入經濟危機的希臘或能借著這份協議翻身。
巴基斯坦盼習近平送460億美元大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即將訪問巴基斯坦。該國官員表示希望與中方簽署價值約460億美元的合作協議。
"大內總管"會晤普丁
中共中央的「大內總管」栗戰書將與重新露面的普丁會晤。
「西伯利亞力量」可能緩建
俄羅斯可能會推遲建設曾得到普丁全力支持的「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項目,而這對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擺脫「心理障礙」: 俄對華開放油氣田?
俄羅斯副總理表示,會考慮允許中國投資者擁有俄油氣田50%以上的股份。俄外長拉夫羅夫稱,俄中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
「西方應放棄和俄羅斯硬碰硬」
中國高級外交官罕見地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表示支持。
俄烏天然氣談判獲突破
俄烏天然氣談判獲突破,莫斯科期待基輔欠款首付盡快到位。
各國首腦齊聚歐亞峰會 調停烏克蘭危機
歐亞首腦峰會期間,各國領袖多次就烏克蘭危機進行討論。
李克強訪俄簽協議 普李會周二上演
目前正值俄羅斯與西方關係降至冷戰以來的冰點之時,中國總理李克強的出訪引起了世界媒體的廣泛關注。
李克強訪俄
中國總理李克強周日抵達莫斯科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並將與俄總統普丁會晤。
大國關係親密無間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中國和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危機而走的更近,這種聯盟也是拜北京所賜。
「民漢通婚」和「普丁的新朋友」
中國新疆出台獎勵民漢通婚的措施和中俄天然氣管道的開工是今天德語媒體的話題。
中國對俄若即若離
中俄兩國緊密的政治經濟關係讓北京很難保持中立。
中國研究浮式液化天然氣船,或可用於南中國海
中海油正在研發用於海上天然氣田開發的浮式生產裝置。業內人士稱,對南中國海而言,這是一個有前景的選項;在爭議海域,必須能自己自足,因為無法期待鄰國提供任何離岸協助。
頁岩氣改變游戲規則
中國的能源需求不斷增長,頁岩氣將扮演越發重要的角色。
烏克蘭危機波及德企
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活躍著許多德國公司,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德國的中型企業。而這兩個國家目前的局勢也給這些德企帶來了影響。
俄烏天然氣談判破裂,歐盟願繼續斡旋
俄羅斯談判方宣佈,未同基輔之間達成一致;基輔稱,俄方已中斷供氣。斡旋方歐委會仍認為,事態仍有挽救餘地。
極端情況下的烏克蘭新總統
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周六(6月7日)宣誓就職,在烏克蘭歷史上,還從未有過任何一位總統遇到過這麼棘手的問題。本台評論員Bernd Johann認為,新當選的總統波羅申科必須不負眾望。
俄羅斯「歡迎」匯款 歐巴馬周二訪歐
烏克蘭的局勢依舊令人擔憂,能源上也依賴俄羅斯。其問題仍是歐巴馬歐洲之行的焦點。
歐安組織被綁架觀察員仍下落不明
在烏克蘭遭綁架的歐安組織4名觀察員目前仍下落不明。俄羅斯方面稱已經開始為人質獲釋同烏克蘭分離主義分子展開談判。基輔政府抨擊俄羅斯利用天然氣輸出作為"政治核武器"。
擦槍走火的中越主權糾紛
德語媒體認為,越南的沉船意外標誌出南海爭議海域主權糾紛越來越富攻擊性。
上一頁
第5 頁,共9 頁
下一頁